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T高分辨率磁共振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研究

来源 :皖南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hoolnow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目的是通过3.0 T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特性,对比分析稳定组及不稳定组一般临床资料、斑块分布特点的差异性,分析斑块在不同分布位置伴有的血管腔狭窄程度区别,判断症状侧组与无症状侧组斑块的稳定性、纤维帽表面情况及内部成分差别,最后分析最大管壁厚度及最大斑块长度在有无临床症状之间差异性,探究3.0T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断并及早干预、疗效分析提供帮助。材料与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54名,所有患者行3.0T HRMRI检测分析,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饮酒史以及冠心病、血脂水平),充分分析斑块MRI图像,根据美国心脏协会制定的标准对斑块进行分型,收集颈动脉斑块相关特征数据(斑块分型、分布位置及斑块对应血管腔狭窄程度、最大管壁厚度及斑块长度),将患者根据颈动脉供血区大脑半球是否出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分为症状侧颈动脉与无症状侧颈动脉。最后根据数据做出相应统计学分析:(1)稳定及不稳定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差异;(2)斑块稳定性与分布位置关系;(3)分析不同节段血管的斑块对应管腔狭窄程度差别;(4)判断斑块稳定与否以及斑块成分(如出血、脂质核心及纤维帽状态)与临床症状的关系;(5)最后分析斑块厚度及长度在临床症状间的差异性。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结果:1、比较稳定组与不稳定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不稳定组患者吸烟比例高于稳定组(P<0.05),稳定组患者伴有冠心病比例高于不稳定组(P<0.05),患者的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饮酒史以及血脂水平等方面差异在两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2、MRI图像分析:获得的115个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在MRI上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环形或者偏心性的管壁增厚,呈新月形或者半月形突入到管腔内。斑块脂质成分在T2WI、T1WI、SNAP及3D-TOF序列呈等信号或者稍低信号,当斑块发生脂质核心坏死后在T1WI及T2WI序列呈高、低混杂信号,在SNAP及3D-TOF序列上都为低或稍低信号;当斑块内出血后,SNAP、3D-TOF及T1WI序列呈高信号,根据出血时间差异出血灶信号在T2WI呈现不同;钙化后则出现点状、片状的低信号状态;而完整的纤维帽在3D-TOF上则多呈现出带状的低信号,在TIWI或者T2WI上呈现出等信号或者较高信号,发生纤维帽破裂后,3D-TOF图像可显示破损处,表现局限性高信号影突向斑块内部;患者症状侧供血区大脑半球因急性缺血性梗塞而出现异常信号,T1WI序列呈稍低信号,FLAIR及DWI序列均表现为高信号,ADCmap呈低信号影。3、斑块分型统计及分布比较:斑块分型为44例III型、14例IV-V型、47例VI型及10例VII型,稳定组斑块54个,不稳定斑块61个;分布位置为颈总动脉(CCA)48个、颈动脉血管分叉处(BIF)35个、颈内动脉(ICA)32个;两稳定状态斑块位置分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4)。4、颈动脉不同节段斑块对应血管腔狭窄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CCA及BIF分布的斑块对应血管腔以轻、中度狭窄为主,而ICA分布的斑块对应血管腔已中重度狭窄为主。5、症状侧斑块数量为43(不稳定斑块37个、稳定斑块6个),无症状侧斑块数量为72(不稳定斑块24个、稳定斑块48个),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斑块的纤维帽破损、出血以及坏死脂质核心在症状与无症状之间差异也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1、0.001、0.007。6、结果显示症状侧WTmax(4.56±1.40mm)大于无症状侧WTmax(3.81±1.58mm)(P=0.012),而PLmax在两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99);进一步使用ROC曲线分析WTmax与症状发生的关系,结果显示斑块厚度曲线下面积为0.639,95%CI=0.537-0.741,WTmax预测症状发生的阈值为3.410mm,灵敏度为0.767,特异度为0.543。结论:在颈动脉粥样硬化诊断过程中,应用3.0T高分辨率MRI成像技术可以精确的定位斑块,并准确的测量狭窄率及最大管壁厚度、斑块长度,有效判断斑块表面纤维帽状态及区分斑块的内部成分,准确的鉴别患者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病理发展提供准确预估和预后判断,在临床的治疗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脑卒中是引起我国居民致死致残的首位疾病,早期的识别,及时就医能够显著降低脑卒中患者的致死致残率,同时降低脑卒中进展的比例,既往国内外在院前脑卒中宣教通常推崇国外的“FAST(面、臂、言语、时间)”脑卒中识别法则,由于中国为非英语母语国家,FAST在国内的使用效果不佳,表现在脑卒中院前延误居高不下,随着“中风1-2-0”在2016年被我国学者提出,我国脑卒中院前宣教出现了新希望,故本研究拟探讨
第一部分基于DTI序列对常规MRI阴性癫痫患者的脑网络属性的研究目的:利用磁共振成像对常规MRI阴性癫痫患者的脑网络属性进行分析,探讨常规MRI阴性癫痫患者的网络结构连接的改变,探寻常规MRI阴性癫痫患者的特征性或者敏感性的影像学标记,为研究常规MRI阴性癫痫患者的神经病理生理机制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常规MRI阴性癫痫患者19例、健康正常人24例。所有受试者均采用GE 3.0 T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Apocynin能否通过抑制TLR4/NF-κB通路实现抗炎、抗凋亡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大鼠视交叉前池打血方法来制作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Apocynin于SAH诱导后的1小时内腹腔注射给大鼠,其浓度为50mg/kg。蛋白质印迹和免疫荧光分析来测定脑组织中TLR4和NF-κB的蛋白水平,采用凝胶迁移实验来测定NF-κB的DNA结合活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用来测定脑组织中T
目的:统计分析烟雾病合并动脉瘤的临床特点与治疗策略选择及判断疾病预后。方法:统计2012年9月-2020年7月就诊于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神经外科经脑血管造影或者脑动脉CTA检查明确为烟雾病合并动脉瘤的患者以及烟雾病患者,采用翻阅病历及电话随访的方式对这些患者的详细临床资料进行收集并分析。结果:在此期间我院共收治烟雾病患者217例,其中合并动脉瘤患者39例,占烟雾病患者的17.97%,其中男性患者1
目的:了解安徽省芜湖地区部分学龄前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流行现状,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为该地区学龄前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制定相应的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整群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12月在芜湖市3家医院(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芜湖市妇女与儿童保健中心及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儿科就诊和芜湖市妇女与儿童保健中心体检的学龄前儿童为研究对象,以符合临床诊断社区获得性肺
目的:研究SIK2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能量代谢的调控及线粒体自噬的影响。方法:选用成年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240-260g),参照改良Zea-Longa线栓法建立大鼠短暂性右侧中动脉栓塞模型(MCAO),2h后拔出线栓,再灌24h。在大鼠进行中动脉栓塞手术前8天,予以右侧脑室注射7μl的腺病毒构建大鼠脑组织SIK2过表达模型。实验分为假手术组(Sham)、缺血组(Ische
目的: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后,临床表现复杂,导致临床诊断困难,分析EB病毒感染患儿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实验室检查,为早期确诊及治疗提供根据。方法:收集2019年7月至2021年1月在我院儿科诊断EB病毒感染135例住院患儿病例资料,135例EB病毒感染患儿根据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诊断标准分为IM组及和非I
目的:探讨气管内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最佳给药体位角度。方法:前瞻性选取100例诊断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儿,按照不同的给药体位角度分为四组,0°组22例,30°组22例,45°组33例,60°组23例。收集并分析四组患儿的基本信息(性别、胎龄、出生体重、Apgar评分、是否羊水污染、是否胎膜早破、是否试管婴儿),比较给药前后血气分析指标变化(PH、Pa O2和Pa CO2),统计不良事件例数(
目的:通过盆底超声检查行经阴道前壁路径骶棘韧带悬吊术的患者术前、术后的盆底指标,探讨手术前后盆底各解剖结构的位置变化及该术式的有效性,同时探讨盆底超声对经阴道前壁路径骶棘韧带悬吊术疗效评价,为临床提供手术疗效评估。方法:收集2019年10月至2020年12月于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经阴道前壁路径骶棘韧带悬吊术的27例Ⅱ-Ⅳ期盆腔脱垂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和术后1月均行盆底超声检查。患者平均年龄
目的:本研究回顾性分析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探讨对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患者是否进行临床干预,是否存在合适的子宫内膜厚度界值,评估界值在该人群中检测子宫内膜恶性病变的效能,从而对该人群子宫内膜恶性病变进行准确的筛查,为该人群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法:收集2015年0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门诊因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经阴道超声内膜厚度≥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