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3MW熔盐堆排盐罐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换热元件设计与优化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c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熔盐堆是第四代先进核能系统的候选堆型之一,具有经济性好、安全性高以及燃料循环灵活等诸多优点。安全问题是熔盐堆设计的重要环节之一。熔盐堆的余热排出系统是保障熔盐堆停堆后安全的重要系统之一。本文以百兆瓦级熔盐堆的余热排出系统为研究对象,在大量阅读国内外相关文献后,分析总结了一些典型反应堆的余热排出系统设计方案与特点,并参考MSRE排盐罐余热排出系统与Mark-1的DRACS介绍了一种适用于百兆瓦级熔盐堆排盐罐的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初始设计方案。针对排盐罐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的核心部件——换热元件进行了优化设计研究。换热元件是一个采用了三套管设计的部件,套管内部流动的冷却水与套管外部的高温熔盐进行换热,冷却水受热气化后产生的密度差成为换热元件内形成自然循环的驱动力。本文对熔盐-套管的换热过程和套管内部冷却水的自然循环过程进行了分析,使用MATLAB和FLUENT建立了换热元件的模型,将哈尔滨工程大学的实验结果和FLUENT的仿真结果与MATLAB程序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适用性。使用MATLAB计算模型对换热元件进行敏感性分析,为后续优化设计提供了计算基础。根据MATLAB模型的计算结果,使用FLUENT软件对换热元件进行设计优化研究。在加入熔盐衰变热曲线的情况下,分析了不同排布方案下熔盐与换热元件关键部位温度的变化情况,分析了气隙层厚度、换热元件高度和气隙层壁面发射率的变化以及排盐罐边缘效应对换热元件设计方案产生的影响。结论表明:在保证换热元件壁面最高温度不超过977.4K最高设计温度的前提下,单位高度换热元件采用间距值为0.095m的正方形排布方案时,换热元件数量为2536根才能满足保守性假设的最低要求;减小气隙层厚度对传热强化影响较小,因此仍采用0.0043m的设计;换热元件外壁面最高温度与换热元件换热段高度呈正相关;圆柱体排盐罐的圆形边缘会对换热元件的排布产生影响,增大换热元件的需求数量;考虑寿期内气隙层发射率的变化,发射率与换热元件排热能力呈正相关。当采用半径与高度均为2m的排盐罐、寿期换热元件气隙层壁面最低发射率为0.5时,满足保守性假设的换热元件数量为1721根。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心肌肥厚是多种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的共同病理生理性表现;在疾病早期,心肌肥厚具有代偿意义,但持续发展会导致心衰、猝死等严重后果。研究表明
挠曲电效应是材料极化强度(或电场强度)与应变梯度之间的耦合关系,对于新型微纳米传感器,致动器和俘能器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以挠曲电压电材料为研究对象,采用压电线性
地应力通常也称为原岩应力,是指岩土体内一点固有的应力状态,是实现岩土工程的科学设计和安全施工的必要基础。目前国内外常用的地应力测试方法有水压致裂法、应力解除法,但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 virus,PRRSV)引起的重要传染病。由于病毒的RNA依赖性RNA聚合酶
氮作为生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限制着海洋的生物生产力,在整个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硝化作用是指氨氮(NH4+)通过海洋氨氧化细菌或古菌的作用被氧化成亚硝
近年来,我国河口近海环境中重金属的污染日益加剧,对水生生态系统以及人类的健康都形成较大风险。双壳类动物对于生态系统功能维持和海洋重金属污染监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高功率储能技术的研发与创新可确保我国能源供应结构调整的顺利进行;超级电容器工作过程中电解质离子在电极表面发生吸附,相比于电池的体相反应,能够大大提升储电的速率及功
近几年来,超级电容器以其充放电速度快、使用寿命长、能量密度输出高等诸多优点而深受人们的青睐。作为超级电容器的“心脏”的电极材料,对超级电容器的性能的好坏起着决定性
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技术凭借其较高的脱硝效率和副产物无毒无害等优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催化剂是SCR脱硝系统最关键的组成部分。在生物质电厂和生物质掺烧煤炭电厂中,现有
内陆疏浚产生的大量疏浚泥经常采用堆场存放处理,吹填过程中快速排除堆场表面水与泥中自由水能够大幅度提高堆场疏浚泥存储能力,其关键科学问题是自重下高含水率疏浚泥的压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