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超小NaGdF4纳米颗粒的合成及生物成像应用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wojiaren52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磁共振成像(MRI)作为临床疾病诊断中重要的影像学方法,具有空间分辨率高、穿透深度无限制、软组织分辨能力出色等优势。目前,Gd基小分子螯合物是临床普遍用于增强MRI对比度的造影剂,但其中大部分受限于较低的纵向弛豫率(~3.4 mM-1s-1,3.0 T)、较短的血液循环时间(~90 min,清除半衰期)和由于Gd3+离子释放而诱发肾源性系统纤维化(nephrogenic systemic fibrosis,NSF)的高风险。相比而言,小尺寸Gd基纳米颗粒凭借较大的比表面积对于造影效果的增强更具有优势;然而,在进一步提高其弛豫率、限制Gd3+离子释放方面,仍缺乏行之有效的简易策略。因此,如何提高Gd基纳米颗粒的造影性能和生物安全性是其走向临床应用面临的重要挑战。本论文主要集中在:(1)调控超小NaGdF4纳米颗粒表面的亲水聚合物覆盖量,显著提高其T1弛豫率,用于对比增强的磁共振血管造影;(2)通过聚合物对稀土离子的强配位能力限制Gd3+离子释放,提高纳米颗粒体内生物相容性,降低由于临床造影剂的Gd3+离子释放而诱发NSF的风险。论文结构和主要结果如下:第一章,简要综述了 MRI造影剂的相关研究进展,着重阐明了本课题的研究意义与研究内容。第二章,通过调控刷状嵌段聚合物(brush-block polymer,BBPn)的聚合度,得到表面亲水聚合物覆盖量最高的Gd@BBPn=24(n表示聚合度)纳米颗粒,其T1弛豫率(11.8 mM-1s-1)高出Gd-DTPA三倍以上。体内代谢行为学表明Gd@BBPn=24纳米颗粒能够肾代谢,具有比临床造影剂更长的血液循环时间。5 mg/kg的低剂量Gd@BBPn=24纳米颗粒可对心脏及周围血管结构清晰显影长达2 h,是具有出色造影性能的MRI T1造影剂。第三章,利用侧链含多个磷酸根的BBPn-24与稀土离子强配位的能力,将Gd@BBPn=24纳米颗粒的Gd3+离子释放量控制在忽略不计的水平(0.05%)。通过组织切片及血液学分析证实了 Gd@BBPn=24纳米颗粒具有较高的体内生物相容性。与临床造影剂Gd-DTPA相比,Gd@BBPn=24纳米颗粒可有效降低由于Gd3+离子释放而造成慢性肾衰竭小鼠NSF的风险,是MRI诊断中较为理想的新型高生物相容性造影剂。
其他文献
目的: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探究伴认知功能障碍的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euromyelitis optica spectrum disorder,NMOSD)患者脑自发活动及认知相关脑网络的功能连接改变。方法:于2019年11月至2021年5月共招募34例NMOSD患者及3
学位
目的:诸多研究表明IL-33与疼痛的发生发展存在着密切关系,本课题旨在研究IL-33通过激活其受体ST2参与疼痛外周敏化调节及相关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反转录PCR(RT-PCR)、蛋白印迹(western blot)、免疫荧光染色方法,研究IL-33受体ST2在小鼠(ICR,清洁级,雄性,4-6周)背根神经节(DRG)中的表达及与痛觉相关神经元标记物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植物凝集素B4(
学位
背景与目的:多发性硬化(MS)易复发、致残率较高,是导致年轻患者神经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不同地区MS特点不同,国内相关研究较少,其早期个体化精准诊疗仍然具有挑战性。本文描述苏州地区MS患者的临床特点,并分析影响其预后的主要因素,以期为MS的早期精准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09年07月-2021年07月收住入院的51例MS患者的临床特征作回顾性统计分析,并分析影响其复发、
学位
目的:分析颅内动脉狭窄患者合并脑梗死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探索RNF213(rs112735431)、HDAC9(rs2107595、rs2240419、rs2389995)和 MTHFR(C677)基因多态性与疾病发生发展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治和预后评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月1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吴淞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颅内动脉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
学位
本学位论文旨在研究Abel引理与(f,g)-反演公式在建立超几何级数求和与变换公式,Lagrange反演公式在解决一些组合数学问题诸如代数方程的求根公式和Fuss-Catalan数列的生成函数上的应用.本文的内容如下:第一章给出了本文的研究背景以及所需的数学预备知识.其余四章是本文的主要内容.基于观点——Gosper求和公式仅仅是Abel引理的一个直接应用,它并不依赖于Gosper算法——本文第二
学位
研究背景及目的:脑卒中(stroke)是一类高发病率、高致死率和高致残率的脑疾病。本文第一部分重点关注了一种新的生长因子骨髓源性生长因子(Myeloid-derived growth factor,MYDGF)在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保护及促血管新生的作用。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传统观点认为只能和GPCR(G蛋白偶联受体)结合的G蛋白抑制性α亚单位1和3(Gαi1/3),在多个生长因子刺激下,也能和其受
学位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亚甲基四氢叶酸脱氢酶1(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dehydrogenationl,MTHFD1)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组织和细胞中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及意义,检测MTHFD1表达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能力和凋亡的影响,揭示MTHFD1在CRC中可能作用及机制。方法:收集自2019年6月至2020年1月存档的100例CR
学位
《傅青主女科》首开新论,认为“经水出诸肾”“经本于肾”,开始从治肾的方向调理月经诸症。文中阐释了肾与经水的关系,以气血为本,注重肾气的调护,同时强调肾与心、肝、脾在调经过程中协调作用。其认为调经之要,首重在肾,肾气充盈,经水满溢;肝为肾之子,且精血同源,藏泻并举,都与经水密切相关;先后天互滋,脾健则经水化生有源,亦可填补肾精;心火得下,肾水得升,则水火既济,心肾相交,胞胎之气有所归,经水不得妄行。
期刊
一直以来,人类不断尝试用各种手段对抗肿瘤,然而效果始终不尽如人意。人体免疫系统可以识别并清除突变细胞,维持体内环境的稳定。但是,在肿瘤发生过程中,肿瘤细胞会通过各种机制(如:抗原丢失、免疫原性丢失、抑制性微环境激活等)来逃脱体内免疫细胞的攻击。肿瘤免疫治疗颠覆了人们以往对肿瘤治疗的认识,其主要通过调节机体自身免疫系统增强抗肿瘤免疫力,从而杀伤肿瘤。维持机体免疫记忆是肿瘤免疫治疗的关键,如何增强机体
学位
概率极限理论是概率论的主要分支之一,是概率统计和概率论其他分支的重要理论基础.完全收敛、矩完全收敛等概念的提出,为极限理论研究者提供了新的方向.经典的概率极限理论以独立随机变量为主要研究对象,之后人们逐渐突破独立性假设的限制,展开了对相依关系的探索.人们不断提出许多相依关系:NA、ρ*混合、ρ-混合(ANA)、m-渐近负相依(m-ANA)等,并且结合极限理论,拓展了许多经典的结果.本文主要应用随机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