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山羊草属复合体中的核质协同进化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eststonezg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杂交(Hybridization)作为植物进化和物种形成的重要驱动力,其包括涉及染色体加倍的异源多倍化成种(Allopolyploidy speciation),也包括染色体数目不变的同倍性杂交成种(Homoploid hybrid speciation)。上述两种杂交成种的方式存在一个共同特征,即杂交种的细胞核基因组是由双亲的细胞核基因组汇聚而形成,但其细胞质中的细胞器基因组往往由一方亲本提供(多为母方)。据此,两种杂交成种过程,均需要面临共同的“核质不兼容(Cytonuclear incompatibili ty)”挑战,具体包括:(1)两个不同亲本来源的核基因组与其中一方亲本来源的细胞质基因组结合,造成细胞化学计量比例失衡的问题;2)核质共编码的嵌合蛋白复合物或细胞核编码靶向细胞器的蛋白中,不同亲本来源的核基因组编码的蛋白亚基和细胞器基因组编码的蛋白(亚基)之间不亲和的问题。关于探讨如何解决以上挑战,也构成了杂交成种背景下核质协同进化的主要研究内容。已有研究以棉属(Gossypium)、花生(Arachis)、芸薹属(Brassica)等异源多倍体及其各自现存的二倍体亲本近缘物种为研究对象,以RuBisCo酶为研究模型,探究了异源多倍化过程中在基因序列及转录表达水平上的核质协同进化模式,然而,在其它异源多倍体物种中,(1)以上核质协同进化的模式及机制是否还具有普适性?(2)在同一种属内的“多次”异源多倍化过程中,以上核质协同进化的模式是否存在动态变化?二者仍是领域内重要且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相较于异源多倍化成种,(3)同倍性杂交成种过程中的核质协同进化模式,还鲜有研究报道,其与异源多化物种中发生的核质协同模式是否存在异同?也是领域内重点关注的问题。本论文是围绕这几个科学问题所开展研究的过程描述、结果总结、结论探讨和最后的梳理。小麦/山羊草属复合体(Triticum/Aegilops complex)由一系列小麦/山羊草属二倍体和异源多倍体物种组成。其中,异源多倍体小麦体系是回答以上(1)和(2)问题的理想材料。此外,在小麦/山羊草属复合体中,同倍性杂交种粗山羊草及其可能杂交亲本也成为了回答上文(3)问题的理想研究体系。综合以上,小麦/山羊草属复合体是开展异源多倍化及同倍性杂交成种中核质协同进化研究的理想模型。围绕以上三个核心科学问题,本研究分别设计了探究小麦/山羊草属复合体中同倍性杂交成种和异源多倍化过程中核质协同进化模式的研究内容,所涉及的研究材料、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和简要结论总结为:首先,本研究对粗山羊草同倍性杂交成种过程中的父母方亲本进行了鉴定,分析了双亲细胞核基因组中细胞器靶向蛋白编码基因(CECs)的组成、CECs基因的核苷酸组成在杂交成种前后的组成变化以及最终在粗山羊草基因组内保留的CECs基因的核苷酸组成情况。具体来说,本研究以小麦/山羊草复合体中A-基因组谱系(T.urartu;T.monococcum)、B/S-基因组谱系(Ae.speltoides)和D-基因组谱系(Ae.tauschii;Ae.longissima;Ae.bicornis;Ae.sharonensis;Ae.searsii)的代表性物种以及外类群大麦(Hordeum vulgare)为研究材料,对各物种叶绿体基因组内同源基因序列构建了系统发育进化树(邻接法(NJ)和最大似然法(ML)构树)。基于小麦/山羊草属复合体物种的细胞器为较为严格的母系遗传背景,本研究确定了导致D-基因组谱系粗山羊草形成的同倍性杂交成种过程中,其最后一次杂交事件的母方亲本可能为A-基因组谱系的祖先。随后,为完成后续核质协同模式分析,本研究对相关物种(以上各谱系物种+异源四、六倍体小麦亚基因组)的CECs基因进行了预测,并最终挑选了小麦/山羊草属复合体及外类群大麦中最保守的150个单拷贝CECs同源基因,用于随后的核质协同进化研究。最后,对相关物种150个单拷贝CECs同源基因进行“多基因序列拼接(Concatenated Genes)比对+NJ法和ML法”构树以及“单基因建树+一致性拟合法(Consensus)”构树,结果发现两种进化树上,粗山羊草基因组CECs基因均与A-基因组谱系及多倍体A-亚基因组的CECs聚类,即粗山羊草基因组CECs基因可能更多的保留了源自母方A-基因组谱系的核苷酸。随后对粗山羊草基因组CECs基因保留A-基因组谱系的SNPs/Indels情况展开分析,相较于粗山羊草全基因组基因,CECs基因更偏向保留A-基因组谱系的SNPs/Insdels。该结果表明,伴随着古老的同倍性杂交成种,在母方亲本遗传的细胞器基因组选择背景下,编码靶向细胞器蛋白的细胞核CECs基因对A-基因组(母方亲本)祖先细胞核基因的SNPs/Indels展现出了更显著的偏向保留。其次,本研究对小麦/山羊草属复合体中的小麦属和山羊草属二倍体物种、野生四倍体小麦、栽培四倍体小麦以及普通六倍体小麦(约12个物种,16个基因组/亚基因组)中编码的RuBisCo酶大小亚基的rbc L和rbcS基因进行基因和基因家族组成的分析,探究异源四倍化、六倍化过程中rbcS基因家族的稳定性;分析在不同多倍体材料中rbcS基因在序列水平上的核质协同模式、可能的动态变化及其产生特定变化的可能原因。研究发现:(1)小麦/山羊草属复合体的各个物种中都只有1个叶绿体rbc L基因拷贝,而且该基因在异源多倍化过程中以母方遗传的方式进行传递;小麦A-及B/S-基因组/亚基因组中均存在9个rbcS基因拷贝,但小麦D-基因组/亚基因组中只存在8个rbcS基因拷贝,D-基因组/亚基因组中的rbcS6基因可能在D-基因组谱系的同倍性杂交成种过程中丢失,以至于在随后的异源六倍化过程中rbcS6同源基因无法继承;(2)小麦异源四倍化过程中rbcS基因没有呈现序列水平的核质协同信号,而小麦异源六倍化过程中,D-亚基因组(父方亲本)中的rbcS3部分同源基因发生了向B-亚基因组(母方亲本)rbcS3基因的非同义替换,且该非同义替换在六倍体小麦AK58,TAA10及CS中均出现;(3)使用318个普通六倍体小麦的重测序和转录组数据进行验证,发现所有使用的异源六倍体小麦材料中均存在该非同义替换,暗示了该非同义替换的普适性和潜在重要性;(4)通过与分子功能研究进行比照,研究确定了该非同义替换位于SSU小亚基与叶绿体膜易位子识别并互作的转运肽结构域SASLGS*VSNG内部;(5)通过转录组分析,发现rbcS3D基因在发生非同义替换后,其信号肽区变得与rbcS3B基因相似,由此其编码的SSU3D也变得与SSU3B类似(转运肽区域)。通过上述过程,最终实现rbcS3D编码的SSU3D可通过TOC90B易位子的识别和转运进入叶绿体中发挥作用。综上所述,本研究利用小麦/山羊草属复合体中的代表性物种,分别对同倍性杂交成种和异源多倍化两个过程中的核质协同进化模式进行了系统分析。其中,围绕同倍性杂交成种过程的研究不仅推断出了粗山羊草的母方亲本供体,并首次发现同倍性杂交种粗山羊草中的核质协同模式,即CECs基因的父方部分同源基因通过偏倚保留母方来源SNPs/Indels实现与母方来源细胞器的兼容;围绕小麦两次异源多倍化过程的研究,主要创新性的发现了异源四倍体小麦在序列水平上无核质协同响应以及普通六倍体小麦中RuBisCo酶的小亚基SSU3D与叶绿体表面膜易位子TOC90B之间的有效识别和靶向叶绿体内的转运,可能介导了rbcS3D基因在其编码的转运肽区呈现向母方rbcS3B序列转换的核质协同响应。粗山羊草中的相关研究成果为研究同倍性杂交成种过程中的核质协同进化提供了新思路;跨膜转运蛋白与细胞器易位子之间的核质协同研究成果,不仅为多倍化过程中的核质协同进化领域开拓了研究的新维度,也为小麦的种质资源改良和创新提供了新思路。
其他文献
Hom-型代数的出现要追溯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源于李代数的量子形变.其研究始于二十一世纪,是将原代数的某些等式通过扭曲映射作用后得到的一类更广的代数结构,与量子群,Yang-Baxter方程,辫子群表示和数论等密切相关.本论文考虑Hom-型代数上几何结构与构造的问题,分为以下五章.第1章的内容是引言.首先,介绍与本文相关的代数的国内外现状,其次介绍积结构与复结构的背景及现状.最后给出本文结构.第2
学位
Jordan代数产生于量子物理的研究中,在物理,几何,泛函分析,顶点算子代数等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应用.本论文研究了Jordan代数及相关代数的结构.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分为四章:第一章的内容是引言.介绍了Jordan代数的产生背景,研究现状及其与Lie代数和Lie三系的关系.此外,也介绍了广义导子的研究现状以及代数的商的起源和研究现状.最后,介绍了本论文的结构.第二章的内容是Jordan代数的导子理论
学位
本文主要研究切触几何中Reeb流不变和半对称*-Ricci算子对几类近切触流形的几何性质的影响.切触几何是辛几何在奇数维的对应几何,其基本研究对象是近切触度量流形.对近切触度量流形的研究主要包括子流形,张量场以及流形上孤立子的研究等.对近切触度量流形进行分类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本文利用流形上的*-Ricci算子对几类近切触度量流形进行了分类.2002年,T.Hamada通过将复几何中的*-Ri
学位
数字图像处理在现实生活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利用数学知识对图像恢复进行建模,设计高效的算法进行求解模型是现如今图像处理中的普遍方法。通过研究数字图像在同时受到噪声和模糊的破坏时,设计优化模型并且采用高效的算法来进行求解模型。本篇文章主要针对于如何去除柯西噪声和模糊,从模型建立、选择算法求解、收敛性分析等方面展开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通过压缩感知的理论知识,提出了一个去除柯西噪声和模糊图像的非凸正则化
学位
全球气候变化显著改变陆地生态系统降水格局,既体现在年际降水的变异性增强,也反映在降雨事件的季节分布变化。此外,气候模型预测极端降水的频率和幅度均呈增加的态势。作为生态系统过程的关键驱动力,降水变化影响植物生理代谢以及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最终改变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及其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反馈互作关系。草地约占陆地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在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草地多以水分为限制
学位
隐结构学习在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尤其是在如今的大数据时代,数据的获取变得更加方便和快捷,获得的数据量变得非常庞大,数据的类型也越来越复杂。这就使得探索数据背后隐藏的结构信息也变得至关重要。然而目前大多数挖掘数据隐结构的方法仅关注纯连续的数据或纯离散的数据,而在实际问题中获取的大部分数据都同时包含离散变量和连续变量,这意味着需要开发探索混合数据背后的隐结构的方法。另一方面,由于隐树模型是定义
学位
本论文主要研究Hom-李超代数和3-李超代数的上同调理论以及它们在形变和扩张中的应用.全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及进展,并阐述了主要结果.第二章回顾了 Hom-李超代数、3-李超代数、分次李代数、李3-代数以及其他相关代数,重点介绍了 Hom-李超代数和3-李超代数的表示和上同调理论.第三章研究了 Heisenberg型Hom-李超代数的上同调空间和形变.首先,定义了 Heisen
学位
已有研究显示,Cripto-1(CR-1)作为一种癌基因,在正常成人组织中低表达或不表达,但是在乳腺癌、胰腺癌、卵巢癌等多种肿瘤组织中异常高表达,并且在癌症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起到重要作用。因此,Cripto-1是一种抗肿瘤药物筛选的潜在靶点。本实验室前期通过构建针对Cripto-1启动子和Cripto-1 m RNA 3’UTR化合物的筛选模型,对700余种中药单体化合物进行筛选,已经初步得到31种
学位
大豆全球重要的粮食和饲料供应来源,同时具有非常丰富的工业用途。大豆由野大豆经长期人工选育与栽培驯化而来。大豆的人工驯化过程主要集中在对含油量、粒径、种皮光泽等优良性状的优势选择上,造成了遗传多样性大幅降低,遗传基因狭隘导致了大豆育种进展缓慢。野大豆作为大豆的近缘野生种,其种质资源优良性状的研究,是扩大大豆基因库和育种改良的基础。野大豆分布广变异程度高,在长期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经趋异适应形成了不同的
学位
草地土壤中存在着丰富多样的微生物群落。土壤微生物参与碳、氮、磷、硫等元素循环以及温室气体的产生与排放等诸多生态过程,在维持生态系统多功能性,恢复退化草地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不仅受到气候因子,植物群落,土壤环境等自然因素的影响,也受到家畜放牧等人为因素的调控。家畜放牧是草地最主要的利用方式,长期过度放牧导致的草地退化现象也是当前草地面临的重要全球变化之一。家畜放牧影响植物、土壤特性以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