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遥感的不透水面监测及其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以郑州开封地区为例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g8c4us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土地利用方式随之发生改变,大量自然地表被人工地表取代,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作为中原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04年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以来郑州-开封地区经历了快速城镇化过程,城镇用地不断扩张,城市的快速扩张对生态环境产生一系列影响。对该区域城市扩张进行动态监测,并分析城市扩张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将为郑州-开封地区不透水面的优化设计与发展规划提供参考,对区域内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郑州、开封市区以及郑州市中牟县县城以北为研究区域,以Landsat-5与Landsat-8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基于线性光谱混合分解方法提取郑州-开封城市不透水面,分析研究区内不透水面时空分布格局及动态变化规律;同时,基于绿度指标(NDVI)、湿度指标(WET)、干度指标(NDBSI)、热度指标(LST)构建遥感生态指数(RSEI),基于RSEI模型定量分析研究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时间变化趋势以及空间分布特征;最后基于不同尺度分析不透水面扩张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2004-2020年,郑州-开封地区不透水面扩张速度快、强度大,扩张方向与主要交通轴线方向一致。2004-2020年不透水面面积增长率为164%。2004年不透水面面积为494.75km~2,2020年不透水面面积为1309.26km~2;不透水面覆盖度由2004年的20.04%上升为2020年的53.04%。2004-2020年,郑州-开封不透水面扩张速度和扩张强度呈现出下降趋势,在2015年出现大幅下降。郑州-开封不透水面经历了城市内部填充、向外扩展、内部填充以连接斑块三个阶段,不透水面主要呈东西方向扩张。郑州市与开封市的不透水面分布方向与主要交通轴线方向相同。政府相关政策、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交通路线分布与不透水面扩张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2)2004-2020年,郑州-开封地区整体生态环境质量处于中等水平,该时期生态环境质量呈现波动下降的趋势。2004-2020年间,郑州-开封地区RSEI均值分别为0.64、0.46、0.54、0.49,通过对构建RSEI的四个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可以看到,NDVI与WET对RSEI产生积极影响,而NDBSI与LST对RSEI具有消极影响。在空间尺度上,郑州市生态环境质量较差,开封市生态环境质量较好。在各区(县)中,金水区、中原区、管城回族区生态环境质量较差,顺河回族区生态环境质量较好。城市开发强度与土地利用变化是影响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重要因素,郑州-开封地区经历16年的发展后,生态环境质量明显变差,且分布较为广泛,主要集中在郑州市三环以外区域、开封市龙亭区的大部分区域、顺河回族区西部、禹王台区西部、以及中牟县北部的黄河沿岸。(3)RSEI受到不透水面覆盖度影响,二者之间呈现显著负向空间关联。分别基于1000m×1000m网格、街道(乡镇)、区(县)尺度对2004-2020年的不透水面覆盖度与RSEI进行相关性分析,不透水面覆盖度与RSEI均值之间均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这表明随着不透水面的扩张,区域内的生态环境质量不断下降。双变量全局空间自相关与双变量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均表现出不透水面覆盖度与RSEI之间存在着负向空间关联,H-L(高不透水面覆盖率-低RSEI)集聚区主要分布在郑州市二环以内与开封市老城区。通过重心分析可以看到,郑州市与开封市不透水面扩张区域重心与生态环境变差重心均在同一区域,且移动方向基本相似,进一步证明不透水面的扩张影响生态环境质量。
其他文献
新世纪以来,中国城市化模式更偏向大中城市发展,要素、资源和政策多向大中城市及城市群地区倾斜,引发了城乡发展不平衡扩大、城市病和乡村病并存等问题。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新型城镇化”战略,要求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重视乡村振兴发展和小城镇发展。河南省位于中部地区,是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核心区,是典型的农业农村大省。伴随着以郑州为核
学位
灾异移过,是指当灾异现象发生时,君主把主要责任转移给大臣的一种行为。在西汉时期,当灾异现象发生时,当权者往往下诏自谴,调整统治政策,下诏选举贤能之士,主动承担灾异的相关责任,这种情况在宣帝之前表现得尤为明显。然而到了宣元以后,面对灾异频发,皇帝已不再承担灾异的责任,反而将其推给大臣乃至三公。宣元之际作为汉代灾异责任从君主转移到大臣的转折点,离不开西汉中后期社会危机和批判思潮的内在影响,且与汉武帝时
学位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环境日趋复杂,区域发展面临着诸多扰动和风险。在此背景下,经济韧性成为新兴的研究热点,被经济地理学者引入来分析不同地区抵御外部冲击能力的差异。但是,已有研究重点考察了经济结构、制度、政策、文化等区域内部因素对经济韧性的影响,对区域外部联系的关注相对较少。基于此,本文以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为外部冲击,以中国2008-2011年270个地市为研究对象,测度了地市工业
学位
明朝首创京察制度的目的是有效规范京官行为,净化官场风气。明前中期京察制度尚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至明后期,特别是万历时期,由于特殊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京察成为政争的工具。对万历时期京察进行研究,首先需要了解明代京察制度的大致情况:京察制度的建立过程;吏部、都察院掌察官员以及科道官员在京察中的职责,阁臣在制度规定上没有考察官员的权力,但在皇帝有意无意的特许之下常常能够干预京察的过程和结果;对四品以上和五品
学位
新疆的史前文化研究一直以来备受学术界关注,该地区文化面貌复杂多元,是整个欧亚内陆早期文化研究的组成部分。铜器研究是了解该地区文化特征的一个基点,通过这一物质实体可以透视该地区这一时期的物质文化面貌和社会发展状况。本文将新疆青铜时代中期安德罗诺沃文化遗存中的铜器作为研究对象,系统梳理目前发现的铜器、铜制品和相关冶炼遗物,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新疆全区的安德罗诺沃文化铜器进行考古学和技术方面的综合探索。
学位
亘在甲骨文中主要作为贞人名和国族名出现,贞人亘是武丁时期宾组一位常见的贞人,同时亘方也是一个重要的方国。作为宾组贞人之一,亘贞的相关卜辞数量不少,大致有500余版,亘贞内容事类丰富,本文依据其内容划分事类,包括祭祀、气象、战争、农事、田猎、妇女、往来、呼令、福祸,以及部分辞义不明或辞例较少者。在此基础上对各类卜辞的特征详细考察,包括组类分布、刻写用料、贞卜用语等。在事类划分方面,继承饶宗颐先生《殷
学位
在全球生产网络的影响下,劳动力嵌入其所在地方的特定制度、经济和社会关系实践之中。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逐渐放宽了城乡户籍制度,农村剩余劳动力在不同尺度上流转,基于行业准入政策或市场准入制度进行职业选择。劳动力在流动过程中表现出了不同的空间分布格局和网络组织特征,相关研究主要聚焦于劳动力在不同尺度地域范围内的流动,对劳动力密集型跨国公司的劳动力流动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不足。基于此,在全球生产网络研究不断深
学位
绿色是当前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在十九大上党中央明确提出,要坚定不渝的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要义,是促进绿色经济发展的关键。推动绿色发展,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和目标。工业经济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腾飞的“助推器”,工业集聚通过集聚效应和拥挤效应影响着我国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学位
疾患医疗从古至今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早在殷墟卜辞中就有卜“疒”的相关卜辞与疾病相关联,数量可观。这些卜“疒”卜辞主要集中于武丁时期,其他时期零星有见;既有王卜辞,也有非王卜辞,据统计王卜辞有603版,非王卜辞57版。数量如此可观的卜“疒”卜辞对于进一步了解商人的社会医疗卫生状况是相当直观可靠的材料。前人研究疾病卜辞,多为按照患病部位进行分类,其下再罗列单条卜辞一一进行释读,本文立足于
学位
According to the accident statistics for buses,accidents involving frontal collision constitute an important percentage among all bus accidents.In this type of accidents,front body of the bus structur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