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自由化对进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 ——基于中国加入WTO准自然试验的实证分析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le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外各地贸易保护主义势力的抬头和国内人口红利的消退,中国推动贸易发展的出口优势也逐渐衰减。在“走出去”压力增大的情况下,中国提出了积极扩大进口的政策。自由贸易港、自由贸易区的建设深化了中国的贸易自由化的进程。其通过关税的减免有效的降低了进口成本,扩大了中国进口产品的种类及数量,但对进口产品的整体质量的影响尚未有统一的定论。随着进口税率的下调,中国是否对质量较高产品的种类和数量提出了更大需求,由此进一步提升了进口产品质量?而关税的降低也是否在无形中为国外质量较低产品的进入降低了成本及准入门槛,并由此阻碍了进口产品质量的提高?贸易自由化对进口产品质量的作用渠道又是如何?基于上述背景,本文以2001年中国加入WTO作为一次准自然实验,首次利用拐点回归设计深入研究了由关税下降引起的贸易自由化对进口产品质量的影响,这一实证设计利用允许自变量进口关税内生的这一特点解决了传统回归中的内生性问题。首先,本文分阶段详细介绍了改革开放以来关税减免的政策演进,表明中国的贸易自由化在内容上逐步深化,在影响范围上逐步扩大,在地域上逐步拓展。通过呈现中国贸易自由化以及产品质量的特征性事实,发现中国的关税及进口产品质量的变化趋势相反。进口产品质量存在产品及国别差异,中间品的质量及高收入国家的产品质量整体上处于较高水平。初级产品与工业制成品的关税之间存在差异。其次,本文介绍了所使用的数据及计量模型。本文使用1996-2018年WITS关税数据及CEPII-BACI贸易数据,结合世界银行及CEPII-Gravity数据库,利用拐点回归设计考察了贸易自由化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经过检验,中国平均关税水平在2001年前后拐点特征明显,而其余控制变量的运行趋势整体保持不变,表明可以通过中国加入WTO这一准自然实验来识别贸易自由化与进口产品质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实证结果表明,贸易自由化对进口质量影响显著,贸易自由化程度越深,进口质量提升越快。本文继而进行分样本检验,结果显示,贸易自由化对来自不同收入级别国家的产品的进口质量影响不同,关税的降低显著提升了来自中低收入国家及高收入国家产品的进口质量,降低了来自低收入国家及中高收入国家产品的进口质量;贸易自由化对工业制成品进口质量的提升作用明显小于对初级产品;贸易自由化对资本品进口质量的提升作用明显大于中间品及消费品。在稳健性检验中,本文改变核心变量指标,为增加估计效率依次加入控制变量,结果依然显著。最后,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分别从深化贸易自由化改革、积极引入高质量产品及人才、营商环境优化等方面提出建议。
其他文献
新生代员工的建言行为在组织实践中是十分重要且稀缺的,因此,如何促进新生代员工的建言行为十分重要。现有关于新生代员工的研究表明,新生代员工独有的个性特征,领导的具体行为以及组织文化,组织氛围等相关因素都会对新生代员工的建言行为产生影响。但是根据现有研究而言,较少有从授权型领导与新生代员工建言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因此本文基于社会交换理论,从授权型领导和新生代员工的特征出发,引入中介变量内部动机和调
中国金融在经历了几十年的逐步探索和改革阶段后,现在正伴随着巨大的经济总体规模和平稳较快速度不断增长,发挥着社会经济资源配置、调节反馈监督经济体运行状况的作用。金融系统的稳定性为实体经济的健康运行提供保障,也为国家安全和社会和谐打下基础。银行业目前仍是中国金融的核心产业,银行业的运营健康状况反映着我国主体金融良性发展态势。十九大提出了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全面决胜小康社会
在对外贸易持续多年的高速发展后,中国于2009年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然而,多年的高速发展也使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弊端开始显现,出口的庞大数额以大量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出口加工贸易中产品加工创造的新价值占产品出口报价的比例较低。尽管我国每年出口总量在不断扩大,但是实际贸易利得较低,仍处在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针对此种现象,我国当前的主要目标是摆脱仅仅依赖于贸易量扩张的发展方式,逐步完成由大向强
“融资难”一直是制约我国企业发展的重大障碍,尤其是经济正处在持续下行的阶段,银行等正规融资渠道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原因,“信贷配给”的特征一直存在,对企业产权和规模的歧视难以被消除,导致融资难题进一步恶化,企业在资本市场受到的融资约束无法得到缓解。好在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和商业信用的运用为企业融资难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商业信用的使用动机不再局限于经营销售的需要,其融资特性和市场竞争性也逐渐被企业重视起来
伴随我国社会的转型,青少年犯罪问题出现严重化趋势,20世纪80年代以来,青少年犯罪问题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与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的发展保持一致步伐。依据班杜拉的观点,自我效能感的高低将极大影响青少年的行为选择、思维模式、毅力与情感发展,在青少年的犯罪形成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但国内外对涉案青少年的自我效能感缺乏应有的关注,不利于青少年犯罪问题的妥善解决及其健康成长。以福州市“少年启航”项目为例
学位
“地产的黄金时代已逝”——眼下,中国地产10强中已有8家分拆物业上市,截至2021年8月,在港交所排队上市的物业服务企业已达22家。房地产企业,正调转车头转向物业板块的精细化运作。但是,一家优秀的物业服务企业,如果没有一个优质响亮的品牌作背书,怕是难以与竞争对手真正相抗衡。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物业服务企业为了赢得更大的发展,通过打造品牌,提升自身品牌影响力,进而提升企业竞争力,成为了各家物业企业
自我效能感与口语学习策略是影响高中生英语口语学习的重要情感与认知因素。从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高中生学习英语口语的积极性并不高,同时现有的教育模式忽视了英语口语的重要性,使得高中生学习英语口语的方法存在较多的问题。为提高高中生英语口语技能,本文采用访谈与调查问卷相结合的方式对高中生的英语口语自我效能感和口语学习策略的使用进行了调查,并通过数据分析的方式研究了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本研究主要涉及以下三个研
对外开放以来,我国大力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发展有重要推动作用。但外资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不容忽视。近年来,我国频繁爆发雾霾污染事件,雾霾的出现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民众对当前雾霾污染状况表达了强烈担忧,并呼吁政府出台相应措施,切实改善空气环境质量。在此背景下,2012年生态环境部决定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2012)》,并在全国范围试点推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2012)》
随着市场经济在我国的逐步发展,企业并购己经成为市场上的重要交易活动,很多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需要借助外部力量实现扩张,并购成为企业扩张的重要途径。新三板市场是中国中小企业公司挂牌交易的资本市场,近年来在新三板市场挂牌的企业数量越来越多,优质企业也不断涌现,新三板市场逐渐成为上市公司在并购选择中的主要标的池。上市公司希望通过并购优质新三板公司打破行业壁垒进入新兴行业、多元化发展、完善自身上下游产业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