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激振下现场液化试验初步研究

来源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ail25158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震液化是导致灾害的重要原因,给人类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损失。液化问题是岩土地震工程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历来受到国内外学者和工程界的高度重视。自1964年,地震液化问题引起国际岩土工程界上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尽管在过去的四十年的研究中取得了很大进展,但由于其复杂性,从理论到工程应用仍存在很多值得探讨的问题,在未来仍是重要的研究方向。室内试验是研究液化的重要手段,但有自身无法克服的缺点,使得室内试验结果与实际场地液化响应存在差距。现场监测自上世纪70年代起在国际上开始应用于液化研究,但由于地震罕遇性和短临预报技术的不成熟性,迄今得到的成果极其有限。作为弥补室内试验和现场监测的不足,人工激振现场液化试验技术得到了发展。通过人工激振下现场液化试验,对深入了解实际液化场地的孔压增长机制,探讨和研究液化机理,土体液化势估计提供了另一种途径和手段,同时人工激振方法不仅适用于液化问题研究,也可应用于岩土地震工程中其它问题的研究,为认识和研究土的动力特性提供一种新方法,其潜在的优势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发展。目前,人工激振现场液化试验技术,在国际上已有一定发展,但还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形成普适性的方法,而在中国大陆地区更是刚刚起步。本文在对人工激振现场液化试验研究现状较为系统地总结的基础上,建立了人工激振现场液化试验技术平台,研究了具体问题,初步实现了人工激振现场液化试验。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构建了人工激振下现场液化试验的技术平台,通过场地实地测试,分析证明了该方法在技术上的可行性,给出了现场液化试验的基本组织流程,发展了我们特有的人工激振下现场液化试验技术。2.设计完成了两种不同形式的现场液化试验,即通过模型箱和试坑的方式进行试验,指出了其特色和优势,并通过试验证明了这两种现场试验方式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可靠性,也指出了目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开展人工激振下岩土工程现场试验的研究奠定了一定基础。3.通过人工激振下现场液化试验,初步给出了土体发生液化时孔压发展与地表加速度幅值、剪应变幅值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了影响这种关系的因素。
其他文献
混凝土桥梁在交通基础设施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其抗震性能一直是结构地震研究领域的重点。随着混凝土损伤理论的发展,以混凝土材料损伤模型为工具来进行桥梁的非线性地震响应损伤
随着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问题的日益突出,新型材料纤维增强塑料(全称Fiber Reinforced Plastics或Fiber Reinforced Polymer,简称FRP)以其高强轻质、耐腐蚀、抗疲劳、无磁性
如今,在实际工程中,框支短肢剪力墙结构转换体系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其理论研究还不成熟。同时由于短肢剪力墙数量多以及建筑功能的要求,不可避免地出现短肢剪力墙完全由转换
随着高速公路建设的迅速发展,炭质泥岩路堑边坡防护问题越来越突出。目前,炭质泥岩边坡防护普遍采用挂网喷射混凝土和浆砌片石护坡,虽然能有效防护此类软岩边坡,但与高速公路
利用无机砷化物的难溶性除砷是对化工生产废水进行处理去砷的基础。同时,这些难溶产物通常也是最终的处置物,所以它们在环境中的稳定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这些难溶砷酸盐
在1994年美国北岭(Northridge)地震和1995年日本阪神大地震中,许多采用全焊接刚性连接的钢结构节点遭到了严重的脆性破坏,引起了工程技术人员对连接的重新审视。这两次地震后
在地震作用下,底框砖房结构下柔上刚,致使房屋侧向变形集中发生于刚度相对薄弱的底层,特别是当底层出现过大侧移将导致底层框架的上下端严重破坏,造成房屋坍塌,因此,如何提高
中国西部多数灰岩地区岩溶较为发育,地质条件复杂,在此建设高速公路会遇到一系列工程技术问题,其中岩溶路基稳定是岩溶区公路建设中一个重要工程问题。在参考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基
节段预制拼装桥梁因其具有良好的技术合理性、耐久性和经济性,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以南京长江四桥节段预制拼装4×50m连续刚构为工程背景,针对该类桥梁设计中的一些关
钢桥构件在长期、反复的车辆荷载作用下,常出现疲劳损伤并逐步累积,并往往会在没有明显征兆的情况下引发断裂破坏。随着钢桥服役年限和交通运输量的增长,钢桥的疲劳破坏问题已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