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水脂分离技术对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眼眶软组织的分割及定量分析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sb15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CubeFlex成像技术对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眼眶软组织的定量分析研究
  目的:应用cubeflex序列分析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AO)患者眼眶软组织水分数和容积改变,探讨基于cubeflex成像技术对TAO病情及治疗后变化定量分析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
  材料与方法:纳入20例TAO患者,以及20例正常健康对照者。健康志愿者在1周内进行了两次Cubeflex成像,采用Bland-Altman分析评估眼外肌水分数和容积值的一致性。所有TAO患者在激素冲击治疗(MPPT)前后进行cubeflex检查获得眼眶软组织水分数及容积值并记录临床活动评分(CAS)。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治疗前TAO患者和健康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最后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MPPT治疗前后TAO患者的眼眶软组织水分数和容积差异。将MPPT的治疗效果定义为:[CAS改善率=(治疗前CAS-治疗后CAS)/治疗前CAS)]。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分析治疗前TAO患者眼外肌及眶脂肪测量值与CAS及CAS改善率的相关性。
  结果:(1)健康志愿者两次cubeflex成像获得的眼外肌容积和水分数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2)TAO组治疗前眼外肌及眶脂肪水分数、容积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PPT后,TAO患者眼外肌及眶脂肪水分数、容积显著降低(P<0.05)。
  (3)TAO患者眼外肌治疗前水分数最大值分别与CAS、CAS改善率呈正相关(CAS:左侧r=0.822,右侧r=0.833;CAS率:左侧r=0.611;右侧r=0.616);TAO患者眶脂肪治疗前水分数与治疗前CAS呈正相关(左侧r=0.507,右侧r=0.623)。
  结论:1)采用CubeFlex成像技术所测定量值与TAO的病理生理改变一致;
  2)基于CubeFlex序列获得的TAO眼眶软组织的改变与TAO患者对MPPT治疗后反应一致,可以对评估激素冲击治疗前后的效果提供客观依据。
  第二部分基于疗效分组的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眼眶软组织差异化研究目的:应用cubeflex序列定量分析激素冲击(MPPT)治疗好转TAO与治疗未见好转TAO眼眶软组织各参数的变化,探讨两组患者眼眶软组织之间的差异,寻找可以预测MPPT治疗效果的影像学指标。
  材料与方法:纳入符合条件的甲状腺相关性眼病患者37人,其中,治疗好转者17例,治疗未见明显好转者20例。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检测两组研究对象cubeflex测量值是否存在差异。
  结果:1、与治疗未见明显好转组TAO相比,治疗好转组TAO治疗前眼外肌及眶脂肪水分数平均值显著增高(P<0.05),眼外肌及眶脂肪容积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
  2、与治疗未见明显好转组TAO相比,治疗好转组TAO眼外肌及眶脂肪水分数改善比、眼外肌容积改善比及眶脂肪容积改善比均显著增高(P<0.05)。
  结论:基于cubeflex成像技术获得的眼外肌水分数更高的TAO患者对激素冲击治疗的效果更显著,可以作为预测激素冲击治疗效果的辅助手段。
  第三部分DON及非DON眼眶软组织的差异化MRI定量分析
  目的:基于cubeflex成像技术分析比较DON与TAO不伴DON患者眼眶软组织各参数的变化,探讨TAO伴或不伴视神经病变时眼眶软组织是否存在差异,以及寻找可以将DON早期从TAO中区别出来的影像学指标,并研究DON的发病机制及影像诊断价值。
  材料与方法:纳入符合条件的甲状腺相关性眼病性视神经病变患者20人(DON组),甲状腺相关性眼病不伴视神经损伤(非DON组)患者20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检测两组研究对象cubeflex测量值是否存在差异。
  结果:DON组患者治疗前眼外肌及眶脂肪水分数、眶脂肪容积显著高于治疗后(P<0.01);眼外肌容积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非DON组患者治疗前眼外肌及眶脂肪水分数平均值、眶脂肪容积显著高于治疗后(P<0.01),眼外肌容积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非DON组相比,DON组患者眼外肌及眶脂肪水分数平均值、眼外肌容积明显增高(P<0.01),眶脂肪容积及视神经容积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1)TAO眼眶软组织炎性水肿是DON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眼眶软组织水分数是监测DON发生的重要指标。
  2)DON患者眼外肌容积明显高于非DON患者,提示机械性受压是视神经损伤的主要因素,MRI定量分析技术可以对此危险因素进行精确定量。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euromyelitis Optica Spectrum Disorders, NMOSD)患者在疾病发作期对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反应性的预测因素,帮助临床医师快速识别对大剂量激素治疗反应差的NMOSD患者,从而尽早启动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 PLEX)等其他替代方案。  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地纳入了217例NMOSD患者,其中有152例患者对激素
脑小血管病对抑郁发病风险的影响:一项基于队列研究的荟萃分析  目的:通过对多项关于脑小血管病与抑郁之间关系的队列研究进行荟萃分析,探讨脑小血管病对抑郁发病风险的影响。  方法:通过检索数据库Pubmed,Embase,Webofscience,考克兰图书馆及搜索会议论文摘要和查找相关参考文献,纳入从1947年1月1日到2019年9月6日所有关于脑小血管病和抑郁之间关系的前瞻性队列研究。由两位研究者
目的:分析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特征,运用人工智能常用算法建立动脉瘤破裂的预测模型,发现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危险特征,验证机器学习在动脉瘤破裂风险研究领域的适用性,比较不同机器学习模型的性能,探索较合适的算法,以期辅助临床医生更好地利用新技术并做出最佳的医疗决策。  方法:颅内动脉瘤数据来自2014年至2018年于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住院的患者,分为动脉瘤破裂组和动脉瘤未破裂组,两组均由CTA检查确诊。
目的:烟雾病是一种进行性颅内大血管狭窄伴异常血管网形成的少见脑血管病,部分患者可合并动脉瘤,本文通过分析成人烟雾病及烟雾综合征患者临床特点,寻找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可行的治疗办法。方法:选取2011-2019年于我院就诊的合并动脉瘤的烟雾病及烟雾综合征患者,收集临床基线资料、既往病史、影像资料及入院、出院评估资料、记录治疗方式、随访资料;以同期住院的不合并动脉瘤的烟雾病及烟雾综合征患者作为
学位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IL-1β、IL-6、IL-10等与缺血性卒中后重度抑郁症(post-stroke depression, PSD)的相关性,以及其作为重度PSD早期诊断标志物的价值。  研究方法:(1)本项目自2019年5月至2019年10月进行病人纳入,并连续进行3个月的随访,获得同济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在病人签署知情同意书后进行。(2)共纳入了213例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
第一部分:预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院内死亡的列线图  目的:大面积脑梗死(LHI)是最危重的卒中形式之一,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本部分研究的目的是发掘仅接受内科治疗而未进行手术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院内死亡的预测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  方法:我们收集了2016年1月1日至2019年5月31日期间于我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入院的187名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通过Logistic回归寻找
目的: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s, CSVD)是认知障碍最常见的原因之一,CSVD导致的认知功能障碍隐匿性强、发病率高,给社会造成严重负担。本研究旨在探究CSVD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以及CSVD影像学标志物与认知损害的关系,从而为CSVD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诊疗提供更多诊断及评估依据。  方法:连续纳入2018.5月至2019.9月于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
【目的】研究CD40/CD154及IL-12在尖锐湿疣疣体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尖锐湿疣疣体局部免疫失衡的关系,进而探讨其在尖锐湿疣的发病及复发中的作用,为尖锐湿疣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方法】收集12例尖锐湿疣患者的疣体组织,12例正常对照组的包皮组织作为对照。通过Real-timePCR、免疫组化、免疫印迹等实验方法检测CD40/CD154在疣体组织及正常包皮组织中的表达及分布,同时通过R
学位
第一部分:多发性硬化(MS)和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的定量磁敏感图(QSM)研究  目的:研究QSM技术对多发性硬化(MS)及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两种脱髓鞘疾病的鉴别诊断价值。  材料与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12月至2019年5月间临床确诊的MS患者31例及有颅内病灶的NMOSD患者17例。所有患者均行常规MRI(Axi FSE T2W, T2FLAIR)及三维多回波G
目的评价心脏磁共振(CMR)T1mapping技术及组织特征追踪(CMR-FT)技术在检测早期高血压性心脏病(HHD)左心室心肌弥漫性纤维化及亚临床心肌损伤的应用。方法回顾性纳入我院诊治的HHD患者46例及年龄与性别相匹配的血压正常受试者30例。根据是否伴有左心室肥厚(LVH),HHD患者进一步分为HHD-LVH组和HHD-非LVH组。所有研究对象进行3.0TCMR检查,通过Argus及CVI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