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颌骨三维重建、有限元学分析及在下颌角截骨整形术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zzjok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正常成年女性下颌角多层螺旋CT解剖学研究目的:通过对60例成年女性正常下颌角16排螺旋CT容积扫描及后续的三维重建,分析下颌角大体形态学特点、不同部位的骨皮质厚度及下颌神经管解剖学特点,为下颌角截骨整形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材料与方法:对60例(120侧)健康成年女性行多层螺旋CT检查,年龄20~43岁,平均27.1岁;身高152-183 cm,平均166.5 cm;体重40~95 kg,平均57.3 kg。所有受检查者均无下颌骨相关外伤手术史。CT扫描方法:采用GE公司Light speed 16多层螺旋CT机,常规横断面扫描,扫描基线相当于听眦线,扫描范围包括完整下颌骨,层厚0.625mm,无间隔容积扫描,管电压120 kV,管电流260 mAs,骨算法重建;原始数据导入ADW4.2工作站进行容积重建(Volume Reconstruction, VR)、多平面重建(Multi Planar Reconstruction, MPR),窗宽2000 Hu,窗位500 Hu。三维重建包括VR和MPR, MPR可得到标准冠状面、矢状面和任意角度斜矢状面、冠状面图像,通过调整不同的轴线即可获得各种切面的重组图像。VR可以整体观察下颌角大体解剖学特点。在VR图像上通过咬合平面画一直线,与下颌骨后缘相交处为点A;通过颏孔与下颌骨下缘平行画一平行线,与下颌骨后缘相交处为点B;通过下颌骨升支前缘做下颌骨下缘的垂线,与下颌骨下缘相交处为点C;通过颏孔与下颌骨下缘做一垂线,相交处为点D;AB段规定为下颌骨后缘,BC段规定为下颌角区,CD段规定为下颌骨下缘。在VR图像上定位,每一段分别测量五个点,MPR图像上自动匹配,分别在MPR上测量五个点对应内板、外板及内外板在边缘反折部骨皮质厚度,每一段五个点的平均值作为该段内、外板及边缘骨皮质厚度,本组测量60例120侧下颌骨骨皮质厚度。所得数据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处理,计算平均值、标准差及变异系数,双侧下颌骨骨皮质厚度做配对样本t检验。P值<0.05认为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MPR重建测量下颌神经管在不同位置距下颌骨外板及下缘的距离,对测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下颌角大体形态学观察下颌骨下缘与后缘的连接方式可分为单角转折型(11.67%)、双角转折型(8.33%)、角度过渡型(73.33%)和后下突型(6.67%);下颌角区相对于下颌骨中轴面的位置关系可分为外翻型(11.67%)、中位型(70.00%)和内翻型(18.33%)。2.下颌角区骨皮质厚度左侧下颌骨后缘内、外板及边缘骨皮质厚度分别为2.12±0.29mm,2.89±0.35mm,4.40±0.66mm;左侧下颌角内、外板及边缘骨皮质厚度分别为2.13±0.35mm,2.91±0.35mm,5.76±1.22mm;左侧下颌骨下缘内、外板及边缘骨皮质厚度分别为2.18±0.41mm,3.01±0.42mm,4.29±0.68mm。右侧下颌骨后缘内外板及边缘骨质厚度分别为2.14±0.25mm,2.73±0.29mm,4.19±0.60mm;右侧下颌角内、外板及边缘骨皮质厚度分别为2.24±0.24mm,2.76±0.32mm,5.65±1.09mm;右侧下颌骨下缘内、外板及边缘骨皮质厚度分别为2.40±0.39mm,2.98±0.42mm,4.14±0.64mm。双侧下颌骨后缘外板及反折处(PE:t=4.882,P=0.000;PM:t=2.974,P=0.004),下颌角内外板(AI:t=3.394,P=0.001;AE:t=4.217,P=0.000)及下颌骨下缘内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Ⅱ:t=6.540,P<0.05),其余两侧各段骨皮质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下颌神经管测量下颌神经管距离下颌骨外板在第三磨牙层面距离最小(左侧4.20±1.05mm;右侧4.27±1.00mm),在第一二磨牙间距离最大(左侧5.73±1.40mm;右侧5.58±1.38mm);距离下缘距离与之相反,第三磨牙层面距离最大(左侧8.50±2.09mm;右侧8.82±2.42mm),一二磨牙间距离最小(左侧6.98±0.72mm;右侧6.87±0.91mm)。下颌神经管除了在第三磨牙层面距离下颌骨下缘的距离有统计学意义外(LA:t=10.928, P<0.001),其余各点下颌神经管距外板、下缘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多层螺旋CT可以在活体三维立体观察下颌骨后缘、下颌角、下缘形态,术前可以详细了解下颌角形态学特点,为手术计划提供重要参考信息,对下颌角截骨整形术有重要的临床意义。2.多层螺旋CT可以对下颌骨后缘、下颌角、下颌骨下缘的骨皮质厚度进行精确测量,在观察骨性结构的同时还可显示周围软组织情况,对下颌角截骨整形术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可确保手术精确实施、降低手术难度、减少手术的并发症。3.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及三维重建,能够很好的显示下颌神经管位置、走行方向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避免下颌角截骨整形术中意外损伤下颌神经管内的血管神经束。目的:应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技术,建立下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以切除部分下颌骨骨质为手段的下颌角截骨整形术术后下颌骨生物力学的变化情况,得出下颌角截骨整形术截除骨质的安全边际,寻找下面部轮廓塑形效果与生物力学变化的最佳平衡点。方法:选择颅颌系统发育正常、Ⅰ类磨牙关系的健康女性青年志愿者,64排螺旋CT颞下颌关节区及下颌骨轴向断层、连续无间隔扫描,利用Mimics 12.0和Ansys12.0软件,根据实验设计要求进行分割、平滑、三维网格划分,并加入材料力学参数设定和模型的边界约束设计,生成不含下牙列和带有肌肉、韧带约束的正常下颌骨三维有限元全模型(对照组)。在此模型基础上分别建立切除下颌缘的模型1和切除部分下颌骨的模型2(实验组),在颏联合处下缘受力面相应节点上加载撞击力响应曲线,应用Ansys12.0软件运算得出实验组与对照组下颌骨应力分布云图及应力分布动态变化图。于下颌骨髁突颈、下颌体、水平支与升支交界处选取3个节点,软件运算得出3个节点的应力-时间载荷响应曲线,并提取各节点上应力传导历程中以1ms为时间间隔单位的应力数据以及最大应力。随后将建立的模型1和模型2分别导入Ansys12.0软件,重复上述求解步骤,求解实验组与对照组应力分布云图、应力分布动态变化图、时间-应力载荷响应曲线以及上述3个节点的应力数据。结果:1.建立的带有肌肉和韧带约束的正常下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及模型1、模型2。2.下颌骨全模型应力分布情况颏部受撞击后1.8ms,撞击应力开始向四周扩散,应力传导主要沿外斜线方向传播并且集中于髁突颈部。撞击后12.5ms髁突颈前内侧受力集中部位达到应力的峰值后,下颌骨各处应力呈回落状态,随后下颌骨各部位应力渐消散。在整个过程中,按本研究前期划分的下颌骨后缘、下颌角区、下缘近下颌角区域一直处于应力较小的状态。3.实验组模型1下颌骨模型应力分布情况模型1的应力传导和分布与正常下颌骨很相似,但下颌骨各部应力范围、强度明显减小,在云图上表现出较正常下颌骨云图颜色变浅,同种颜色区域变小。在加载撞击载荷11~12.5ms后,下颌骨乙状切迹、喙突以及牙槽脊附近较颜色较正常下颌骨由应力较小的浅蓝色变成代表应力较大的黄色。4.实验组模型2下颌骨模型应力分布情况模型2的应力传导和分布与模型1相似,但下颌骨各部应力范围、强度进一步减小,在云图上表现出较正常下颌骨云图颜色变浅,同种颜色区域变小。在加载撞击载荷11-12.5ms后,下颌骨乙状切迹、喙突以及牙槽脊附近较模型1黄色加深,表明该区域应力进一步加大。5.下颌骨髁突颈、水平支与升支交界处节点、下颌体时间-应力曲线各模型下颌骨髁突颈、水平支与升支交界处节点、下颌体时间-应力曲线形态大致相同。但峰值大小以及在应力消散前的波形存在差别。在A点峰值变化最大,模型2形成2个较明显的反弹波。B点在应力消散前下颌骨全模型1反弹波不明显,模型2有反弹波出现。C点在应力消散前下颌骨全模型没有反弹波,模型1反弹波不明显,模型2有明显的2个反弹波出现。6.下颌骨髁突颈A点、水平支与升支交界处B点、下颌体C点应力统计学分析经方差分析,三组不同位置受力情况方差不齐(a:F=3.174,P<0.05;b:F=29.204,P=0.000;c:F=20.051,P=0.000),用Dennett’s法进行不同组间多重比较,结果表明:A点三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点全模型组与模型1、模型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点全模型组与模型1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2差别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下颌骨受撞击后,下颌骨的应力主要沿外斜线方向传播并且集中于髁突颈部。2.切除下颌骨后缘、下颌角、下颌骨下缘骨质能够引起下颌骨乙状切迹、喙突以及牙槽脊附近应力上升。3.切除骨质越多应力上升越多,使下颌骨较前更易断裂。第三部分下颌角截骨整形术的临床应用研究目的:评价下颌角截骨整形术患者的临床特点、手术方法以及术后效果;观察MSCT在下颌角截骨整形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自2007年10月至2009年11月,共计完成下颌角截骨整形术119例,所有患者均行术前大体检查和X线检查。本组患者119例,女性115例229侧,男性4例7侧,年龄19~43岁,平均28.3岁;所有患者颌面部发育正常,咬合关系正常,无咬合障碍,无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TMJDS)症状和体征,无下颌骨相关外伤手术史。下颌角肥大以骨性肥大为主,表现为下颌角骨质增生突出,下颌角间距增宽。其中25例同期行颧骨缩小整形术,6例同期行假体隆颏术。本组资料中共计进行术前三维重建及术前模拟21例,其中7例术后一周至三个月进行了术后三维重建。螺旋CT扫描方法及重建方法同第一部分。运用Mirror system软件,将重建的下颌骨三维图像载入,利用软件的拉伸、平移、切割、旋转、拼接、扩大等功能,依据既往文献报道的下面部骨骼轮廓的美学标准,并参考患者提出的要求以及结合功能、形态的综合因素,模拟出骨处理后的手术效果,最终与术后下颌骨三维重建图像进行比较。结果:119例受术者中,随访3个月共93例,术者、受术者均认为下面部轮廓明显改善、效果满意88例,占所有病例73.95%,随访6个月以上的57例,效果满意56例,占所有病例47.06%。结论:1.下颌角截骨整形术对矫正下颌角肥大具有良好的效果,术前详细了解患者的骨性结构特点有助于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2.基于螺旋CT重建的三维图像可帮助下颌角截骨整形手术方案的确定、术前模拟训练术者,并评价手术效果。3.截骨线及骨处理方式方法应根据下颌角的分类及分型确定。
其他文献
安全、经济、舒适、高效是当今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和制定产业政策的出发点,也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所追求的目标。交通安全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与先行官,在国民经济发展中
<正>公路平均运距是指一定时期内,平均每吨货物被货车运送的公里数。影响平均运距的最基本因素是货运周转总量和货运总量指标。虽然,牵引车市场需求不断增长受多种因素作用,
文章通过对包头市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情况的总结,提出在城市园林绿化系统中开展城市园林绿化文明行业创建活动的构想。
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入发展,与之相伴随的一系列资源环境问题对人类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制约作用日益显现,使人类不得不反思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和低产出以及资源—产品—消费—废
为探究安徽河川沙塘鳢不同地理群体遗传多样性差异和遗传分化水平,研究采集了安徽长江、新安江流域的4个地理群体,共142个河川沙塘鳢样本。选择线粒体基因作为分子标记,进行
在需求不确定且与努力水平和零售价格具有相关性的前提下,建立了单个供应商和销售商之间的退货政策模型。文章通过对传统退货政策模式的研究,解释了单纯退货政策为什么无法实
2017年以来环保部启动了14个土壤修复试点项目,不断探究土壤修复技术的难题。同时,土壤修复带来二次污染等问题,对于我们的环境来说是严重的挑战。基于此,为了进一步促进环境
普通高校学生辅导员队伍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如何提高辅导员的整体素质,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是进一步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
[目的]老年性皮肤瘙痒症属于皮肤瘙痒症的一个分型,是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之一。由于病因复杂,在治疗上一直较为棘手。然而因其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所以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飞速发展,科技与文化的融合日益加强,知识与经济的关联性也日益加深。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日益勃兴的“创意产业”,就是通过创意和技术的充分开拓和利用,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