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不同活性组分抗气虚型糖尿病的作用及潜在机制研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aaald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糖尿病是一种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随着其发病率持续增高,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已成为本世纪重大公共健康卫生问题之一,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目前,糖尿病的防治手段以胰岛素注射及口服降糖药等方式为主,这些方法不能阻止病程的进展,还会出现低血糖等常见副作用,因此急需寻找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的新方法。中医药具有多成分、多靶点、作用温和等特点,可以从整体上调节疾病状态,在糖尿病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优势。而气虚型糖尿病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既体现中医气虚证候,又具有现代医学糖尿病的病理特征,是研究中医药防治糖尿病较为理想的实验动物模型。人参作为“草药之王”,在中国有2000多年的入药历史,已被证明对糖尿病和气虚证均具有一定的干预作用,但人参治疗气虚型糖尿病的药效和相关机制尚不清楚。基于此,本论文从病理生理学、代谢组学、肠道微生物组等方面研究人参不同活性组分抗气虚型糖尿病大鼠的药效作用及作用机制,并通过血清药物化学和PK-PD关联分析进一步探究人参总皂苷和总多糖组分联合使用抗气虚型糖尿病的物质基础和潜在机制,为人参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新的依据。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气虚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的建立与评价目前,气虚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和评价体系尚不完善,建立可靠、准确的动物模型是中药药效和作用机制研究的重要基础。本章采用高脂高糖饮食喂养联合力竭游泳及小剂量链脲佐菌素诱导的方法建立气虚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并从病理生理学、代谢组学和肠道菌群等多个方面评价气虚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特征。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气虚型糖尿病大鼠毛发光泽度降低、喜聚堆、倦怠嗜睡、出现溏便、食欲下降;游泳耐力、能量代谢、免疫功能及血常规指标显著降低(p<0.05)和氧化应激损伤显著加重(p<0.05);同时还出现高血糖、高血酯和胰岛素抵抗等糖尿病症状。与糖尿病大鼠比较,气虚型糖尿病大鼠游泳耐力、RBC、HCT、HGB、LDH、ATP、Ig M水平和SOD活性显著下降(p<0.05),MDA水平显著增加(p<0.05),但FBG、TC、TG和INS水平未见显著差异(p>0.05)。代谢组学结果发现,空白组与气虚型糖尿病大鼠组间存在显著差异的32种生物标志物同时涵盖了糖尿病和气虚相关的生物标志物,而且这些生物标志物在气虚型糖尿病大鼠体内的相对含量变化比2型糖尿病更为显著。肠道菌群分析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气虚型糖尿病大鼠厚壁菌门、拟杆菌门、乳杆菌属和颤螺旋菌属丰度显著降低,放线菌门、双歧杆菌属、Turicibacter和Allobaculum丰度显著增加(p<0.05);与2型糖尿病大鼠相比,气虚型糖尿病大鼠放线菌门、双歧杆菌属和Allobaculum丰度显著增加,拟杆菌门和颤螺旋菌属显著降低(p<0.05)。结果表明气虚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成功模拟了气虚证和2型糖尿病的双重病理生理状态,且出现比2型糖尿病大鼠更严重的病理损伤,病症结合模型建立成功。同时,气虚型糖尿病大鼠与2型糖尿病大鼠的代谢轮廓和肠道菌群组成存在显著差异,气虚证加重了糖尿病病程。基于病理生理学-代谢特征-肠道菌群评价体系可系统全面地评价气虚型糖尿病大鼠模型。2.人参不同活性组分抗气虚型糖尿病大鼠的药效评价为了准确评价不同人参活性成分抗气虚型糖尿病的药效作用,本章基于气虚型糖尿病大鼠模型,以二甲双胍作为阳性药(ME),考察人参总多糖(GP)、总皂苷(GS)、水提物(GE)及皂苷加多糖(1:1)混合物(GPS)干预后气虚型糖尿病大鼠在病理生理学方面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各给药组对气虚型糖尿病大鼠的干预作用表现在不同的方面;阳性药二甲双胍可显著降低大鼠血糖、血脂水平和改善葡萄糖耐受(p<0.05),但对气虚相关指标的调节作用明显弱于各人参组;GP在调节气虚证相关指标中表现出一定的优势,尤其是在改善游泳耐力和增强免疫功能方面,但对LDH、FBG、INS、葡萄糖耐受能力和TC的调节无显著性差异;GS可显著改善大鼠游泳时间、血常规指标、胸腺指数、MDA、葡萄糖耐受、TC和TG水平,但对脾脏指数、Ig M、Ig G、LDH、SOD和FBG无显著性调节作用;GE仅对大鼠游泳时间、RBC、胸腺指数、Ig M、SOD、MDA、TC和TG具有显著调节作用;GPS则在调节血常规、能量代谢和氧化应激损伤方面效果最显著,同时可显著增强免疫功能、降低高血糖,改善葡萄糖耐受,降低INS、TC和TG水平(p<0.05)。从整体上看GE作用最弱,GP在调节气虚相关指标中发挥关键作用,GS则在调节血糖和血脂方面起主要作用,而GPS对气虚型糖尿病的病理改变均有良好的调节作用且效果突出。以上结果表明人参更利于从整体上改善气虚型糖尿病大鼠的病理损伤,且皂苷和多糖联合使用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多糖和皂苷通过多途径和多靶点发挥治疗作用有关。3.人参不同活性组分对气虚型糖尿病大鼠血清代谢物的影响为了探究皂苷和多糖联合使用抗气虚型糖尿病的作用机制,本章采用基于UPLC-Q-TOF/MS技术的血清代谢组学和脂质组学研究了GS、GP和GPS对气虚型糖尿病大鼠血清中代谢物的影响。结果显示,人参不同活性组分均可显著降低气虚型糖尿病大鼠体内胆汁酸、类花生酸、甲酚类和类维生素A的含量,调节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吲哚类含量及脂质代谢紊乱;同时,人参不同活性组分对气虚型糖尿病大鼠体内代谢物和脂质紊乱的调节作用具有差异性,GS和GPS对血清代谢物的干预效果比GP更明显;其中GPS效果最显著,改善的差异代谢物种类最多,且从整体来看,其对代谢物和脂质相对含量的调节程度较GP和GS的更大;涉及的主要代谢通路包括脂肪酸代谢、胆汁酸代谢、花生四烯酸代谢、脂质代谢、氨基酸代谢和视黄醇代谢等。结果表明皂苷和多糖联用抗气虚型糖尿病的作用与调节血清代谢物和脂质代谢紊乱有关,其中皂苷成分发挥主要作用。4.人参不同活性组分对气虚型糖尿病大鼠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的影响为了探究人参皂苷和多糖联合使用对气虚型糖尿病大鼠肠道菌群及代谢物的影响,本章采用基于UPLC-Q-TOF/MS的粪便非靶向代谢组学,结合基于UPLC-TQ/MS的大鼠粪便胆汁酸靶向代谢组学方法,研究大鼠肠道代谢物变化情况;同时利用GC/MS测定粪便短链脂肪酸含量,并采用16S r RNA测序研究大鼠肠道微生物组的变化,考察人参各组分对气虚型糖尿病大鼠肠道菌群及代谢物的干预作用。结果显示,人参各活性组分对气虚型糖尿病大鼠粪便代谢紊乱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主要涉及花生四烯酸代谢通路,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途径,胆汁酸的生物合成途径,亚油酸和亚麻酸代谢通路以及视黄醇代谢等。胆汁酸定量结果发现,人参各组分可显著改善气虚型糖尿病大鼠体内出现的胆汁酸代谢紊乱,GPS比GS和GP表现出更显著的调节作用。短链脂肪酸定量结果显示,人参各组分能够调节多种短链脂肪酸的含量,使其更加趋近于正常水平,GPS对短链脂肪酸的调节作用更明显。肠道菌群分析结果显示,GP和GPS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气虚型糖尿病大鼠菌群紊乱,而GS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较弱。以上结果表明人参各活性组分抗气虚型糖尿病大鼠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肠道微生物结构及其代谢物紊乱有关。皂苷和多糖联合使用更利于改善胆汁酸和短链脂肪酸代谢紊乱,说明皂苷和多糖抗气虚型糖尿病的协同作用与其中的多糖成分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密切相关。5.人参皂苷和多糖联用抗气虚型糖尿病的物质基础研究通过分析人参皂苷体内外物质组初步明确了人参皂苷抗气虚型糖尿病的活性物质,借助药物代谢动力学分析多糖对皂苷体内药代动力学行为的影响,并结合PK-PD关联分析进一步阐述皂苷和多糖联合使用抗气虚型糖尿病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结果显示,在气虚型糖尿病大鼠体内发现9种PPD型人参皂苷Rd、Rc、Rb1、Rb2、Rb3、F2、Rg3、Ra1、Ra2及2种PPT型人参皂苷Rg1和Re原型成分。同时,药代动力学结果发现多糖可影响人参皂苷活性成分Re、Rb1、Rc、Rb2、Rb3和Rd在气虚型糖尿病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行为,主要表现为增加皂苷成分的Cmax和AUC值,同时缩短Tmax和MRT。PK-PD关联分析发现药效物质与药效指标间呈复杂的相互关系和药效延迟作用,药效物质可以改善大鼠体内代谢物紊乱。以上结果表明11种入血成分可能是人参皂苷抗气虚型糖尿病的药效物质,多糖可以通过促进皂苷活性成分在大鼠体内吸收进而发挥与皂苷的协同作用,皂苷和多糖通过多途径多靶点调节胆汁酸、氨基酸和不饱和脂肪酸代谢发挥抗气虚型糖尿病的作用。综上所述,基于气虚型糖尿病大鼠模型评价人参不同组分的药效作用结果更可靠,不同的人参组分对气虚型糖尿病大鼠均具有不同的干预作用,皂苷加多糖联合使用具有协同作用。其中总皂苷组分在调节血清代谢物和脂质紊乱中发挥主要作用,总多糖在调节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中起关键作用,而二者联合使用时多糖可以通过改善肠道菌群结构和促进皂苷活性物质吸收增强皂苷对内源性物质的调节作用。本论文结合先进的分析技术手段,探讨人参抗气虚型糖尿病的作用机制和物质基础,为阐明人参皂苷和多糖抗气虚型糖尿病的整体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为中药作用机制的系统研究提供了新的借鉴方法。
其他文献
金黄色葡萄球菌既是食源性致病菌,又是条件致病菌,可在人体多个部位进行定殖并引起宿主感染;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具有耐药性更不易治愈,已成为医院和社区中重要的致病菌。运用益生菌及其代谢物防治致病菌,有成本低和减少抗生素使用等优势,具有广阔的开发和应用前景。目前市场上主要的益生菌种类为乳酸菌、芽孢杆菌和酵母菌,但可供使用的益生酵母菌与其余两种相比相对较少。为充分挖掘酵母菌菌种资源和对M
学位
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C.perfringens)感染导致的肉鸡坏死性肠炎(necroticenteritis,NE)多发于肉鸡饲养后期(尤其在休药期阶段),受限于抗生素疗效日益降低及药物残留的限制,每年给肉鸡养殖业造成经济损失巨大。伴随着抗菌药物日益严峻的耐药性问题,世界各国相继出台了禁用或限制抗生素作为饲料促生长剂的政策法规。为了消除休药期内肉鸡养殖频繁
学位
研究背景:因肿瘤切除、外伤、正畸、骨发育不良或严重骨折引发的大面积骨缺损需要理想的生物材料来促进骨修复过程。3D生物打印因可通过自动化和高通量的方式精确定位细胞和生物制剂,实现靶器官和组织的精细化及个性化制造,而逐渐被应用到骨组织工程领域。水凝胶是细胞封装系统的金标准材料,但单一光交联水凝胶存在印刷性能差、机械强度不足等缺点,甲基丙烯酰化明胶(Gelatin Methacryloyl,Gel MA
学位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智能设备被应用于工业生产和人类日常生活。人体运动预测技术是提升设备智能性的关键技术之一,其目的是根据历史人体运动序列捕捉内在的时间演化关系生成对未来运动的预测,属于经典的计算机视觉任务,被广泛用于自动驾驶、人机交互、人体追踪和智能体育等诸多领域,是一项值得深入探索的研究方向。然而,人体运动具有高维性、关节空间协作性、人体结构层次性和强时序性等特点。因此,如何准确
学位
骨折、肿瘤、骨质疏松等引起的骨缺损是一个常见的临床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在各种修复骨缺损的方法中,金标准是自体骨移植。然而,自体骨移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骨量有限和继发性创伤,限制了其临床应用。为了克服这些问题,近年来,组织工程骨再生策略应运而生,在过去几十年中已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骨形态发生蛋白(BMP)由于其强大的成骨能力而被广泛使用,并且是目前唯一可作为骨移植物替代物的市售治疗剂。然
学位
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与全面赋能使得数字创新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主旋律与新引擎,平台生态系统因其连接性、开放性、灵活性、共生性成为数字创新涌现的最佳土壤。然而随着数字市场的瞬息万变、数字产品的快速迭代以及数字组织的敏捷变革,平台生态系统的发展逐渐出现数字创新困境。平台生态系统中互补者的数字创新成为了平台生态系统发展的关键。相较于平台主而言,互补者具备体制灵活、数量众多的特点,拥有更为可观的数字创新潜力和
学位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妊娠期间由于存在胎盘屏障,使得母胎之间只能进行营养物质的交换而不能发生细胞的转移。近些年的研究发现,母体细胞能够在怀孕期间进入胎儿体内,并且可持续存在至成年,该现象被称为母体微嵌合;同时胎儿细胞也能进入母体,被认为是胎儿微嵌合。这种母体微嵌合在免疫缺陷病人体内发生的机率更高,极大地干扰了免疫缺陷病的产前诊断。猪在生理结构和器官大小上与人类非常相近,作为研究人类疾病的一种大动物
学位
第一部分:超声测量ONSD联合TCD对急性重症幕上脑出血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的研究背景与目的:急性自发性重症幕上脑出血是全球范围内威胁生命的疾病,常导致预后不良和死亡,其早期的神经功能恶化和死亡的原因主要是脑组织移位或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增高,因此对于ICP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超声测量视神经鞘直径(optic nerve sheath
学位
根尖周病变会导致根尖周牙槽骨、牙周膜和牙骨质的破坏。对于大面积根尖周病变、牙周牙髓联合病变及颊舌向贯通病变,根管治疗不能完全治愈,可以通过根尖外科手术进行治疗。常规根尖手术后,病变区愈合较慢,根尖周组织多以修复方式愈合,即形成与原组织结构和功能不同的新生组织。而根尖周病变理想的愈合方式是根尖周膜新附着的形成,包括根尖区牙槽骨、牙周膜和牙骨质的再生,即根尖区牙周组织的再生。牙周膜是连接牙槽骨和牙骨质
学位
我国汽车行业的石油消耗占全部消耗1/3以上,且全国机动车四项污染物排放总量达1603.8万吨,是大气污染物排放的主要来源,降低汽车的油耗和排放已经成为产业界的研究重点和学术界的研究热点。随着智能交通覆盖率以及信息获取效率的不断提高,可以精确获取未来的工况信息并预测未来的交通状态,进而利用滚动时域的优化思想,有预见的对商用车进行编队,规划车辆行驶速度,协调控制车辆驱动、制动和传动等系统状态,实现行驶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