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免疫发病机制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liyumei12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又称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uto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ITP),其免疫机制是ITP患者体内产生抗血小板膜糖蛋白的血小板相关抗体,使血小板被网状内皮系统或补体系统过度破坏,而引起血小板减少,出现出血的临床表现。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除体液免疫外,细胞免疫在IT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其中针对血小板膜糖蛋白的抗原特异性自身反应性T细胞的异常活化起着关键性作用,一旦这种血小板抗原特异性自身反应性T细胞的免疫耐受机制被打破,可辅助同种自身抗原特异性B细胞产生自身抗体导致自身免疫病ITP的发生。研究证实,CD4+CD25+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及树突状细胞(DC)在维持机体自身免疫耐受中均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CD4+CD25+ Treg细胞和/或DC的免疫缺陷均可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其中CD4+CD25+ Treg细胞由胸腺髓质中的T细胞分化发育而来,通过主动抑制自身反应性T细胞的活化、维持自身免疫耐受;而DC作为已知功能最强的抗原递呈细胞(APC),能唯一激活初始型T细胞致敏,产生初次免疫应答,成熟DC联合抗原作用可加强免疫应答,而不成熟DC又可促进机体产生免疫抑制或免疫耐受,因此,DC亦被视为机体内重要的免疫调节细胞。T细胞异常活化后辅助B细胞活化,分泌抗体;同时活化的B细胞可作为APC直接活化T细胞,因此B细胞在自身反应性T细胞的活化效应中亦发挥一定的作用。本课题旨从临床和基础两方面来探讨CD4+CD25+ Treg细胞、DC及B细胞在ITP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为ITP的免疫治疗开辟新的思路。通过对ITP患者外周血循环中CD4+CD25+ Treg细胞数量及体外免疫抑制功能的检测,大剂量地塞米松(HD-DXM)治疗前后CD4+CD25+ Treg细胞数量及相关抗炎细胞因子IL-10、TGF-β1的变化来阐明CD4+CD25+ Treg在ITP患者中的免疫异常并探讨HD-DXM免疫抑制作用的机理;检测了ITP患者外周血循环中DC细胞表面协同刺激分子的表达、HD-DXM治疗前后不同DC亚型数量的变化、体外CD4+ T淋巴细胞增殖实验等来初步探讨DC在ITP发病机制中的意义;针对ITP患者外周血循环中B细胞数量及其细胞协同刺激分子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1.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免疫异常为探讨CD4+CD25+ Treg细胞在IT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本研究运用了流式细胞术检测32例ITP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 T细胞、CD4+CD25high T细胞、CD4+ FOXP3+T细胞及CD4+CD25+FOXP3+ T细胞的数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ITP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Foxp3 mRNA的表达水平;将ITP患者CD4+CD25high T细胞与自身CD4+CD25- T细胞混合培养,检测CD4+CD25high T细胞的免疫抑制功能。结果发现,ITP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细胞约占CD4+T细胞(15.64±5.82)%,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9.30±3.95)%(P﹤0.001),CD4+CD25high T细胞比例为(1.53±0.66)%,与对照组比较(1.36±0.55)%无显著性差异(P>0.05);CD4+ FOXP3+T细胞和CD4+CD25+ FOXP3+ T细胞分别为(1.82±1.42)%和(1.25±0.94)%,均明显低于对照组(3.90±1.37)%(P﹤0.001)和(2.65±0.92)%(P﹤0.001)。ITP患者外周血PBMC中FOXP3 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调(P﹤0.001),CD4+CD25high T细胞的免疫抑制活性较对照组明显减弱(p<0.001)。由此表明,在ITP的免疫发病机制中,存在CD4+CD25+ Treg细胞数量的减少和免疫抑制功能的减弱,可能致使机体内血小板自身反应性T细胞的活化不能被有效的抑制而诱发、维持和加重了患者的自身免疫。随着CD4+CD25+ Treg细胞免疫调节(抑制)功能的深入研究,将会为临床治疗ITP特别是难治性ITP提供一个新的免疫治疗途径。2.慢性ITP患者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前后CD4+CD25+调节性T的变化及与抗炎细胞因子的关系前期研究已证实在ITP患者中存在CD4+CD25+ Treg细胞的免疫异常,为证实在ITP患者中CD4+CD25+ Treg细胞与抗炎细胞因子IL-10、TGF-β1是否有一定的关联及大剂量地塞米松(HD-DXM)对CD4+CD25+ Treg细胞及IL-10、TGF-β1的影响,本研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了26例慢性ITP患者在HD-DXM治疗前后CD4+CD25+ T细胞、CD4+CD25high T细胞、CD4+ FOXP3+ T细胞的数量变化;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ITP患者在HD-DXM治疗前后血清中IL-10及TGF-β1的浓度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ITP患者HD-DXM治疗前后外周血CD4+ T细胞中FOXP3、IL-10、TGF-βmRNA的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检测DXM治疗后难治性ITP患者脾脏组织中FOXP3基因的表达。结果发现,26例慢性ITP患者在确诊后予HD-DXM治疗,初始反应率达92.3%。所有患者在初始治疗后一周平均血小板数达(84.9±30.4)×109/L,范围(20~150)×109/L。HD-DXM治疗后,慢性ITP患者外周血中CD4+FOXP3+ T细胞(P﹤0.0001)、CD4+CD25+ T细胞(P﹤0.0001)、CD4+CD25high T细胞(P﹤0.0001)数量较治疗前均显著增加。慢性ITP患者治疗前血清IL-10浓度为(441.10±239.26) pg/ml,正常对照组为(349.88±21.27) pg/ml,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HD-DXM治疗后,IL-10浓度为(395.95±149.95) pg/ml,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慢性ITP患者治疗前血清TGF-β浓度为(305.90±202.35) pg/ml,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1479.00±182.70) pg/ml,(P﹤0.0001);HD-DXM治疗后,TGF-β浓度较治疗前明显上升(1414.70±270.35) pg/ml,(P﹤0.0001)。HD-DXM治疗后,慢性ITP患者外周血CD4+ T细胞FOXP3+基因mRNA表达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并高于对照组(P﹤0.05);IL-10基因在HD-DXM治疗前后mRNA表达水平无变化,(P﹥0.05),与对照组比较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 TGF-β1基因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HD-DXM治疗后TGF-β1基因mRNA表达水平明显上升(P﹤0.0001);并高于对照组(P﹤0.05);HD-DXM治疗后,TGF-β1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FOXP3+基因呈正相关(r =0.403, P=0.041)。蛋白Foxp3在术前应用DXM治疗的慢性难治性ITP患者脾脏组织淋巴细胞内的表达明显强于正常脾破裂对照组但弱于乙肝患者组。本实验结果表明在ITP免疫机制异常中,CD4+CD25+ Treg及细胞因子TGF-β1发挥着一定的作用;而糖皮质激素可通过促进CD4+CD25+ Treg及TGF-β1的表达发挥免疫抑制效应。3.慢性ITP患者中树突状细胞(DC)免疫异常及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前后DC亚群数量的变化DC被视为机体内重要的免疫调节细胞,在维持自身免疫耐受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探讨DC在IT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本研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6例慢性ITP患者在HD-DXM治疗前后外周血循环中不同DC亚群数量的变化及DC表面协同刺激分子的表达;体外诱导分化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的DC,观察CD4+ T细胞、DC、自体血小板或同源异基因正常人血小板混合培养时的CD4+ T淋巴细胞增殖程度。结果发现,慢性ITP患者外周血循环中pDC和mDC的绝对数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和P﹥0.05);HD-DXM冲击治疗4天后,pDC绝对数较治疗前减少达75.5%( P﹤0.0001);而mDC绝对数较治疗前虽增加了24.3%( P<0.05),但mDC上CD11c表达的平均荧光强度(MFI)从治疗前340±30降至199±21(P﹤0.0001)。慢性ITP患者外周血循环中DC表面协同刺激分子CD40 (P﹥0.05)、CD80(P﹥0.05)、CD86(P﹥0.05)表达阳性率与正常对照组均无显著性差异;其中CD86表达的MFI在慢性ITP患者中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CD40 (P﹥0.05)及CD80 (P﹥0.05)表达的MFI均无差异。当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的DC、自身血小板及CD4+ T淋巴细胞混合培养6天后, CD4+ T淋巴细胞不发生增殖反应;而慢性ITP患者的CD4+ T淋巴细胞则发生明显的增殖(P﹤0.05);同时当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的DC及自身CD4+ T淋巴细胞与同源异基因血小板混合培养6天后,慢性ITP患者的CD4+ T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强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本实验结果表明DC参与了ITP的免疫发病机制,减少外周血循环中pDC数量、干预mDC的成熟可能是HD-DXM有效发挥其免疫抑制作用的机制之一。有文献报道,在一些自身免疫病中,能通过耐受性DC诱导自身反应性T细胞免疫耐受达到阻止疾病发展的目的,在难治性ITP的治疗中,是否也能通过应用耐受性DC达到治疗ITP的目的呢?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4.ITP患者外周血B细胞数量及表面协同刺激分子的表达。在自身免疫过程中,B细胞的活化大多需要T细胞(Th)的辅助,同时B细胞特别是活化的B细胞亦可作为抗原递呈细胞(APC)直接活化T细胞。为探讨B细胞在IT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本研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ITP患者外周血循环中CD19+ B细胞数量、CD19+ B细胞表面协同刺激分子的表达及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G(PAIgG)。结果发现,ITP患者包括未治疗组及激素治疗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D19+ B细胞比例、CD19+ CD40+/CD19+阳性率及MFI,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未治疗组与激素治疗组间亦无明显差异(P﹥0.05)。未治疗组及激素治疗组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D19+ CD80+/CD19+阳性率及MFI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和P﹥0.05),而激素治疗组CD19+ CD80+/CD19+阳性率低于未治疗组(P﹤0.05),MFI无差异(P﹥0.05)。ITP未治疗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D19+ CD86+/CD19+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MFI无差异;ITP激素治疗组CD19+ CD86+/CD19+阳性率及MFI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而激素治疗组CD19+ CD86+/CD19+阳性率低于未治疗组(P﹤0.05),MFI无差异(P﹥0.05)。未治疗组18例ITP患者中有12例PAIgG异常增高(PAIgG正常值为35.6±7.4%),均值为(57.3±12.1)%;在激素治疗组15例ITP患者中仅有4例PAIgG异常增高,均值为(46.1±9.6)%;异常增高的PAIgG的表达与外周血B细胞数量及其表面协同刺激分子的表达均无相关性(P﹥0.05)。本实验结果表明,在ITP患者中存在B细胞协同刺激分子CD86的表达异常,糖皮质激素能通过有效降低B细胞表面CD80和CD86的表达而发挥免疫抑制作用。
其他文献
在后现代社会思潮的背景下,齐格蒙特·鲍曼(Zygmunt Bauman)以其独特视角解释了伦理学的相关概念,他倡导的道德观是无伦理的道德观,抛弃伦理规则,诉求伦理情感。在他独特的伦
供应链管理起源于及时制造理论和物流理论,因其具有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减少企业运营中的风险和促进各参与方密切合作等优点而在制造业中被广泛应用。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突飞
荧光分析法具有仪器简单、方法快速、灵敏度高等的特点,比相应的紫外光度分析灵敏度要高2-3个数量级,因此在分析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就荧光分析法在香烟中尼古丁及药物
在社会化生产高度发展的今天,传统公司法中股东利益至上的观念招致质疑,谋求股东利益最大化不再是公司存在的唯一目的,整个社会都重视并呼唤公司的良知,要求公司承担社会责任
随机有限元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工程数值计算方法。由于它建立在有限元法的基础上 ,并采用随机参数来描述工程实际问题 ,因而具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和重要的应用价值。随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PTEN、PI3K、AKT2、NF-κB蛋白的表达,探讨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期的关系。方法189例胃癌手术切除标本,54例癌旁组织及41例胃癌淋巴结制作成组织芯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资格是股东行使股东权利、承担股东责任的基础。关于如何确认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资格,我国司法界的观点存在较为明显的分歧,这将影响到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权利的
本文通过对商品“石斛”主产区广西、贵州、四川、云南等省区原植物和药材调查,确定了商品石斛原植物有21个种,其中以粉花石斛Dendrobium loddigesii Rolfe、铁皮石斛Dendrob
五四运动以后,一大批著名学者掀起了中国女性研究的热潮,研究的范围涉及社会学、文学、历史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律学、女性学、心理学等视角,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极少
本文目的在于合成低成本的环氧基和胺基-笼型倍半硅氧烷(POSS)单体,然后制备成含有笼型倍半硅氧烷的有机-无机纳米杂化材料,探讨其形成原理、组成、结构和性能等方面之间的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