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艾黎笔下的中国形象研究

来源 :贵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su_mi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路易·艾黎是新西兰著名教育家和作家。20世纪30年代,路易·艾黎来到上海,并在中国大地上留下浓重墨彩的一笔。他是一位为中国革命做出了杰出贡献的战士,也是一位在教育思想上有独到见解的教育家,更是一位为推进中国正面形象走向世界作出巨大贡献的文学家。然而,当我们将目光聚集在艾黎独特的教育思想和诗歌创作上时,或许会忽略他作品中塑造的中国形象。艾黎以他者的眼光看待中国,以他者的眼光审视了自我以及世界,建构了一幅中国之人、之景、之事互为交织的全景图。艾黎对中国形象的塑造为中新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世界了解中国拓展了途径,艾黎透过这面“西洋镜”系统地反视自身,亦能让中国对自己进行重新定位,从而更好地彰显本民族的特色,增强文化自信。
  鉴于目前国内外对艾黎作品中的中国形象研究尚缺,本文选取艾黎创作的几部优秀作品,以比较文学形象学为主要理论支撑,通过归纳艾黎笔下的中国人物形象、中国风景民俗形象和中国城市形象的特点,分析其塑造的中国形象的独特性所在,并探讨其笔下中国形象之成因,进而审视艾黎在塑造中国形象时对自我价值的彰显方式。论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绪论部分主要介绍艾黎书写新中国的可供研究的书籍、艾黎的生平经历、国内外对艾黎研究的现状。
  第一章论述了艾黎到达中国的原因和在中国的经历。中国的社会现状深深地吸引着艾黎,在中国行进的过程中他做出了正确的人生选择并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
  第二章是对艾黎笔下的中国人物形象特点进行归纳总结。本章从旧时代高官群体和弱势群体两个层面论述中国人物形象的特征。梳理了国民党形象、妇女形象以及儿童形象。其中,妇女和儿童的形象特征体现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第三章主要分析艾黎笔下的中国风俗景观形象特征。艾黎笔下的中国自然景观是舒适优美的,中国人文景观是繁荣宁静的,中国风俗民情是自然淳朴的。这种风俗景观是艾黎对中国建设描绘的呈现。
  第四章展现了艾黎笔下中国的城市形象特征。上海是吸引艾黎来到中国的第一个城市,北京是艾黎安享晚年之地,广州在处理越南难民的问题上给艾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三座城市,既与艾黎的生活息息相关,又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个缩影。通过对上海、北京与广州的形象塑造,艾黎传达出自己对中国社会进步以及精神品质的推崇之情。
  第五章探讨了艾黎笔下中国形象之成因。一是艾黎追求客观真实的记载。艾黎在书写中国形象时最大程度的保持了自己写作的真实性,以较客观的态度对待中国各方面的进步与发展。二是身份认同的追寻与探索。艾黎来到中国是为了实现自身的价值,为了追求个体作为为世界和平贡献力量的一员而获得身份认同感,无论是在家庭、社会还是世界,艾黎的个体价值都得到了彰显。三是对西方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颠覆。西方关于中国的套话总结与社会集体想象物的呈现在中西交流中不断显现,作为见证者,艾黎希望消除一些固有的偏见,希望推进中西友好交流,希望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要清醒的认识到人类是一体的,应该携手共同前进。
其他文献
吴高扬,江苏省扬州中学高级教师,扬州市语文学科中青年教学骨干,在各级刊物发表《和则万物生——〈语文课程标准〉精神底蕴的解读》《如何开发和利用学生本身所蕴涵的课程资源》等多篇论文,编写有《大学自主招生考试专题讲习》《学会学习——给高中生的建议》等多部论著。  不少同学对考场作文的“结构技巧”是颇为青睐的,甚至有着一种“技术崇拜”的倾向。他们认为结构上的新颖、独特是考场制胜之法宝。诚然,精巧的结构的确
期刊
三、后继有人  零二年夏,华北大旱。僵持了一夏的雨,终于在八月倾瀑而下。连续两天的雨润泽了土地,浇灌了庄稼,涨满了丰沛河。眼见着过了警戒水线,只能打开沿途的水站,往各个水渠里抽水排洪。  孟楼村水站水抽了一天一夜。  第二天,刘义仁一大早起来,竟看见水渠两边的坝上由南向北走来一群少年。而且,已经有几个少年站到了水站的两边,冲着水渠里吆五喝六。刘义仁好奇,上前探个究竟。原来,水站抽水,从丰沛河里抽上
期刊
2011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纪念日。在伟大革命家、先行者孙中山的领导下,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专制,在中国革命史册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有人说,这个世界不该是“前人负责革命、后人负责纪念革命”那么简单。那么,我们可以从最简单的做起,在纪念辛亥革命百年之际,向孙中山、邹容、廖仲恺、秋瑾、林觉民等等这些为争取革命胜利而英勇奋斗、流血牺牲的志士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期刊
基于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60分钟左右的写作时限,高中生写的议论文大多讲的是一些尽人皆知的“公理”“常理”“大道理”,往往是千人一面,众口一腔,缺少新颖性的冲击力。怎么办呢?要想用什么“速成法”让思想还比较稚嫩的高中生立马“立论独到,语出惊人”起来,那实属“拔苗助长”;而学习杂文的手法,找一个比较巧妙、抢眼的“由头”来让临场议论文顿生“看头”,倒是一个“可望(阅卷者的阅卷心理)亦可即(写作者的写作能力
期刊
作者简介:贾平凹,1952 年生,陕西省丹凤县人,著名作家。当代中国可以进入中国和世界文学史册的为数不多的著名文学家之一。被誉为“鬼才”。代表作有《秦腔》、《高兴》、《心迹》、《爱的踪迹》等,曾获多次文学大奖。    现在的时代竟是一个宜于产生散文的时代呢。散文是昀易于表现情绪的,而现在的情绪却比任何时代都来得充分:振奋的有之,消沉的有之,健康的有之,颓废的有之,激动,冷漠,欢呼,反对……矛盾是愈
期刊
站在秋与冬的交界线上,闭着眼,朔风夹杂着冬天的嘶吼席卷而来。整片天地,又要经历一次撕心裂肺的疼。  枯死的枝条,嶙峋的树干,完全没有了昔日的光华。深浅不一的灰色纹路布满了树干,像细细的恐怖的疤痕,爬在大地的身体上,肆意扩张。秋日里落下的带着黄斑的叶子层层叠叠,黑色的蚀边似乎会无尽地放大,像饱经风霜的老人的皮肤,斑斑点点,沟壑纵横,让人不忍再多看一眼,似乎目光再多停留那么一秒,干涩的眼睛也要被凛冽的
期刊
一、“支招”,为什么选择以结构为突破口  首先声明,我们今天所讨论的“支招”范围仅限于考场作文。既然是考试,毋庸置疑,应该关注“评价标准”。有经验的教师在作文评分过程中,无论评分细则如何复杂,其评价仍旧大体围绕四个维度来进行:1.题意是否切合;2.内容是否充实;3.结构是否明晰;4.语言是否具有表现力。简单做个分析,不难发现,这四者当中,“切合题意”属于“立意”层面,与一个人的“见识”“见解”关联
期刊
马璐瑶,1992年出生于河南,一度喜欢用“我们中原”开头造句。2009年离开“我们中原”到祖国东南边缘的厦门大学念中文,继任鼓浪文学社社长。交友、吃喝、扯淡、文学、写字,组成我不太靠谱的大学生活。文字《我们》《青丝结》《南有乔木》《嫁》《断指》《崖壁》等发表于《萌芽》《盛开》《荣光》等刊物、书籍中。曾获第十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第十二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二等奖。    我喜欢“回家”这个意象,一如
期刊
【主题导入】  (一)切莫告诉你的爱情,爱情是永远不可以告诉的,因为它像微风一样,不做声不做气地吹着。  (二)我曾经把我的爱情告诉而又告诉,我把一切都披肝沥胆地告诉爱人了,打着寒战,耸头发地告诉,然而她终于离我去了!  (三)它离我去了,不多时一个过客来了。不做声不做气地,只微叹一声,便把她带去了。  ——布莱克《爱情之秘》  【主题解读】  爱情是不可言说的,因为爱情是一种心灵感应,非语言可以
期刊
电影往事(关于电影的电影)    片名:天堂电影院  导演:朱塞佩多纳托雷  主演:菲利浦诺瓦雷、萨瓦特利卡西欧  元素:乡愁、怀旧、旧电影时代的终结在20 世纪40 年代的意大利小镇,电影在放映前都要经过牧师严格的检查,由放映员把牧师认为不合“教义”的镜头(类似于今天的“少儿不宜”)剪掉之后,才可以公开放映。  当时,西西里岛的吉安加村有一家名为“天堂戏院”的电影院。这是图图最喜欢呆的地方。图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