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视野中的同性恋文学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5138677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同性恋是古今中外都客观存在的一种性取向,并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同性恋文化。相对于占绝对主导地位的异性恋主流文化来说,同性恋只能退居边缘,处于亚文化的地位。正因为此,大多数人往往忽略或无视同性恋文化的存在,或者对同性恋者投以异样的目光,甚至以各种力量去压制或迫害同性恋者。然而,当进入同性恋者的生活与世界时,可以发现这是一个同样精彩、甚至震撼人心的世界。同性恋文化的发展也使同性恋文学和艺术得到了发展。作为人类文明与文化发展产物的一部分,没有理由对它们熟视无睹,更没有理由去拒绝或压制它们。对同性恋文化与文学的探讨,意味着人类审视自身陌生的那一部分,具有深远的意义。  本论文的导论部分简述了古今中外同性恋文化和文学的发展过程,整理了二十世纪同性恋研究的理论线索,指出了性的权利与个人自由之间的紧密关系。  第一章从人性及人的本质出发,考察了同性恋作为人的一种性爱本能的可能性,以及人性在道德焦虑中所受的痛苦与挣扎。第一节从“五四”时期“人”的发现这一角度讨论了郁达夫的《她是一个弱女子》和庐隐的《丽石的日记》这两个文本,在“五四”的文化背景下分析了这两个文本折射出的人性的张扬与对人生本质的探讨。第二节主要以白先勇的长篇小说《孽子》为对象,分析了同性恋者面对传统社会伦理和道德所做的挣扎,揭示出人性中美好但悲剧性的一面。第三节则介绍了同性恋的生物本质主义解释,并分析了诸多文本中出现的同性恋本质主义描写对同性恋所做的辩护。  第二章首先从社会建构论出发,分析了性与权力之间的密切关系以及同性恋话语是如何被权力建构起来的。第二节主要以王小波的小说《似水柔情》为例,重点分析了同性恋身份在权力话语中的形成与确认,讨论了性、权力和快感之间的关系,并指出了性的表达与实践之间的辩证关系。第三节则重点讨论了女性情谊的书写。女性写作从女性立场出发,以女同性恋的身份与实践质疑父权制及男性秩序,试图冲破被男权社会建构的女性身份。因此,女性情谊的书写带有性别政治的意味。  第三章首先介绍了后现代文化背景下兴起的酷儿理论。酷儿理论解构了异性恋和同性恋、男性和女性的两分结构,同时也对传统同性恋文化发起挑战,主张性的多元与差异。第二节以《人类曾经有多少种性别》和《隔雨红楼》这两部中篇小说为例,分析了后现代语境中异性恋、同性恋身份的模糊及其对传统性身份的解构。  结语部分简单列举了在社会各领域已发生的、正发生的和将发生的有关同性恋与性的(儿)个事件,并据此指出了同性恋文化和文学研究的意义。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讨论汉韩致使动词的配价问题。致使动词是表达致使概念的最直接和最典型的语言表达形式,一直是语言研究与教学的重点内容。致使动词具有典型性和复杂性,它具有预示句法
曹禺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话剧作家。他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开始,创作了多部话剧剧本,成功地把西方的话剧引进中国,使西洋话剧被中国广大民众所接受,并以此建立起了中国民族风格,“
相声是中国民间艺术形式中的一种,既通俗又极富内涵的很独特的艺术品种。怎样才能够把相声语言翻译成外语(英语)呢? 本研究项目的论述中,步步使读者对于相声艺术更加了解,并
90年代上海经济的再崛起,为其自我想象提供了契机。从跨地域的“上海热”到跨时间“怀旧热”,上海成为研究者的一个文化想象物。它逐渐由空间背景抽象为文化符号与“现代”偶像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全国第 1座独柱式斜拉桥———沈阳富民大桥于 8月 2 5日浇注最后一批混凝土 ,桥身正式合龙。沈阳富民大桥位于沈阳城区南侧浑河长青桥下游约 2km处 ,桥全长932m ,桥面宽 32
研究目的:阐明水稻穗内不同粒位间的主要矿质营养元素和植酸含量差异、粒位分布特点及其与品种穗型间的联系。创新要点:将水稻品种的穗型变化与稻米营养品质结合起来,从水稻
目的:了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在江苏省的亚型分布特点,初步探讨传播途径与病毒亚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06年新发现HIV-1者的流行病学资料;用EDTA-K3抗凝的全血,提取病毒RNA,
介绍了老旧住宅问题的解决途径,基于防倒塌理论,结合工程实例,从二次结构拆除、支撑加固、剪力墙拆除等方面,探讨了老旧住宅拆除改造的关键技术,并具体分析解决了每个结构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