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8世纪中西建筑文化交流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091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7-18 世纪,中西双方展开大规模文化交流,促进了双方社会的发展。交流的深度和广度涉及到哲学、宗教、自然科学和文学艺术等方面。从建筑领域来看,中国的园林艺术、家具、瓷器等造型工艺对西方产生重要影响,形成所谓“中国艺术风格”,由此,西方在 18 世纪出现了“洛可可”艺术和自由布局的“自然风景园”、“英中式”园林;同时,中国也接纳了西式建筑,以圆明园西洋楼的创作而达到顶峰。长期以来,中外学者对这一时期的建筑文化交流存在争议,就国内目前状况而言,对中西双方在建筑文化领域交流方面的理论研究始终没有深入展开,存在空白。 本研究结合当时国内外社会历史背景,对 17-18 世纪(中国明清之际)中国建筑文化对西方的影响和西方建筑文化对中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 研究内容包括: (1)上篇—背景:中西建筑文化交流由来已久,本研究以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对 17-18 世纪期间中国史、世界史、中西关系以及中国与西方各自政治、文化、经济的情况进行了对比及探讨,概述了此时期中西建筑文化交流状况。 (2)中篇—西学东渐中的中国建筑:首先,研究了当时国人对西式建筑的整体认识状况。在此基础上,分析并阐明这一时期西式建筑在中国的发展状况以及发展历程,进而分别从教堂建筑、商业建筑、园林及园林建筑等建筑类型入手,对西方建筑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对中国建筑的影响作了深入研究。最后,对建筑的其他方面,如建筑技术、建筑材料、建筑师队伍组成、建筑画、建筑装饰等方面作了分析。 (3)下篇—中学西传中的西方建筑:这一时期,“中国热”席卷整个西方,对西方洛可可艺术风格的产生起了巨大的作用。与此同时,中国园林艺术传入西方,打破了西方古典园林艺术一统天下的局面,使西方产生了新的园林形式—自由布局的风景园林。本篇通过对这一时期西方人对中国建筑的认识过程的阐述,分别对西方室内装饰的变化、洛可可艺术的产生过程及其与中国建筑艺术的关系、中国园林西传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其他文献
我国台湾地区于2011年6月审议通过了《金融消费者保护法》,这是亚洲国家第一个专门制定的金融消费者保护法,顺应了后危机时代保护金融消费者的国际潮流,该法主要由金融消费者的
惠安雕艺源远流长。千百年来,惠安先民历千年之岁序、拓闽疆之洪荒,源于黄河流域的雕刻艺术,融中原文化,闽越文化、海洋文化为一体,汲晋唐遗风、宋元神韵、明清风范之精华,逐
<正>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暴露出金融监管当局在保护金融消费者利益方面存有缺陷,致使金融消费者对金融市场失去信心,进一步恶化了整个金融体系的健康、稳定发展,
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数据通信的发展,对人们的工作、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人们对互联网的依赖性日益提高。数据通信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便利,但由于其发展过
详细介绍了"浦江游览1"号轮的设计建造情况,并探讨了黄浦江观光游览船的设计特点,诸如该船的外观造型和室内装饰、船舶室内与室外的灯光照明、舒适度与观光效果、稳性与重量
在中国整体经济正在飞速的发展的大环境下,零售行业也正在进行着一场变革,购物中心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购物中心在带来新的消费需求和观念的同时,也使商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但是
为了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中所面临的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问题,本文以公共管理学、公共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理论为指导,运用对比分析、定性分析、典
本文在国有企业高管人员是自利的(self-interested)假设前提下,从理论上分析了其为什么乐意接受明显偏低的显性报酬(包括年薪、股权收入等)而不选择“另谋高就”的经济原因。
通过对企业扩张影响因素全面的理论梳理,构建一个新的企业扩张行为分析模型,可以认为企业扩张行为并非是外部因素决定的,企业扩张行为绩效的决定是内部性的。在这一企业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