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速柴油机活塞环组润滑建模方法及供油策略优化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terlee1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活塞环—缸套摩擦副是大功率船用低速柴油机的核心部套件之一,其润滑性能直接影响着低速柴油机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本文以低速柴油机活塞环—缸套摩擦副为研究对象,在动力学与摩擦学耦合模型的基础上,开展给定滑油供给条件下的润滑建模研究,综合考虑润滑介质承载特性、低速柴油机热效应以及供油策略的影响,完成动态流量边界条件下的活塞环组润滑建模和供油策略的优化研究。
  在滑油供给充足的情况下,以活塞环的受力平衡方程为基础,结合活塞环运动学模型、流体润滑模型、窜气模型、微凸体接触模型以及摩擦力计算模型,建立了活塞环动力学与摩擦学耦合模型。在往复摩擦试验机上开展摩擦力的测试,以及在柴油机试验台上利用超声波测试技术进行油膜厚度的测量,利用试验结果验证所建立耦合模型的准确性。将该模型应用于低速柴油机活塞环—缸套摩擦副中,分别对气体压力分布、最小油膜厚度、表面承载力、摩擦力及摩擦损失等计算结果进行分析。
  针对低速柴油机喷注式润滑问题,在润滑油供给不充足的情况下,以活塞环动力学与摩擦学耦合模型为基础,建立了给定滑油供给条件的活塞环润滑模型。基于润滑油质量守恒定律推导出润滑区域油膜厚度的离散化显性表达式,与平均雷诺方程联立确定润滑求解区域的范围。分类讨论了求解区域变化时,平均雷诺方程中挤压润滑项的处理方式。选用最小油膜厚度或平均最小油膜厚度、瞬时摩擦损失功率评价不同滑油供给条件下表面粗糙度、活塞环型线对其润滑性能的影响。根据润滑油供给情况提出了分区域减小缸套表面粗糙度来降低摩擦损失功率的方法。
  在给定滑油供给条件下,利用固体颗粒承载理论,修正了活塞环受力平衡方程和摩擦力计算方程,建立了考虑固体颗粒承载特性的活塞环润滑模型。通过开展润滑油中含SiO2微粉的小样模拟试验,利用摩擦力试验数据验证了所建立模型的有效性。利用该模型开展固体颗粒属性对活塞环润滑性能影响的研究,并得知,当固体颗粒当量直径大于最小油膜厚度时,随着固体颗粒当量直径上升、质量浓度提高、屈服强度增大、密度减小,导致最小油膜厚度、固体颗粒承载力以及总摩擦力逐渐增大。
  通过建立水冷缸套的传热分析模型得出缸套的温度场和热变形量,确定了活塞环润滑模型的热边界;利用实测的润滑油粘度数据与四种粘度-温度经验公式的预测值进行比较,最终选取ASTM公式用于低速柴油机缸内润滑油粘温特性的表征。在已建立润滑模型的基础上,分别探究润滑模型的热边界、润滑油的粘温效应对活塞环润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低速柴油机热效应导致了最小油膜厚度降低,润滑油膜承载力下降,微凸体承载力和固体颗粒承载力增大;润滑油粘温特性对活塞环润滑性能的影响大于缸套热变形对活塞环润滑性能的影响。
  通过给定低速柴油机供油策略与活塞环组润滑区域进口位置的油膜厚度关系,建立了动态流量边界条件下的活塞环组润滑模型,开发适用于低速柴油机活塞环组—缸套摩擦副的润滑性能仿真软件。利用该软件开展供油策略的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初始供油量对活塞环组的润滑性能影响最为显著;循环供油策略中各因素对活塞环组润滑性能影响的主次顺序为供油位置、供油宽度、滑油供给率、供油比例。基于上述结论,完成了某型低速柴油机的供油策略优化研究。
其他文献
近年来,西湖景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逐步提升,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前来游玩,大量机动车的集中涌入对景区生态环境造成污染,产生了交通拥堵问题。为缓解景区拥堵问题,杭州陆续采取小客车总量调控、尾号限行、旅游大巴定点停靠等交通需求管理策略,在一定程度上调节景区的交通需求。  交通需求管理策略的研究对交通需求管理策略的合理确定和实施有重要作用。本文在客观介绍西湖景区概况及特点、剖析交通流特征和需求供给关系
轨道交通很早以前就作为公共交通在城市中出现,现已成为城市居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其典型的特点是安全、快速、舒适、便利和污染少。  近年来,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迅速,在建设和运营中存在的安全问题成为人们关注和担忧的焦点。要想解决这些问题,首要的是建立完善的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另外还要加强技术方面的研究,增强技术创新,将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降到最低。列车自动控制系统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的核心技术
学位
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交通系统建设水平不断提升。近年来,城市快速路系统在我国大中型城市交通网络中开始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了城市交通需求承载的主体。但同时城市快速路系统也呈现出了诸多如交通拥堵等问题,需要对其采取组织管理措施,优化快速路交通运行。在此背景下,论文选择城市快速路为研究对象,以苏州为例,进行城市快速路系统交通特性分析和其组织管理策略研究。  论文在总结综述国内外
目前,全国各大中型城市普遍面临着人口和机动车快速增长双重压力,城市交通状况变得日益突出,主要表现为交通拥堵更加严重、交通事故日益频繁、环境污染越发突出。近几年,为改善交通状况,缓解交通拥堵,各个城市都在积极地修建交通基础设施,目前,乌鲁木齐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经济迅速发展,但与内地众多大中型城市一样,机动车保有量增长迅速、公交方式单一、公共客运吸引力严重不足,同时,城市交通结构不合理,骨干交通线网的
学位
自2009年开始,我国的汽车生产和销售位居世界第一,乘用车的销售超过了1000万辆。以上海为例,据统计局数据显示,至2017年年末,上海市拥有各类民用汽车361万辆。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上海市备案登记的公共停车场(库)经营总泊位数仅36.8万个、道路停车泊位约3.2万个。中心城区停车位满足率总体仅为68%,其中居住区63%、非居住区76%。  靶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机动车进入家庭日益增多,随之带来
学位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交通设施的投资也在增加。但是由于城市机动车数量的大量增加和建筑物的建设,城市交通拥堵日益严峻,城市地下空间的有效利用已成为未来的一个重要趋势。当新旧结构物比较接近时,由于受地下建(构)筑物、地质条件或线性的限制,新隧道的建造可能对现有结构产生不利影响。如何减少新隧道开挖对既有隧道和地面沉降的不利影响,已成为未来城市开发建设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  本文介绍了新隧道的工程
学位
由于城市人口及经济的不断发展,交通需求不断增加,城市道路交通的快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国内各大城市不断完善路网,构建快速路体系,以缓解不断增加的交通压力。匝道设置是城市快速路的重点与难点,匝道的设置间距影响城市快速路主线运行状况。一般而言,匝道间距远,交织区长,主线影响小通行效率高,但相应的对周边的服务功能弱;但设置匝道过多,间距过近,交织区存在交通瓶颈,出入口容易交通堵塞。因此,匝道设置间距的研
临近既有隧道的深基坑工程施工是既有隧道安全运营的最大风险,深基坑开挖产生的地层扰动是隧道变形与沉降的主要原因,城市隧道对变形与沉降要求严格,深基坑工程的设计是否合理、开挖是否科学,将直接影响临近隧道的安全。本文依托临近既有隧道的某改扩建项目B座综合楼深基坑工程,对深基坑施工对临近既有隧道地影响与变形控制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  (1)从围护结构变形、坑底土体隆起、基坑周边的地表沉降及其
学位
近年来,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力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隧道工程。在一些穿越浅埋软弱地层的隧道中,初期支护变形开裂、侵限甚至塌方、冒顶等大变形问题屡见不鲜。针对埋深浅、围岩软弱等特殊的地质情况,如何有效地防止大变形灾害的发生,同时保证隧道的快速施工,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以渝黔铁路青冈山隧道出口浅埋段为工程背景,采用文献调研、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针对浅埋软弱地层大跨隧道变形
学位
船用燃气轮机在高速追击和低速巡航时要求都具有良好的运行稳定性,压气机作为核心部件之一,提升其各个转速下的稳定裕度显得十分重要。现有船用压气机在非设计转速下的扩稳和退喘方式主要还是采用防喘技术中的可转导叶技术以及中间级放气措施,这两种手段使得压气机特性线向小流量方向整体移动且带来较大的损失。为解决这一难题,本文提出采用被动控制技术中的自适应处理机匣技术,利用该技术可在不同工况下根据流场状态自发调节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