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对直肠癌寡转移早期诊断的意义及对新辅助治疗反应的预测价值

来源 :南方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ezingh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根据国内外指南推荐,新辅助放化疗是局部晚期直肠癌的标准治疗方法,而对于评估可切除的寡转移直肠癌,也建议在全身化疗基础上行原发灶放疗并考虑择期或同期切除。然而,对于微小或难以通过病理明确的寡转移,普通影像学检查并不能够完全鉴别。在新辅助治疗的疗效评估方面,肿瘤标志物等临床指标预测肿瘤反应的特异性较差,现有的免疫评分也因为组织结构的破坏而并不适用于接受过放疗的直肠癌患者。近年来,基于外周血免疫细胞亚群的分析被认为是一种潜在的肿瘤疗效及预后的评估方法。本研究以外周血免疫细胞亚群分析为基础,通过分析各亚群相对计数与绝对计数,结合目前已知的临床危险因素,对寡转移及肿瘤反应进行预测,尽可能为不同患者制定更加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来自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共114例局部晚期或寡转移直肠癌患者,通过流式细胞术对患者治疗前、放疗后及手术前的淋巴细胞各亚群进行计数并观察其变化,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独立的预测变量,建立了基于基线指标的直肠癌寡转移预测列线图,并进行了内部验证。与此同时,本研究分别比较了在三个时间节点CD8+指标及其变化率对新辅助治疗疗效的影响,明确了其与TILs(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的关系。结果:同期放化疗后出现显著的淋巴细胞降低,在术前逐渐恢复,但仍显著低于治疗前水平。在不同亚群方面,总T细胞占比无明显变化,B细胞占比显著降低,NK细胞占比升高。尽管总T细胞相对计数无明显变化,但其构成比例变化显著,主要表现为CD4+、CD45RA+的降低,CD8+、Treg及IL-2受体升高。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出了 CRM(Circumferential resection margin)、CD4+/CD8+、球蛋白建立了预测直肠癌寡转移的列线图,并进行了内部验证,在训练队列中的 AUC(Area under curve)值为 0.813(0.703-0.923),在验证队列中的AUC值为0.799(0.603-0.996)。对比治疗前、放疗后及手术前三个时间节点的外周血细胞免疫情况及其变化,治疗前CD8+T细胞的相对计数与其新辅助治疗前后的变化率在GR(Good response)组与PR(Poor response)组间存在差异。根据约登指数所计算出的截止值对患者进行分组并赋分,治疗前CD8+相对计数较低且变化率较高组患者有94.7%(18/19)疗效较好,而治疗前CD8+相对计数较高且变化率较低组患者中疗效较好的仅占54.3%(19/35)。同时我们还发现,治疗前外周血CD8+淋巴细胞相对计数较低的患者,局部浸润反而越多。结论:同期放化疗使淋巴细胞计数显著降低,但引起了 T细胞活化,细胞免疫激活及免疫抑制作用反馈性增强。治疗前基于CRM、球蛋白与CD4+/CD8+的列线图可协助早期诊断局晚期直肠癌的寡转移。同时,放疗显著引起患者细胞免疫的激活,治疗前CD8+T细胞绝对计数更低及治疗后CD8+T细胞变化率较高的患者更可能在治疗后获益。以上结论可以帮助医师在治疗前更准确地进行诊断,并预判患者的新辅助治疗效果,为患者提供更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其他文献
背景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是成骨表达的标志蛋白,溶酶体相关跨膜蛋白5(LAPTM5)与溶酶体的功能密切相关,而溶酶体既参与了成骨细胞矿化的过程,又在自噬中发挥作用。本课题组前期研究表明,Runx2可以反式激活LAPTM5的表达,而大量的文献证实,自噬与成骨细胞的矿化表达可能具有相关关系。本实验试图通过研究Runx2/LAPTM5在MC3T3-el矿化诱导过程中的表达情况以探究成骨与自
目的:一、研究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BSCs)动员和采集对供者凝血功能的影响,评估现行方案的安全性;二、探讨PBSCs动员、采集前后供者凝血的状态与血液成分的相关性;三:探讨PBSCs动员、采集前后出凝血不良事件的预防和处理。方法:纳入2018年10月-2020年12月在珠江医院行PBSCs动员和采集的供者41名,其中健康供者34名,自体供者7名,经G-CSF动员,于PBSCs采集前后行TEG与血常
目的:分析电生理监测下经乙状窦后入路切除桥小脑角(CPA)区神经鞘瘤和非神经鞘瘤在短期并发症与远期面神经功能、后遗症及生存质量之间的差异。探讨术后常见神经并发症相关影响因素,为提高CPA区良性肿瘤患者手术预后提供临床证据支持。方法:单中心回顾分析2018年5月至2020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CPA区良性肿瘤病例,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House&Brackmann量表和Kamofsky量表
背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是一种严重的临床疾病,同时也是我们临床工作中遇到患者视力丧失和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不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患者可能会永久性丧失视力。国内部分地区有相似的研究,但近年来暂无关于广东省内及佛山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流行病学特点相关调查。长期以来,已有很多学者做了术后相关因素的研究,但很多患者术后预后仍然不佳,相当一部分患者最佳矫正视力难以提高。所以有必要进行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流行病
第一部分颅内外动脉支架再狭窄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背景和目的:支架植入术已经成为治疗颅内外动脉狭窄的主要方法之一。但支架植入术的其中一个重要远期并发症一一支架内再狭窄的问题仍没有得到解决。有关探讨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的研究尚不多见或者互相矛盾。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支架内再狭窄患者和非支架内再狭窄患者的病历资料和检验数据,探讨影响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回顾收集2016年6月至20
背景: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涉及到多种运动及非运动症状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症状的存在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对于帕金森病伴随症状的治疗主要是药物治疗,但当患者药物疗效明显减退并且出现严重的药物相关并发症时,脑深部电刺激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是患者可选择的一种治疗方案。脑深部电刺激术的发展为直接获得脑深部核团电信号提供了
目的脑卒中是目前导致我国人口死亡及残疾的主要病因,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在不断增加,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其中缺血性脑卒中较为多发。近年来研究发现,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与细胞焦亡有关。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具体的保护机理比较复杂,尚未完全阐明。本研究以细胞焦亡关键基因Caspase-1为切入点,研究电针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理,为临床电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进一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目的1.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2.分析2种NF-κB因子(p65和c-Rel)在新生大鼠HIBD模型及使用G-CSF干预后的变化情况,探讨NF-κB信号通路在G-CSF对HIBD的神经保护效应中所起到的作用。方法将54只7日龄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Sham组),缺氧缺血脑损伤组(HIBD组)及G-CSF治疗组(G
研究背景住院预约是改善医疗服务的重要举措,可使有限的医疗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但随着住院预约服务的推进,失约现象日渐凸显。患者失约不仅会造成经济损失、医疗资源浪费,还会严重影响社会诚信体系。加强对住院预约患者管理,预估患者就医行为意向,及时采取干预措施,能有效减少患者失约。证据表明,计划行为理论和自我调节常识模型能科学分析行为意向,据此推测:通过结合计划行为理论和自我调节常识模型构建住院预约患者就医
第一部分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探索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核心基因和 microRNAs目的基于GEO数据库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出差异表达的基因和microRNAs,构建蛋白质互作网络,预测NEC进展过程中的核心基因与分子机制,探索NEC潜在的治疗靶点,为开展后续基础实验与临床研究打下基础。方法从GEO2R在线分析网站获取NEC肠道样本及非炎性疾病患儿肠道组织mRNA和microRNA 数据,以获取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