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体与胶体容量复苏对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下肝切除术患者术后转归的影响

来源 :安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ying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目标导向液体治疗下晶体液与胶体液容量复苏对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技术辅助的肝切除术患者术后转归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行肝切除术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晶体容量复苏组(G1组,n=42例)与胶体容量复苏组(G2组,n=44例),两组患者在切肝前均采用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技术。两组患者桡动脉穿刺置管后连接MostC are血流动力学监测仪,监测每搏量变异度(SVV,stroke volume variation)、心脏指数(CI,cardiac index)和平均动脉压(MAP,mean arterial pressure)。肝脏切除止血完成后,两组患者均以SVV、CI和MAP为指导进行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DFT,goal-directed fluid therapy),G1组使用平衡盐溶液,G2组使用羟乙基淀粉。记录手术麻醉时间、液体出入量、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术中血气指标及术中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记录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记录术后肝肾功能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G1组相比,G2组术中液体用量明显减少(P<0.05)。两组患者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肝肾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2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技术辅助的肝切除术中,基于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的胶体液容量复苏可减少术中液体使用量,降低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但胶体液与晶体液容量复苏在患者组织灌注、术后康复情况等方面未见明显优势。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对比CFS悬吊联合提上睑肌缩短与CFS悬吊联合部分睑板切除两种矫正成年人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手术方式在术前准备、手术操作、术后随访结果以及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探讨两种手术在临床上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于2017年1月至2020年5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合肥医院就诊的成年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患者66例,年龄19-47岁,男性患者30例,女性36例,单侧28例,双侧38例,共104只眼
在鲁西黑头羊新品种培育过程中,逐步建成了以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试验羊场为核心育种场,临清润林牧业有限公司等育种场和聊城市东昌府区等重点乡镇专业育种户为骨干的联合育种体系,加快了新品种培育进度和扩繁推广步伐。2017年底,鲁西黑头羊育种群存栏51 433只,繁殖群存栏100 943只。在育种群51 433只鲁西黑头羊中,种公羊404只,占0.79%;2~5岁繁殖母羊32 315只,占62.83%;后备公
背景:肾脏移植是治疗肾终末期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目前我国主要的肾脏来源有公民逝世捐献(donation after citizen death,DCD)和亲属活体捐献(relative living donation,RLD),其中DCD是目前肾脏来源的主流。随着肾移植手术技术的不断提高,手术操作相关的并发症显著减少,而由于受体本身基础疾病多、供体源性感染、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elayed gr
背景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是指各种因素累及到脑内微小动静脉、毛细血管的一系列临床、影像、病理综合征,被认为是导致认知下降、精神情绪异常、步态障碍等最为常见的原因之一。CSVD多发于60岁以上的人群,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在中青年人群的检出率逐年上升。临床上95%的无症状CSVD患者的MRI影像提示存在脑白质病变(white mat
背景: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在消化道肿瘤中比较常见。近年来,我国肝细胞癌的发病率逐年攀升。肝细胞癌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几乎相同,这揭示了疾病的恶化进程十分迅速与治疗疗效的不满意。肝细胞癌的早期症状不明显,往往发现症状就已经处于癌症的晚期。目前普遍采用的HCC治疗方法有:肝脏手术切除术、动脉栓塞术、射频消融术以及肝移植,这些方式对早期HCC患者有效,对晚期H
目的通过检测使用达格列净后对棕榈酸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细胞活力、凋亡水平、线粒体功能、氧化应激及自噬水平的变化情况,探讨达格列净对糖尿病肾病的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1)使用DMEM/F12完全培养液培养HK-2细胞。在37℃、5%CO2饱和湿度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细胞生长密度达70%-80%时传代。细胞分组:正常对照组:用完全培养液培养HK-2细胞;棕榈酸组:使用棕榈酸浓度为150umol/
研究背景和目的慢性前列腺炎/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CP/CPPS)的慢性疼痛周期长且治疗效果不佳,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CP/CPPS的自身免疫失调成为近年的研究热点,Th1、Th17细胞被认为与CP/CPPS的疼痛相关,中枢敏化也被认为是慢性疼痛的重要因素之一。从CP/CPPS疼痛的神经调控机制出发,探究CP/CPPS大鼠模型是否存在CD4+T细胞亚群L5-S2脊髓浸润及是否参与中枢敏化
研究目的1.探索外周血环状RNA在冠状动脉钙化患者中的差异表达及其诊断价值研究;2.探索环状RNA:mmu-Pex13-0003、mmu-Galk2-0007在小鼠动脉钙化形成中的表达。研究方法1.高通量微阵列芯片分析三组钙化与非钙化组人血管平滑肌细胞circRNAs差异表达谱;2.由于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筛选可作为冠状动脉钙化(CAC)诊断的生物标志物,所以我们将注意力集中在钙化组表达上调的cir
背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老年常见疾病,严重危害老年人健康,由于许多国家吸烟人数的增加和人口老龄化,COPD的发病率仍可能会增加。近年来,通过对COPD的深入研究,逐渐意识到其不仅累及肺脏,还是一种系统性疾病,并可伴有多种合并症,其中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COPD的主要合并症之一。COPD
背景与目的: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主要并发症之一,最后常常发展为终末期肾病。最新的流行病学数据表明,由DN导致的终末期肾病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造成个人家庭和社会巨大的经济负担。在DN的发展过程中,慢性炎症被认为是其关键因素。由于目前对于DN的治疗仍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和关键靶点,寻找新型的更有效的DN治疗药物有重要意义。肌肽(L-Carnosine),它是由一种具有多生物活性的二肽,是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