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损伤患者脑脊液细胞外离子浓度对睡眠觉醒周期的影响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ado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睡眠-觉醒作为动物及人类特有的两个不同的行为状态,具有特定的节律,并且能够相互转换,形成周期性改变。脑损伤(Brain injury,BI)患者,由于特定神经结构的损伤,必然会引起神经传导通路的异常,进而引起脑组织、神经周围神经调节物质的改变。根据脑神经组织损伤的部位及程度的不同,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睡眠-觉醒周期(Sleep wake cycle,SWC)的紊乱。随着对颅脑损伤患者的不断研究,医学工作者对于颅脑损伤患者的意识障碍和睡眠觉醒周期紊乱的探讨机制也在不断变化。近年来发表的一项动物研究中报道,一些神经调节物质能增加大鼠脑脊液中的细胞外离子浓度,增加神经元突触活动。在进一步的研究中,科学家证明了通过改变脑脊液细胞外离子浓度能够改变神经元的活动,而不是神经元的活动改变来调节脑脊液细胞外离子浓度,而在相关的脑外伤体外模型生物标志物研究中,发现脑组织中一些Micro-RNA表达量会发生特异性改变,且和组织中细胞外离子浓度相关。
  目的:探讨脑损伤患者睡眠-觉醒周期与脑脊液细胞外离子浓度的关系,初步筛选可能受脑脊液细胞外离子调控的生物标志物。
  方法: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共收集脑损伤患者共141例,临床动态监测患者睡眠-觉醒周期变化,同时定期行腰椎穿刺测量患者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细胞外钾、钙、钠、镁、碳酸氢根、氯离子浓度。出院后随访6个月以上,门诊了解患者睡眠-觉醒周期变化,并将数据统计分析得出临床监测结果。根据监测结果进行动物实验,验证临床监测结果,并利用芯片系统进行脑脊液Micro-RNA表达谱检测,筛选并分析出现明显变化的Micro-RNA类型。
  结果:睡眠觉醒紊乱组:受伤早期睡眠障碍组脑脊液细胞外钾离子浓度明显高于睡眠延长组,伤后11天起二者脑脊液钾离子浓度基本保持持平状态,而两组患者的睡眠时间也在受伤11天时相接近,并在之后保持相对稳定的睡眠时间差。觉醒障碍组:受伤早期康复组与昏迷组脑脊液细胞外钾离子浓度相近,随着治疗进展,康复组钾离子浓度上升速度高于昏迷组,而BIS平均值也呈现相似的趋势。在动物实验中,注射含有钠、钾溶液的实验对象BIS值有显著升高,其中注射含钠溶液的实验对象起效快,持续时间短,注射含钾离子溶液的实验对象起效时间较慢,持续时间长。将注射含有钠、钾离子溶液的实验对象标本做Micro-RNA芯片检测,7个Micro-RNA在BIS峰值后脑脊液标本中表达为明显上调,3个Micro-RNA在BIS峰值后脑脊液标本中表达为明显下调。
  结论:意识障碍是一种多个层面的连接模式的功能失调。脑脊液细胞外钠、钾离子浓度参与调控意识水平,钠离子对意识水平调控较钾离子而言起效较快,持续时间较短。脑损伤患者在伤后早期,脑脊液细胞外钾离子浓度的下降程度与受伤程度成正相关,而伤后脑脊液细胞外钾离子浓度的恢复速度及程度与受伤程度成负相关。对于受伤轻微患者,脑脊液细胞外钾离子浓度下降程度较小,可能会出现睡眠障碍或睡眠延长症状,在伤后11-12天左右脑脊液黄变后睡眠时间逐步恢复正常。若脑损伤患者早期(48-72小时)脑脊液细胞外钾离子浓度低于2.3mmol/L,可能提示较为严重的脑损伤,同时可能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以及不良的预后。该调控机制可能是钠-钾离子通道和钠-钾离子泵改变某些特异性的信号传导通道,从而影响意识相关网络结构的信号传递,而在此过程中,脑脊液中与之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可能会出现特异性变化。
其他文献
急性冠脉综合征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心血管疾病,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是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药物治疗的基础,可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近、远期预后,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但由于多数抗血小板药物经肾脏代谢,且合并慢性肾脏病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存在凝血机制异常,需更加慎重的考虑其出血与缺血风险,仔细评估其抗血小板药物对该类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因此,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的抗血小板药物种类及剂量的
学位
研究背景: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是世界范围内严重危害母婴健康的产科并发症之一。研究表明其发病机制与表观遗传、免疫失衡、氧化应激、胎盘缺血缺氧、血管生成失衡等相关。但导致子痫前期发生的具体机制仍然不明确。目前的学说认为在妊娠早期胎盘形成的异常是触发子痫前期的关键,随后胎源性损伤因子释放入血诱发各种病理生理过程进而出现子痫前期各种临床表现。在胎盘形成过程中,细胞侵袭不足导致出现“子
学位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SCT)对外突性肌瘤与卵巢性索间质类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重点研究利用MSCT血管成像技术,显示肿瘤供血动脉、卵巢静脉与肿瘤的关系在女性卵巢性索间质类肿瘤及外突性肌瘤定位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盆腔肿瘤临床治疗方案提供更多可靠依据。  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5年1月-2019年2月期间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外突性肌瘤(A组)43例、卵巢性索间
学位
报纸
内膜增生是各种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过程,涉及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VECs )以及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 VSMCs)等血管细胞异常的增殖、迁移以及细胞基质成分的异常。VSMCs具有表型重塑的潜能,生理情况下VSMCs表现为收缩表型,增殖、迁移、合成能力均较低下,但在病理条件下VSMCs可以发生去分化
目的  通过研究β-榄香烯(β-elemene,β-ELE)对人膀胱癌细胞增殖、周期的作用以及β-榄香烯联合顺铂对膀胱癌T24细胞凋亡、线粒体膜电位、ROS/AM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影响,探讨β-榄香烯在协同膀胱癌顺铂(Cis-dichlorodiammine platinum,CDDP)化疗中的作用和机制,为膀胱癌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方法  1.应用CCK-8法检测β-榄香烯对各种膀胱癌细
学位
目的:  利用全基因表达谱芯片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心外膜脂肪组织(EAT)、心肌脂肪组织(MAT)检测差异表达基因,构建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心外膜脂肪组织(EAT)、心肌脂肪组织(MAT)的全基因表达谱,并对差异表达基因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筛选差异基因,定位核心基因,并扩大样本量对候选基因进行验证,从而研究候选基因在心力衰竭合并房颤中的作用和机制,以期发现和寻找到干预心力衰竭和房颤的
【目的】探寻建立免疫基因对(immune-related gene pairs,IRGPs)作为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的预后预测指标模型。  【方法】从肿瘤基因组计划数据库(The Cancer Genome Atlas, TCGA)下载得到RNA-seq数据和临床随访信息,并分别从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at
目的  高血压脑出血是常见的脑卒中类型,在西方国家出血性卒中占10%-15%,而在中国人群中其比例高达20%-54%,是仅次于缺血性卒中的第二大类型,但与缺血性卒中相比,其致死致残率更高。它是由于高血压病患者因脑内血管的变性、坏死、破裂而引起的一种脑内出血性疾病。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绝经后妇女的心脑血管疾病和高血压发病率明显高于同年龄的绝经前妇女。进一步的研究发现,雌激素对心血管疾病具有保护作用,同
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