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书斋庭园研究

来源 :中国美术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h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个园林都有其园主独特的审美意趣与气质,而书斋作为园主最为个人化的空间,往往凝聚了文人园林的最典型的气息。作为文人居游场所的书斋庭园,某种意义上代表了园主最为个人化的空间。本文先从“书斋庭园”的概念界定入手,确立了一个相对明确的范畴,在此基础上展开相关研究,对书斋庭园的历史发展进行梳理。接下来对书斋庭园进行分类(宅中的书斋庭园与园中的书斋庭园),并通过举例来详细分析,总结出不同空间类型的书斋庭园特点。书斋庭园是特殊的园林化庭院空间,是具有景观价值,这一价值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园景,二是园境。园景,即庭园空间具体的物景。本文通过对书斋庭园具体的空间营造手段与空间层次进行分析,发现书斋庭园空间营造最大特点是“小中见大”,这一特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改变空间路径设计,形成流动的空间;利用景观元素设置,增加空间的层次;巧妙设置景观元素在尺度上的对比。园境,即庭园意境。书斋庭园作为文人的读书居所,文人文化对书斋庭园的意境营造影响最大。最后一章,重点研究文人文化对书斋庭园的意境影响,从文人诗意、山水画意、园居生活三个方面进行阐述解读。书斋庭园虽然小但造园元素完整,在有限的庭院空间中创造出了视觉无尽的空间效果。通过书斋庭园的研究,希望为当代小尺度庭院空间造园的带来一些帮助与启示。
其他文献
虚谷(1823-1896)是一位蹊径别开的画家,无论是他的性格还是绘画都是如此。当我们观摩一幅虚谷的作品时,常常有耳目一新之感,这得益于他的大胆创新。吴昌硕诗云:“十指参成香色味,一拳打破去来今”,正是高度概括了虚谷以传统为基石,又以开拓创新为燃料,形成别具一格的绘画风貌。如果单纯用“形式感”来概括显然流于表面,并且不够具体,这种强烈的形式感如何得以呈现才是应该深入研究的课题。虚谷用自己“另类”的
学位
“上栋下宇,以待风雨”~1,建筑不仅是隔绝自然的庇护之所,还是居住活动于其中的人与周边自然环境进行对话的一种重要传达媒介体。在《林泉高致》中,“林泉之心”~2是当时人们对于自然山水的向往:不用走出屋外,山水本意已全部了然在心。宋人对于房屋营造不仅通过整体布局,还从具体而微的细节来表达对于自然的迷恋。随着南宋军事政治环境的趋稳和经济文化的发展,为境内的建筑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以临安为中心的江南地区以
学位
宋代是山水画的一个鼎盛时期,当时的山水画在空间营造上取得的成就在中国山水画发展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形成了其独特的时代表现。受宋代“格物致知”的理法影响,山水画在空间表现上有着共同的创作规律,但各位画家有着各自独特的绘画思考,使得空间的建构和表现的语言相互之间有着明显差异。马远在宋代山水画家中有着自由的空间表现,在空间意象的表达上更加深远且空阔,其“删繁去要”的空间表达方式和虚实空白的处理方法
学位
“功能”是建筑学理论与设计中无法逃避的词汇,然而由于“功能”概念的不断泛化,人们对其内涵的理解逐渐模糊。我们常把“功能”认为是衣食起居之类在建筑中与人有关各种的行为活动,但当我们说到建筑的象征功能、伦理功能的时候,似乎指的并不只是这个意思。“功能”的含义究竟是什么呢?在现在这个时代环境下,讨论怎样的“功能”概念才是有意义的呢?我们在设计的过程中应如何处理不可预测的人类活动与确定的建筑形式之间的关系
学位
论及我国连环画作品,贺友直的《山乡巨变》必然是无法被忽略的。本文将讨论的重点放在贺友直《山乡巨变》的造型语言上,并有意在连环画与工笔人物画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思考当下人物画创作如何实现造型语言的艺术性与故事性。师承传统,刻意求新,是贺友直艺术发展与进步的理念。《山乡巨变》人物众多,贺友直在对客观真实尊重的基础上,进行主观提炼与夸张,甚至创新,尽力写意传神,塑造典型形象。正因如此,这部作品才能成为当
学位
近三十年来,中国传统村落走向消亡,传统的地方文化逐步瓦解,人们并没有给予自己思考的时间,仅是用外来文化填补必须发展的空缺。新型农村建设过程中,人们不再留恋往昔生活,甚至表现出了厌恶,被抛弃的不仅是老宅子,还有“自我”的灵魂。本文选取浙江省磐安县方前镇前王村为研究对象,村中三代人已有三类住宅的居住经历,通过实地调研与问卷调查还原村落原型,针对性的选取一户三代人及三类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类型学、现
学位
读研期间在对衢州城区进行乡土调研的过程中,笔者发现衢州城区内老公房内的群居生活是与现代大型多层住宅完全不同的。这种共同生活的住宅与大型集合住宅相比,更具有“生活特质”。共同生活的真实场所是由一系列带有生活记忆痕迹的文化观念产物的要素组成的,它们是琐碎的、片段的、社会的、在场的、零碎鲜活的场景,是每个人对其生活切身要求所作出的思考。笔者希望对群居空间进行分析,以人类学的视角解读共同生活的真实场所中场
学位
地处福建东部的闽东地区,拥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复杂的地形与气候孕育出了丰富且独特的民居艺术,其中庄寨便是众多闽东民居中,大型聚居类型的一种,但却鲜为人知。本文试图通过乡村调研的方式,采用类比分析的方法,应用荷兰结构主义建筑师阿尔多·凡·艾克的“清晰的迷宫”和阿尔多·罗西的“类型学”理论,对庄寨进行类型建构,观察其自我更新的形制。从其防御边界内部的自我更新中,找到一些适合于当代建筑设计的适用性以及启
学位
在客观与理性主导下的现代建筑学,逐渐变得过于追求客观与图像化,历史悠久的具体性砌筑方式在这一背景下也被逐渐边缘化。如今在建筑领域,知觉现象学的引入强调了知觉体验的重要性,在现象学视角下的具体性砌筑在知觉体验方面展现出了独特的价值。而对具体性砌筑所展开的哲学思考,可以帮助我们重新认识属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内涵,探索走出当代建筑学桎梏的本土化道路。本文主要通过研究王澍老师的具体性砌筑实践,在知觉现象学
学位
儿童角色在视觉形象和性格的天性中所展现的童趣和天真是其他成人角色所没有的。但在当今社会中,动画的受众不仅有低幼群体还有成人观众,如何塑造一个在动画中能让成人观者产生情感共鸣的儿童角色?这是本文所要探索的内容。在动画电影中,能与成人观众产生情感共鸣的儿童角色,除了拥有童趣的视觉形象,其角色的故事背后的深远意义或是某种情感亦要打动人心。要塑造一个能与成人情感世界产生共鸣的儿童角色,不仅要保留儿童角色视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