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配煤的优化方法研究及软件开发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wang4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动力配煤就是将不同性质(如挥发分、发热量、灰分、硫分、着火特性、燃烧特性等)和价格的煤相互掺混燃烧,以提高电站锅炉的运行效率。动力配煤技术是一种降低燃料成本、减少污染排放、降低结渣的有效方法,因此能在保证锅炉额定负荷的情况下提高电站的运行效率。然而,由于煤质数据的缺乏和对混煤的物理化学过程的有限认识使得我们很难对混煤特性进行准确的预测。   动力配煤数学模型非线性的论证及处理方法和动力配煤非线性数学模型的建立、求解及其软件的开发是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本文在相关实验数据的基础上,比较了煤特性的实测值、线性加权值和运用BP神经网络处理后的预测值之间的大小,结果表明,用线性加权法处理动力配煤问题,误差较大,而用BP神经网络技术处理,虽然也存在着误差,但误差较小且多数情况下都在允许的范围内。   实验和理论研究表明,动力配煤非线性数学模型更符合实际生产。建立动力配煤非线性数学模型,难点在于其数学模型约束条件的确定。本文采用BP神经网络建立挥发分、发热量、水分、灰分、硫分、着火温度、结渣特性和SO2排放量的预测模型来描述混煤与单煤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动力配煤的数学模型。   采用列队竞争算法对建立的动力配煤非线性数学模型进行求解。由于之前建立的数学模型的约束条件是用BP神经网络技术来处理的,因此其没有确定的函数表达式,而在求解的过程中,运用罚函数法对数学模型进行处理,将有约束的数学模型转化为无约束的数学模型。列队竞争算法对于处理这类问题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对于动力配煤优化软件,其面向的用户大多为非计算机专业,并且用户的使用环境为实际生产环境,所以在开发动力配煤优化软件的过程中,更应考虑建立和使用该软件的方便性、时效性和可操作性以及配煤知识的动态获取和单煤数据库的动态维护。本文采用MATLAB作为开发平台,将之前的工作集成到动力配煤的优化软件中,其界面友好,运行效率较高且可操作性强。
其他文献
  直喷增压是汽油机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但低速大负荷时容易发生超级爆震,对发动机造成极大危害,是当前增压直喷汽油机提高升功率的主要障碍。本文在低速大负荷工况大量试验中
  利用激光诱导炽光法以及消光法,在定容燃烧弹中对直馏石脑油和0#柴油喷雾扩散火焰的碳烟体积分数进行了定量测量,并研究了初始环境温度和喷油压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对
主链含有共轭大π键为电子结构特征的导电聚合物材料因在导电、发光、非线性光学、电池、传感器、微波吸收、电磁屏蔽、场效应晶体管、纳米开关、新型记忆材料等现代光电子,微
  研究了不同预喷间隔下国V排放高压共轨柴油机燃用含80%体积分数的国V柴油和20%体积分数的餐饮废油制生物柴油的混合燃料(简称"BD20")的燃烧放热及排放特性。结果表明:预喷射
会议
  为降低某柴油机油底壳的结构辐射噪声,应用有限元及边界元法对其进行了噪声虚拟预测,并与表面振动速度法进行了实验对比验证.应用同时考虑整体刚度和多阶关键频率的多目
期刊
  本文针对一台稀燃天然气发动机,计算了不同工况下的平均指示压力与缸内压力峰值之间相关系数及二者的循环变动系数,并开展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接近发动机可运行区域的点
  在两台装有POC催化器的柴油机上做了氧化型微粒后处理器(POC)前后排气中颗粒物(PM)与未燃碳氢(HC)、一氧化碳(CO)之间关系的试验研究,通过试验曲线分析了各工况下POC前后P
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P)是由躯体感觉神经系统的损伤或疾病造成的一种慢性疼痛[1]。其表现为自发性疼痛、痛觉过敏、异常疼痛和感觉异常等临床特征[2]。许多疾
  在不改变4100QBZL增压中冷柴油机任何参数的情况下,分别燃用国标0#柴油以及乳化柴油,对比测试了两种油品在相同工况下的燃烧特性、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性能。结果表明:与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