亚致死剂量球形芽孢杆菌对按蚊传疟媒介能力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研究

来源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song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及目的疟疾仍然是一个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全球疟疾发病人数已经连续5年呈上升趋势。尽管我国已达到疟疾消除标准,但输入性疟疾仍对我国人民健康构成较大威胁;且我国赴非洲和东南亚等疟疾流行区人数众多,疟疾对此类人群的危害依然非常严重。随着蚊媒对化学杀虫剂抗药性的不断出现和蔓延,利用生物杀虫剂进行蚊媒防治成为了阻断疟疾传播的重要措施。球形芽孢杆菌(Bacillus sphaericus,Bs)是应用最广、使用最成功的生物杀虫剂之一。Bs具有灭蚊选择性强,对非靶生物无毒,在自然界中易降解且不污染环境等优点,同时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在幼虫尸体中循环利用,目前已成为非洲和其他疟疾流行区蚊媒控制的主要非化学手段。然而在现场使用过程中,球形芽孢杆菌的应用效果会受到诸多生物或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如:用量测量不准或生境中植被生长裹住Bs导致幼虫与Bs的接触减少,以及水的p H值、浑浊度和温度等,这些因素可能会降解Bs或改变Bs在蚊体内的活性,造成亚致死剂量效果的产生,导致部分蚊虫存活。存活按蚊在生物杀虫剂的选择压力和球形芽孢杆菌的暴露下,其生理性状可能发生变化。按蚊传播疟疾媒介能力(疟原虫易感性/种群密度)的改变将直接影响疟疾的流行和传播,而亚致死剂量Bs暴露后存活按蚊传疟媒介能力是否会发生改变及其改变机制,目前所知甚少。在本研究中,我们首先利用两种疟原虫感染动物模型,探讨亚致死剂量Bs对存活按蚊的疟原虫易感性影响,其次进一步分析球形芽孢杆菌影响按蚊对疟原虫易感性的天然免疫机制,然后探讨亚致死剂量Bs对存活按蚊繁殖能力的影响,最后分析球形芽孢杆菌通过TOR信号通路影响按蚊繁殖能力的分子机制。本研究将为Bs在实际应用中一旦出现亚致死剂量效应后可能产生的后果预判及制定相应对策提供参考,为Bs的科学合理应用提供指导,也为通过蚊虫防治阻断疟疾传播提供新的思路。研究方法1.亚致死剂量球形芽孢杆菌对存活按蚊的疟原虫易感性影响:(1)利用Probit analysis生物测定方法检测Bs对斯氏按蚊幼虫和大劣按蚊幼虫的杀伤效果;(2)分析Bs浓度与幼虫累积死亡率之间的线性关系以获得处理斯氏按蚊幼虫和大劣按蚊幼虫的亚致死剂量浓度;(3)利用亚致死剂量Bs处理斯氏按蚊和大劣按蚊幼虫后收集存活成蚊并对3 d龄成蚊进行疟原虫攻击感染;24 h后分离饱血雌蚊进行常规饲养;感染后第9天解剖蚊中肠检测卵囊及黑化情况。2.亚致死剂量球形芽孢杆菌影响按蚊对疟原虫易感性的天然免疫机制研究:(1)利用亚致死剂量Bs处理斯氏按蚊和大劣按蚊幼虫后收集存活成蚊并对3 d龄成蚊进行疟原虫攻击感染,24 h后分离饱血雌蚊进行常规饲养;收集按蚊幼虫、蛹、成蚊及疟原虫感染后各时间点的样本;(2)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亚致死剂量Bs处理对Toll、Imd和JAK-STAT信号通路上关键分子及各信号通路对应抗疟免疫效应分子转录水平的影响;(3)利用RNAi技术沉默按蚊抗疟免疫效应分子并检测亚致死剂量Bs处理后存活按蚊的疟原虫易感性变化情况。3.亚致死剂量球形芽孢杆菌对存活按蚊繁殖能力的影响:(1)利用亚致死剂量Bs处理按蚊幼虫后收集存活成蚊并对3 d龄成蚊进行饲血,24 h后分离饱血雌蚊并进行单只饲养,观察并统计按蚊的产卵情况,饲血后第10天解剖按蚊卵巢并统计滞留蚊卵情况;(2)将上述单只饲养蚊虫产出的子代蚊卵入水,观察孵化率、蛹化率及羽化率的变化情况;(3)利用不同亚致死浓度的Bs处理按蚊幼虫后观察其对繁殖能力的影响;(4)利用亚致死剂量Bs处理按蚊幼虫后收集存活蚊蛹,羽化后分离雌雄按蚊,观察亚致死剂量Bs处理对存活雌蚊、雄蚊及饱血雌蚊生存情况的影响。4.亚致死剂量球形芽孢杆菌通过TOR信号通路影响按蚊繁殖能力的机制研究:(1)在斯氏按蚊的研究中:(1)利用亚致死剂量Bs处理按蚊幼虫后收集存活成蚊并对3 d龄成蚊进行饲血,24 h后分离饱血雌蚊并收集样本进行转录组测序;利用RT-q PCR验证转录组测序结果,筛选并分析出亚致死剂量Bs处理影响按蚊繁殖能力的基因;(2)利用RT-q 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亚致死剂量Bs处理对存活按蚊Vg基因的转录水平和蛋白水平的影响;利用RNAi技术沉默Vg基因,观察亚致死剂量Bs处理后存活成蚊繁殖能力的变化情况;(3)利用RT-q 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亚致死剂量Bs处理对存活按蚊TOR信号通路活化水平的影响;利用雷帕霉素抑制TOR,检测亚致死剂量Bs处理对繁殖能力的变化情况;(4)利用BCA方法检测亚致死剂量Bs处理对按蚊中肠血液蛋白浓度的影响;(5)体外培养的Bs菌液混入糖水后直接饲喂成蚊,观察其对按蚊繁殖能力的影响;利用RT-q 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Bs直接饲喂成蚊对Vg表达和TOR信号通路活化水平的影响;利用雷帕霉素抑制TOR,检测Bs直接饲喂成蚊对繁殖能力的影响;(6)利用BCA方法检测Bs直接饲喂成蚊对中肠血液蛋白浓度的影响;(7)体外培养的Bs菌液的上清液混入糖水后直接饲喂成蚊,观察其对按蚊繁殖能力的影响;利用RT-q 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Bs上清液直接饲喂成蚊对Vg表达的影响。(2)在大劣按蚊的研究中:(1)利用RACE PCR技术扩增Ad Vg基因的全长c DNA序列;(2)利用RT-q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亚致死剂量Bs处理对存活按蚊Vg表达的影响;(3)原核表达并纯化Vg重组蛋白;利用微量注射回补Vg蛋白,观察其对按蚊产卵能力影响;(4)利用RT-q 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亚致死剂量Bs处理对存活按蚊TOR信号通路活化水平的影响;(5)体外培养的Bs菌液混入糖水后直接饲喂成蚊,观察其对按蚊产卵能力的影响;利用RT-q 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Bs直接饲喂成蚊对Vg表达和TOR信号通路活化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1.亚致死剂量球形芽孢杆菌对存活按蚊的疟原虫易感性影响:(1)杀伤斯氏按蚊幼虫的半数致死剂量Bs浓度为16.57 IU/L,杀伤大劣按蚊幼虫的半数致死剂量Bs浓度为5.62IU/L。(2)在斯氏按蚊-约氏疟原虫易感动物模型中,亚致死剂量Bs处理上调了存活按蚊对疟原虫的感染度,感染率无显著性差异;在大劣按蚊-约氏疟原虫不易感动物模型中,亚致死剂量Bs处理下调了存活按蚊对疟原虫的感染率和感染度,导致易感性下降,黑化率和黑化度无统计学差异。2.亚致死剂量球形芽孢杆菌影响按蚊对疟原虫易感性的天然免疫机制研究:(1)在斯氏按蚊的研究中:(1)亚致死剂量Bs处理导致存活斯氏按蚊Toll、Imd和JAK-STAT信号通路上关键分子的转录水平较对照组均受到一定程度抑制。(2)亚致死剂量Bs处理导致存活斯氏按蚊上述三个信号通路的效应分子As DEF1、As TEPs和As NOS基因的转录水平在疟原虫感染后的多个时间点较对照组显著降低。(2)在大劣按蚊的研究中:(1)亚致死剂量Bs处理导致存活大劣按蚊Imd信号通路上关键分子Ad PGRP-LC和Ad Rel2的转录水平显著上调,Toll和JAK-STAT信号通路上的关键分子的转录水平基本无显著性差异。(2)亚致死剂量Bs处理导致存活大劣按蚊抗疟免疫效应分子Ad TEP1的转录水平上调且高水平表达的时间较对照组更长;利用RNAi沉默Ad TEP1基因后,亚致死剂量Bs处理导致存活大劣按蚊对约氏疟原虫易感性降低的现象消失。3.亚致死剂量球形芽孢杆菌对存活按蚊繁殖能力的影响: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已发现,亚致死剂量Bs处理可导致大劣按蚊产卵能力下降,本研究中仅针对亚致死剂量Bs对斯氏按蚊繁殖能力的影响展开了研究。(1)亚致死剂量Bs处理后存活斯氏按蚊的生卵数(产出蚊卵加滞留蚊体内的蚊卵)、产卵数和产卵率均显著增加,Bs对怀孕率无影响;同时,随着处理幼虫的Bs浓度在一定范围内的增加,存活按蚊的产卵数和生卵数也呈现浓度依赖的增强趋势。(2)亚致死剂量Bs处理后存活斯氏按蚊雌蚊的生存时间较对照组缩短,但吸血后Bs导致雌蚊生存时间缩短的现象消失;亚致死剂量Bs处理对存活斯氏按蚊雄蚊的生存时间无显著性差异。(3)亚致死剂量Bs处理对存活斯氏按蚊子代生命周期发育过程无显著性影响。4.亚致死剂量球形芽孢杆菌通过TOR信号通路影响按蚊繁殖能力的机制研究:(1)在斯氏按蚊的研究中:(1)亚致死剂量Bs处理导致存活斯氏按蚊血餐后As Vg的转录水平和蛋白水平上调;沉默As Vg基因后,亚致死剂量Bs处理增强存活斯氏按蚊繁殖能力的现象消失。(2)亚致死剂量Bs处理导致存活斯氏按蚊TOR信号通路的活化水平上调;利用雷帕霉素抑制TOR信号通路后,亚致死剂量Bs处理上调存活斯氏按蚊As Vg表达增强按蚊繁殖能力的现象消失。(3)亚致死剂量Bs处理对存活斯氏按蚊消化血液蛋白的能力无显著性影响,提示TOR信号通路的活化可能与氨基酸浓度水平无关。(4)Bs直接饲喂斯氏成蚊导致按蚊生卵数增加且产卵能力增强,同时可通过活化TOR信号通路上调As Vg表达增强按蚊的繁殖能力且对按蚊消化血液蛋白的能力无显著性影响,这与亚致死剂量Bs处理后导致存活斯氏按蚊通过活化TOR信号上调As Vg表达增强繁殖能力的现象一致。(5)Bs上清液直接饲喂斯氏按蚊成蚊导致按蚊生卵数增加且产卵能力增强,同时As Vg在血餐后24 h的转录水平和蛋白水平均上调。(2)在大劣按蚊的研究中:(1)首次成功扩增出了Ad Vg基因c DNA的全长序列并表达纯化了大劣按蚊的Vg重组蛋白。(2)亚致死剂量Bs处理导致存活大劣按蚊血餐后Ad Vg的转录水平和蛋白水平显著下调。(3)亚致死剂量Bs处理导致存活大劣按蚊TOR信号通路上的关键分子AKT和TOR的磷酸化水平下调,提示亚致死剂量Bs处理可抑制存活大劣按蚊TOR信号通路下调Ad Vg表达进而抑制按蚊的产卵能力。(4)Bs直接饲喂大劣按蚊成蚊导致产卵能力下降、Ad Vg的转录水平和TOR信号通路活化水平下调,这与亚致死剂量Bs处理导致存活大劣成蚊产卵能力下降的现象一致。研究结论1.亚致死剂量Bs处理对存活斯氏按蚊和大劣按蚊的疟原虫易感性影响不同。在斯氏按蚊-约氏疟原虫易感动物模型中,亚致死剂量Bs处理上调了存活按蚊对疟原虫的易感性;而在大劣按蚊-约氏疟原虫不易感动物模型中,亚致死剂量Bs处理下调了存活按蚊对疟原虫易感性,且黑化反应可能不是导致这一影响的作用机制。2.在斯氏按蚊-约氏疟原虫易感动物模型中,亚致死剂量Bs处理后存活斯氏按蚊可能通过抑制Toll、Imd和JAK-STAT信号通路的活化水平分别下调As DEF1、As TEPs和As NOS的表达降低抗疟免疫效应分子对疟原虫的杀伤,进而导致存活斯氏按蚊对疟原虫的易感性增强;在大劣按蚊-约氏疟原虫不易感动物模型中,亚致死剂量Bs处理后存活大劣按蚊可能通过激活Imd信号通路,上调Ad TEP1的表达增强其对疟原虫的杀伤,进而导致存活大劣按蚊对疟原虫的易感性下降。3.亚致死剂量Bs处理显著增强了存活斯氏雌蚊的繁殖能力;Bs虽可缩短未吸血存活雌蚊的生存时间,但吸血后Bs导致雌蚊生存时间缩短的现象消失。4.在斯氏按蚊中,亚致死剂量Bs处理幼虫后,Bs可能进入存活成蚊体内,通过分泌代谢产物活化TOR信号通路上调As Vg表达进而增强斯氏按蚊的繁殖能力;在大劣按蚊中,亚致死剂量Bs处理幼虫后,Bs可进入存活成蚊体内,通过抑制TOR信号通路下调Ad Vg表达进而抑制按蚊的产卵能力。
其他文献
空间红外探测是对地和对空信息获取的重要手段,低温制冷机是红外探测载荷的关键元部件。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在空间用双驱动斯特林制冷机、气动斯特林制冷机和脉管制冷机方面,开展了长期研究,目前已有28台套在轨稳定运行。近年来,空间红外探测技术获得飞速发展,探测器已经发展到长线列或者大面阵的万元甚至百万元大规模探测器,工作波段涉及短波、中长波,至甚长波波段。对地观测精度达到地球同步轨道的几十米级、太
学位
研究背景:肝脏是一个可以受性激素调控的器官,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率、自然史和重症化转归会受到性别和性激素水平差异的影响。性激素水平在肝硬化和肝癌等重症肝病发生的过程中会发生显著的改变,但在慢加急性肝衰竭病程中缺少相关研究。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 rel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HBV-ACLF)是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学位
研究背景膀胱癌每年共有新发病例43万左右,死亡病例17万左右,现已成为全球泌尿外科收治的主要肿瘤类型,也是我国男性最易罹患的泌尿系统肿瘤。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表明,近年来膀胱癌年轻患者的数量与日俱增,进一步加重了社会负担。膀胱癌按照是否浸润肌层可细分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和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前者预后较好,但极易复发,因此需要长期随访;后者较易转移,预后较差,若未及时接受治疗,2年内的死亡率高达85%左
学位
尽管现代医学飞速发展,但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在逐年增加,目前已成为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二号“人类健康杀手”,防治形势极为严峻。肿瘤的常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手术切除、化疗、放疗和靶向治疗,虽然上述疗法已取得长足进步,但在实际的临床实践中,这些疗法本身存在的固有缺陷还难以克服。因此,仍亟需寻找探索新的肿瘤治疗方法与策略。近年来兴起的免疫治疗已在大量临床试验中表现出优异的临床疗效,特别是嵌合抗原受体修饰
学位
研究背景:核酸扩增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分子生物学和重组DNA技术领域,这些技术是检测和分析少量核酸的主要方法。目前,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仍然是各领域最广泛使用的低丰度核酸体外扩增方法,如临床上用于检测和鉴定传染性疾病、遗传性疾病和其他研究目的DNA及RNA扩增。但PCR依赖于精确控制温度的热循环仪来放大所需的核酸片段,这限制了其进一步的应用。对此
学位
竹材作为一种绿色可持续的材料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近年来,多功能竹质复合材料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在木材短缺的情况下,其利用价值和经济价值不断提高,因此,有必要对竹质复合材料的功能化进行研究。本论文对金属(银、铜)电化学处理竹材的物化特性影响进行的研究,系统的分析了处理竹材的防腐性能,探明了纳米金属粒子对于胶黏剂的催化原理以及作用规律,揭示了高压电场以及金属粒子协同作用下对于胶合界面的聚集效应,
学位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生产制造对机构多功能、适应性的要求,可重构并联机构成为机构学和机器人学领域新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在可重构并联机构的结构设计、运动学分析及刚度性能方面展开研究,提出三种具有代表性的低耦合度可重构并联机构,即3-RPR平面可重构并联机构、9-3和12-6空间可重构并联机构,旨在探索并验证可重构并联机构性能的计算方法和提升方法。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针对拓扑特征计算过程存在工
学位
自2015年以来,急性前循环颅内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救治取得长足的进步,相较于常规药物治疗,机械取栓治疗可获得80%以上的闭塞血管即刻成功再通,并能显著提高患者的90天良好功能预后。然而,关于急性前循环颅内大血管闭塞性卒中再通治疗策略仍有诸多关键问题悬而未决。第一,发病24小时内的急性前循环颅内大血管闭塞性卒中静脉注射替罗非班联合血管内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如何;第二,发病4.5小时内的急性前循环颅内大
学位
第一部分基于MR影像组学和机器学习预测肝癌病理分级研究背景与目的: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简称肝癌,术后复发率高,预后差。HCC病理分级是判断患者预后的重要因子。本研究拟探索MR影像组学特征在术前预测肝癌病理分级中的价值,建立并验证基于MR影像组学特征和机器学习的肝癌病理分级术前预测模型。方法:经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本研究共纳入281例经手术切除病理确
学位
自2014年底以来,先后有5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证实了血管内治疗在发病6小时内的急性前循环颅内大血管闭塞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2019年DAWN和DEFUSE-3试验结果表明,发病6~24小时内且符合影像筛选标准的患者仍然可以获益于血管内治疗。因此,对于超时间窗的缺血性卒中患者,推荐通过脑组织影像表现(即组织窗)筛选血管内治疗的患者。多项观察性研究显示血管内治疗显著改善了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的血管再通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