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小说中的身体话语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zishida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的身体是人之为人的根基和确认自我的出发点。从晚清中国社会开始现代性转型起,中国人身体的老朽病弱便一直作为中国积贫积弱的根源被以鲁迅为代表的启蒙者所抨击,在他们眼中,中国是一个病体,而文学则承担了疗救的功能,因此,鲁迅对身体的关注始终带有强烈的民族国家化倾向。本文首先阐述鲁迅小说中的疾病叙事。父亲的病与死和他疾病缠身的个体体验是他小说中“病”的主题的来源。鲁迅是以政治的态度来审视他笔下残缺病态的身体,并试图改变导致这种病态的社会压迫和个人不觉悟的现状,实现文学的疗救和启蒙作用。但他小说中“病”的永远存在,和“药”的经常缺席却展现了鲁迅在疾病与疗救这个问题上的矛盾心理。鲁迅还通过塑造几个患有典型疾病(迫害狂、抑郁症和肺病)的小说主人公,抨击病态社会下的民族文化心理。其次论述鲁迅小说中的身体与政治隐喻。分析鲁迅在其小说中经常写到的“示众”这一事件中,对围观者麻木冷漠的国民性和执行者残酷暴虐的批判,鲁迅也认识到,民众在面对被残害的同胞身体时,是难以用自身个体来承担他人命运的。普通人的身体也同样受到权利与政治的规训,本文选择了鲁迅代表性的“头发”意象来解读其中蕴含的政治文化内涵。最后对鲁迅小说中的女性伦理身体进行分析,鲁迅通过作品中对女性精神伤害与痛苦身体的书写,揭示出女性身体始终在男性观看下被男权规训的现实。而中国女性的解放运动实际上也是由男性倡导的,这些被解放的女性身体往往成为男性实现政治理想的利用工具。本文运用话语分析法,依托西方福柯、苏珊·桑塔格及国内汪民安等人的身体理论,以鲁迅小说中的文本为研究对象,试图通过对其中的疾病叙事、身体政治隐喻、女性身体的整理,还原现代中国人在社会转型期对身体的体验和这种体验下的自我认同与想象,以及这些是如何被鲁迅小说言说,并被其赋予了强烈的政治性的。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交通工程的需求不断增大,铁路、公路、市政等基础设施的修建速度相应增快。近些年国内建设了大量的高速铁路、公路,为保证线路的平顺性,尽量减少曲
近年来,在文学界里,亚裔美国文学逐渐从边缘走向中心,并形成持续大热的局面,国内外学者也纷纷关注并着手对此展开研究。在这一大趋势下,同时也是为了满足那些渴望了解亚裔移
<正>2012年3月通过的关于修改刑事诉讼法的决定中,近九分之一的条文涉及证人制度,其亮点和立法旨意之一在于建立证人保护制度,鼓励证人出庭,便于核查证据、查明案件和正确判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又称河蟹,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是我国的一种重要经济蟹类,因其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但是,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2014)
背景现有治疗性HPV疫苗在宫颈癌人类临床试验中缺乏显著疗效。增强肿瘤抗原特异的杀伤效应细胞免疫应答是提升疫苗效果的重要策略。病毒样颗粒(VLPs)在激发体液免疫中已证明
方东美之所以关注自然的问题,这与他对时代危机的认识有关。众所周知,20世纪是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危机四伏。方东美相信哲学可以解决时代的危机。然而在20世纪哲学精神已经
以高职汽车维修实训基地建设引入5S管理为例,从5S实施的必要性、5S实施意义、实施要点、5S实施主要障碍等几个方面探讨了实训基地进行5S管理的有效途径,以期培养高职学生良好
成就动机作为人们追求成功的内在动因,直接影响着个体的思考方式和行为。家庭是个体社会化发展的起点,不同的父亲教养方式对个体的成就动机产生了不同影响。本论文以147名大
由于我国慢性肝病患者的数量多和难以治愈的特点,使得治疗肝纤维化药物市场潜力巨大、发展空间广阔,近年来已经成为国内外医药企业愈发关注的一个新兴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1
教师教学是教给学生能借助自己已有的经验,去获取知识的能力,并使学习成为一种思维活动。文章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针对低年级学生心理特点进行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短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