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E引导经腋下直切口微创封堵治疗室间隔缺损的临床研究及预后分析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_daiv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自然闭合率低,通常需要手术治疗。2007年国内邢泉生等报道了一种食道超声引导经胸骨下端切口的微创封堵术式。该术式具有如下特点:无须体外循环;单纯食道超声引导;不受外周血管直径的影响;手术路径短,操作直接。但是,该术式手术切口位置暴露,存在胸骨畸形愈合的可能和手术疤痕明显的问题。有研究者发现,明显的疤痕对有认知能力的成年患者可造成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VSD封堵术后远期并发症如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瓣膜返流等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有研究发现过大的VSD直径和和较大型号的封堵器是造成以上并发症的重要因素。为了使手术切口隐蔽美观,减小疤痕对患者心理造成的负面影响,我院从2013年开始探索从腋中线做小直切口,在食道超声引导下进行VSD封堵术。我们之前报道了该术式的近中期效果,本研究将该术式与同期同路径下行VSD修补的患者进行手术疗效对比,探索经胸封堵术手术方式选择的单中心经验,并进行远期结果随访和预后疗效分析。整个研究分为两部分,如下所示:第一部分TEE引导经右腋下直切口微创封堵治疗膜部室间隔缺损目的:探讨食道超声引导经右腋下直切口微创封堵膜部室间隔缺损的临床效果,并进行预后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儿童心脏中心自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门诊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为膜部室间隔缺损的患者,拟采用经右腋下直切口微创封堵的180例为封堵组(A组),体外循环下经右腋下直切口心内直视修补术的101例为修补组(B组),统计封堵组的手术时间、失血量、术后呼吸机带管时间、ICU滞留时间和术后24小时并发症发生率,与修补组进行对照,并对远期结果进行随访。结果:A组中178例成功实施封堵术,治疗成功率98.9%,2例中转为体外循环下开胸修补手术。A组年龄24.5(13,36)月、身高90(77.38,100.25)cm、体质量13(9.9,16)kg均高于B组的17(9.5,30.5)月、80(72,90)cm、10(7.95,13)kg(p<0.001)。A组室间隔缺损直径4(3.5,4.5)mm、手术时间55(45,65.75)min、术中失血量5(5,10)ml、术后带呼吸机管路时间4(3,4.5)h、住ICU时间20(17.5,23)h均远低于B组8(5,10)mm、140(120,155)min、30(20,40)ml、6(4.5,15.5)h、40(20,43.5)h(p<0.001)。封堵组有6例出现微量-轻度残余分流,随访至6月时消失;5例出现胸腔积液,经穿刺引流后消失;13例出现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无完全性传导阻滞发生;术后24小时并发症的发生率(13.5%)低于修补组的(24.8%)(p<0.05)。当VSD直径为4.95mm时,其决策手术方案的灵敏度为82.6%,特异度为88.1%,AUC为0.898[95%CI(0.854,0.941)]。封堵组随访中位数6年,随访率63%,1例于术后第3年出现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目前为术后第6年,无任何不适症状,仍在随访观察中,其余无高度房室传导阻滞阻滞、心包积液、残余分流、封堵器移位和脱落、栓塞、死亡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TEE引导经右腋下直切口微创封堵治疗膜部室间隔缺损手术疗效与修补组类似,远期随访结果可观,是一种极具推广价值的手术方式。第二部分TEE引导经左腋下直切口微创封堵治疗干下室间隔缺损目的:探讨食道超声引导经左腋下直切口微创封堵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的临床效果,并进行预后分析。方法:选取自2014年7月~2016年7月就诊我院门诊,并经经胸超声心动图确诊为干下室间隔缺损的患者,拟采用经左腋下直切口微创封堵的46例干下型室间隔缺损患者为封堵组(A组),体外循环下经右腋下直切口外科修补术的42例为修补组(B组),统计封堵组的手术时间、失血量、术后呼吸机带管时间、ICU滞留时间、术后24小时并发症发生率,与修补组进行对照,并进行远期结果随访。结果:封堵组43例成功实施封堵术,成功率93.5%,中转体外循环开胸手术3例。封堵组室间隔缺损直径4(4,5)mm、手术时间65.37±22.08min、术中失血量10(5,10)ml、术后带呼吸机管路时间4.02±1.46h均低于B组8(7,10)mm(p<0.001)、140(120,161.25)min、20(20,26.25)ml、5.5(4,7.75)h(p<0.05)。封堵组术后有2例出现微量残余分流,随访至3月时均消失,术后24小时并发症发生率(4.6%)低于修补组(19%)(p<0.05)。当VSD直径为5.5mm时,其决策手术方案的灵敏度为90.7%,特异度为88.1%,AUC为0.958[95%CI(0.918,0.998),p<0.001]。随访中位数6年,随访率70%,无高度房室传导阻滞、主动脉瓣返流、封堵器脱落或移位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TEE引导经左腋下直切口微创封堵治疗干下室间隔缺损手术疗效类似于修补组,远期随访结果良好,但仍需大样本量的进一步的随访观察。
其他文献
当前,我国医疗资源分布失衡,80%的医学影像诊断资源都集中在城市大医院中,导致了大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医院无人问津的恶性循环。因此,为了缓解基层“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分布式区域协同医学影像信息系统,解决了远程诊断过程中“传输难、存储难”的问题,实现了远程医疗数据高速传输、分布式医学影像数据存储、基层医院影像诊断人才培养等目标。本文完成的主要工作包括:1.针对医学影像数据高速传输的需
多自主体系统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分别解决了带有输入饱和和执行器故障的线性多自主体系统和带有异步拒绝服务攻击的线性多自主体系统的事件触发一致性控制问题.本文基于李亚普诺夫稳定性理论、矩阵理论、小增益定理,自适应控制理论,在第三章构造出两个事件触发控制机制来确定多自主体系统(3.1)状态的采样时间和传输时间,提出了使带有输入饱和和执行器故障的线性多自主体系统实现半全局一致的充分性条件,并且
Compound TCP(CTCP)是一种时滞和丢包相结合的适合高速长距离网络的传输控制协议.Gentle RED(GRED)能够降低队列长度的振幅,对网络有积极的影响.网络的稳定性和性能与拥塞控制系统的动力学息息相关,周期解及混沌等复杂现象都会使网络的性能下降甚至崩溃,因此研究网络拥塞控制系统的动力学至关重要.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11372282和11972327)的资助下,本文主要研究了现
学位
学位
本文研究了网络化线性切换系统的事件触发控制问题.由于在事件触发机制下只能获得采样数据的活动模式和状态,子系统的模式与候选控制器的模式大概率会发生不匹配,即会发生异步切换.因此本文主要讨论了频繁异步下切换系统的事件触发控制与具有异步切换的网络化线性切换系统的事件触发容错控制.基于不限制每个子系统的最小驻留时间,本文允许在保持时间间隔内系统可以发生频繁切换,并且通过采用与控制器模式相关的Lyapuno
本文主要研究了改进的MLC电路系统和胶囊系统的非光滑分岔.对于改进的MLC电路系统,首先在理论上给出擦边分岔发生的解析条件以及周期轨道只位于某一区域内的条件.当该系统的外部激励力为零时,它为非光滑自治系统,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分析了其平衡点的稳定性、平衡点的非光滑分岔和极限环分岔;当系统的外部激励力不为零时,它为非自治系统,本文主要通过数值模拟发现更为复杂的擦边分岔和共存吸引子,寻找了不同的通往混沌
胰腺癌是一种恶性度极高的消化道肿瘤,在所有常见癌症中预后较差,对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由于胰腺癌早期症状隐匿,且目前临床上应用于胰腺癌的诊断标志物特异度低,90%的患者确诊时已处于晚期。因此,寻找高灵敏度及特异度的肿瘤标志物对胰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随着免疫细胞及炎症因子在肿瘤微环境中不断被发现、机体免疫系统监视和杀伤癌细胞的作用逐渐被揭示,癌症免疫疗法迅速兴起,肿瘤相关抗原(Tu
学位
目的:探索血清抗苗勒氏管激素(AMH)水平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09月至2021年03月首次于河南省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助孕(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患者的资料。跟据是否患PCOS,将其纳入PCOS组或非PCOS(NPCOS)组。比较两组血清AMH、睾酮(Testostero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