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在AMI患者接受PCI治疗基础上,观察宽胸气雾剂舌下给药对AMI患者PCI术后冠脉微循环的影响,探讨其对冠脉微循环及焦虑抑郁状态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63例患者,符合AMI诊断标准并同意接受急诊PCI治疗,将其随机分成试验组(n=32)和对照组(n=31)。对照组:在对梗塞相关血管内行球囊扩张并且有前向血流后,向梗塞相关血管内注射200μg硝酸甘油,并行PCI术,术后按照指南给予标准化治疗;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在AMI患者接受PCI治疗基础上,观察宽胸气雾剂舌下给药对AMI患者PCI术后冠脉微循环的影响,探讨其对冠脉微循环及焦虑抑郁状态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63例患者,符合AMI诊断标准并同意接受急诊PCI治疗,将其随机分成试验组(n=32)和对照组(n=31)。对照组:在对梗塞相关血管内行球囊扩张并且有前向血流后,向梗塞相关血管内注射200μg硝酸甘油,并行PCI术,术后按照指南给予标准化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在行PCI术前给予患者宽胸气雾剂舌下给药3喷/次,共1次,术后加用宽胸气雾剂舌下给药3喷/次,每天3次,疗程7天。观察两组患者介入手术后梗塞相关血管的TIMI血流分级、心肌Blush分级、矫正的TIMI帧数(CTFC),观察治疗前后超敏肌钙蛋白Ⅰ(hs TnⅠ)、血清肌酸激酶(CK)及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峰值和峰值时间等,比较心电图ST-T段改变情况,以及比较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疗效计分、焦虑抑郁状态评价(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经过统计学分析宽胸气雾剂对冠脉微循环的干预作用,并评估其中医症候疗效以及对焦虑抑郁状态的干预作用。结果:本研究共纳入63例患者,试验组32例,对照组31例,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基线资料、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比较,结果如下:1.两组在性别、年龄、生命体征、吸烟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梗塞相关血管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两组在TIMI血流分级、心肌Blush分级、心电图ST-T段改变情况以及超敏肌钙蛋白Ⅰ(hs TnⅠ)、血清肌酸激酶(CK)及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峰值和峰值时间上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在矫正的TIMI帧数(CTFC)方面,试验组(10.96±3.27)CTFC较对照组CTFC(13.33±5.48)低,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3.两组入院时中医症候分析积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出院前试验组中医症候分析积分较对照组低,且差值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症候疗效评价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4.两组入院时汉密尔顿焦虑评分及汉密尔顿抑郁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出院前试验组汉密尔顿焦虑评分及汉密尔顿抑郁评分较对照组低,且差值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焦虑、抑郁疗效评价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5.在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方面,两组数据无统计学差异(P>0.05),入院前后的肝功、肾功、白细胞、血小板方面两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对于AMI患者,在常规PCI治疗基础上增加舌下给药宽胸气雾剂能降低CTFC,改善冠脉微循环。2.在常规西医治疗上增加舌下给药宽胸气雾剂更能改善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3.在常规西医治疗上增加舌下给药宽胸气雾剂更能改善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积分。4.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舌下给药宽胸气雾剂未发现增加其他心血管事件风险,未发现不良反应,临床使用该方案安全可靠。
其他文献
目的:1.通过数据挖掘的方法总结针刺治疗IBS-D的选穴规律,为“以俞调枢”针刺法治疗IBS-D提供选穴参考。2.评价“以俞调枢”针刺法治疗肝郁脾虚证IBS-D大鼠的脾虚症状、肝郁症状及内脏敏感性的整体疗效,分析“以俞调枢”对肝脾枢机的调节作用。3.探讨“以俞调枢”针刺法对IBS-D大鼠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1.收集和整理近20年内国内外公开发表的针刺治疗IBS-D的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血压变异性(BPV)是独立于血压水平之外的脑血管病危险因素。BPV可导致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亦是影响急性脑梗塞(ACI)患者长期预后的重要因素。本研究的目的旨在探讨:(1)END的影响因素;(2)BPV与END的关系;(3)BPV与缺血性中风中医证型的关系;以期为脑梗死早期血压管理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纳入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病区、神经内科
六经体质学说是中医体质学说与六经辨证思想交融结合而形成的新兴的学术思想。目前学术界对六经体质学说的研究方兴未艾,相关领域的学者围绕六经体质学说开展了大量的基础及临床研究。有学者以六经体质学说为理论依据,指导临床的体质辨识,并将其运用于慢病管理,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然而目前学术界对六经体质的体质特征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相关学术理论暂未有人对其进行系统的、综合的整理,同时缺乏一个完整、全面的六经体质理论
目的:本文运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通过收集、整理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数据,分析中性粒细胞数和淋巴细胞数比值(NLR)对短期临床预后的预测价值。结合其他危险因素对临床上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可能出现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情况进行概率预测。对NLR值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以指导临床进行中医早期干预治疗。方法:本研究收集、整理了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活血利水法代表方心阴片对慢性心力衰竭的干预作用,并探讨心阴片对心力衰竭的作用是否通过PGC-1α途径介导的线粒体能量代谢调控机制。方法:60只SPF级C57BL/6J雄性小鼠适应性喂养一周后,随机分为5组,包括假手术组、模型组、心阴片低剂量组、心阴片高剂量组和曲美他嗪组,行主动脉弓缩窄术构建心力衰竭动物模型。小鼠术后情况稳定后开始给药干预,连续灌胃8周时间后用小动物超声仪检测小鼠
目的: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严重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侵犯外周关节,因滑膜增生、炎性细胞浸润导致关节肿痛,最终因关节骨质破坏而致残。中医认为肾主骨生髓,肾虚可能与RA疾病活动、病情进展、预后等密切相关。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疾病活动的确定已成为RA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的目的是研究肾虚与RA患者的疾病活动之间的关系,并寻找肾虚型RA病-证诊断
目的:中医学的发展最早可追溯到远古时期,其理论成果、临床实践可见一斑。相火作为早期的理论产物被历代各大名家不断丰富之下,相火及其相关理论有着更为深刻、广阔的内涵。就在各位医家扩充的过程,百家争鸣,各自赋予其具有个人的特色的理论和涵义。因此,本课题的目的就是通过对相火的相关文献进行探讨,对相火的源流进行系统的梳理,总结归纳相火的根源、流支以及其相关理论的发展与运用,以期能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方法:本
目的:挖掘目前中药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期的用药规律以指导临床治疗,并初步探讨中药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期可能的作用靶点和信号通路。方法:首先从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中文数据库搜索中药(含中成药)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PHD)急性发作期的随机对照研究、名医经验、验案、病例报道等。然后提取相关文献中的处方信息,在Excel表格中汇总。将处方信息导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
目的:探讨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肾虚与骨代谢标志物水平的相关性,探索通过现代医学解释肾虚与类风湿关节炎骨代谢紊乱的潜在关联。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纳入2018年12月至2019年6月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70例,将患者按照肾虚证的分类标准划分为肾虚组和非肾虚组。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如年龄、性别、发病年龄、病程、绝经状态、药物使用史、肿胀关节数、压痛关节数、骨密度、
目的:本文包括临床观察与基础研究两部分。通过回顾分析富血小板血浆(PRP)在临床中治疗骨折不愈合的疗效,为PRP治疗骨折不愈合提供进一步依据。通过基础实验,探讨含骨碎补总黄酮PRP通过SDF-1/CXCR4通路干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研究,探究其在骨愈合中促进骨修复的内在机制。方法:收集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自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采用PRP技术治疗骨折不愈合的患者14例。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