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农村地区的生产、生活等人类活动排放大量的含氮化合物,导致地下水氮污染问题凸显,其中硝酸盐氮是地下水中氮污染的主要形式。鉴于地下水资源的重要性和脆弱性,有效地防治地下水硝酸盐氮污染刻不容缓。地下水一旦被污染,修复时间和经济成本均较高,大多数情况下地下水的污染防控和保护优于地下水的污染治理,准确识别地下水污染源及其贡献对地下水污染防治十分重要。目前地下水污染源溯源的研究大多仅限于单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农村地区的生产、生活等人类活动排放大量的含氮化合物,导致地下水氮污染问题凸显,其中硝酸盐氮是地下水中氮污染的主要形式。鉴于地下水资源的重要性和脆弱性,有效地防治地下水硝酸盐氮污染刻不容缓。地下水一旦被污染,修复时间和经济成本均较高,大多数情况下地下水的污染防控和保护优于地下水的污染治理,准确识别地下水污染源及其贡献对地下水污染防治十分重要。目前地下水污染源溯源的研究大多仅限于单一污染源,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所引起的污染浓度变化也会影响最终溯源结果,使复合污染源的溯源结果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另外,地下水污染源的定量识别将有助于精准制订区域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为地下水硝酸盐氮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因此,本文以德阳市旌阳区为研究对象,针对农区地下水污染来源的不确定性与复合性特征,结合土地利用类型、同位素溯源技术、迁移转化机理和水化学分析等方法,对影响地下水硝酸盐氮含量的多个环境因素进行分析,采用同位素溯源IsoSource模型和SIAR模型定量研究地下水硝酸盐氮的污染组成及贡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研究区水化学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区域内地下水呈中性或弱碱性;90%的水样具有氧化能力,且溶解氧浓度波动较大,结果表明存在反硝化反应,但反应速率极低;同时,工业用地类型溶解氧显著低于耕地、菜地、养殖场其他三种用地类型;研究区地下水主要水化学类型以Ca·Mg-HCO3型为主,Na·K-HCO3和Ca·Mg-SO4·Cl型次之。2、地下水水样检测结果表明,区域内70%以上的水样存在硝酸盐氮超标或临近超标现象。基于Arc GIS进行空间分析,采用反距离插值法,绘制硝酸盐及其氮氧同位素的空间分布图,并与当地土地类型图对比分析发现:地下水硝酸盐及其同位素的空间变化与土地利用类型存在着一定相关性,农业区硝酸盐浓度较高,但其δ15N值较低,而工业区则δ15N和δ18O值较高。3、通过研究区水样δ15N和δ18O特征值在双同位素图中的落点分布对研究区地下水污染来源进行定性分析,初步确定研究区地下水硝酸盐污染源主要为农村生活污水、畜禽粪便以及土壤有机氮。随后,论证迁移转化过程对地下水硝酸盐氮氧同位素的影响,通过公式估算硝酸盐δ18O值与各用地类型含量相吻合,处于硝酸盐理论丰度范围内,表明研究区存在微弱的硝化反应;研究发现硝酸盐浓度与其同位素丰度之间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11和-0.24,反硝化作用影响较小。为进一步验证结果,研究氯离子与硝酸盐氮氧同位素关系,发现其相关系数极低,分别为0.04与0.17;结合研究区水样溶解氧浓度均大于2 mg/L的情况,确定地下水反硝化作用不明显,分馏效应不显著。4、利用IsoSource、SIAR两种模型对研究区不同污染源贡献率进行定量分析,二者结果大体一致,但IsoSource模型数据离散程度较大,后续以SIAR模型数据为准。在耕地、菜地和养殖场中,化肥的贡献率最高,其贡献比例在30%以上,其依次为土壤有机氮、畜禽粪便、大气降雨和污水,贡献比例分别为24%、19%、18%、9%;而工业区地下水硝酸盐贡献比例组成有所不同,主要受工业、生活污废水和大气降雨影响,贡献比例分别为28%和27%,土壤有机氮占比稍低为19%,化肥和畜禽粪便占比最低,分别为16%、10%。综上所述,本次模拟结果符合实际情况。基于稳定同位素的污染源识别结果表明,研究区长期不合理的施肥管理以及生活、生产污废水无规律排放等问题是造成该地区地下水硝酸盐氮污染的主要因素。此外,工业园区燃烧产生的各类气态氮化物也对地下水硝酸盐氮污染造成一定的影响。本研究中污染源及其转化规律的定量识别将有助于地方制订针对性较强的地下水硝酸盐减缓政策,为地下水硝酸盐氮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其他文献
随着铁路事业的蓬勃发展,我国兴建了大量的铁路桥梁,其中混凝土简支梁桥是我国铁路桥梁的常见类型。各种不利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会导致混凝土简支梁桥梁在运营期间梁体开裂,裂缝的存在不仅会影响桥梁结构的外观和耐久性而且会降低桥梁结构的整体刚度,桥梁的正常使用状态受到较大的扰动,进而影响桥面列车的行车安全,造成安全隐患,并且梁体裂缝在列车荷载的作用下有进一步扩展的可能,因此,有必要对列车荷载作用下梁体裂缝的扩展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相关调查显示,居民出行需求和私家车出行率均在日益增长,随之出现的即是停车供需不平衡、不同类型停车场利用率不均衡等问题。因此,本文旨在研究私家车拥有者出行方式选择行为,以及停车收费费率对私家车拥有者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从而为停车需求管理提供可靠建议,减少私家车出行率,缓解交通压力。首先,本文对国内外关于出行方式选择的研究进行了总结提炼,并阐述了出行方式选择的
地震是引起滑坡的主要因素之一,我国每年由于地震所引起的山体滑坡不计其数,尤其是西部山区,每年损失高达数十亿。然而,现阶段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模型试验、数值仿真及理论推导方面,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通过人工智能算法进行边坡稳定性的研究逐渐成为趋势,但是鲜有文献从地震发生—边坡动力特征—边坡稳定性评价—滑塌致灾范围开展全链条的研究。基于此,本文将从地震震级评估—地震作用下边坡动力响应—地震作用下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推进,超高海拔地区隧道日益增多。超高海拔地区具有空气稀薄,温度严寒,缺氧低压的特点,这些环境特征给公路隧道的防灾疏散提出了新的课题。海拔高度的增加使得隧道火灾的燃烧特性、烟气扩散机理和人员疏散活动与平原地区相比出现极大变化,由于超高海拔的特殊性以及相关研究的稀缺,有必要对超高海拔公路隧道火灾烟气特性与人员疏散技术展开研究。针对超高海拔公路隧道火灾,本论文主要研究工作和成果包括以
由于我国工业化程度日益增大,印染废水以及染料废水等工业难降解有机废水的污染问题也随之增加。罗丹明这类被广泛应用的化合物属于碱性染料,并且具有很好的光学稳定性、对环境中p H地变化不敏感、拥有较为宽的波长范围等特点。其中的罗丹明B(Rh B)具有致癌、致突变、有毒等特性,对人体和生物的健康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并且常规的处理工艺已很难满足去除要求,因此迫切需要更加高效的处理技术。高铁酸盐的氧化性能非常强
川藏铁路沿线站房多位于高烈度区,且在近断层强震作用下可能出现较严重的破坏,不仅会产生大量经济损失,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还会影响铁路运输,引起比较严重的社会影响。与普通的民用建筑不同,铁路站房有着竖向刚度不均匀、柱网尺寸大、楼板局部不连续、易出现单跨框架等特点。在近断层强震作用下,站房结构的地震响应较为复杂。因此,为了提高川藏铁路典型站房的抗震安全,本文首先选取了198组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并基于《建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交通基础建设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随之而来的是高寒高海拔地区的隧道建设量也越来越多,而寒区隧道工程的修建和运营过程极易受到冻害问题的困扰,影响隧道结构的稳定性进而威胁行车安全,因此开展寒区隧道的温度场及冻胀力问题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依托延崇高速棋盘梁隧道工程,采用现场监测、文献调研、数值模拟、理论推导的方法,开展了隧道温度场及冻胀力影响因素和保温防冻措施方面的研究,探究了围岩随
目前我国大部分工业固废采用堆存处置,固废产生源调查多依靠人工走访,实地确认,然而城市固废堆场分布随机性大、范围广,以这种方式进行地面调查效率低,成本高,不易动态监控固废产生与堆存。另一方面,由于固废管理依赖产废申报登记,在固废管理监控上存在漏洞,容易造成管控覆盖不全,监控遗漏。现有固废管理技术不足以支撑固废的精准管控,本文首次尝试结合地理信息科学和智能化信息挖掘方法,追溯固废产生源,管控固废堆场。
频发的滑坡为人民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损失。如何快速地进行滑坡识别检测对受灾评估和灾后重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多源遥感影像数据的日益丰富,使用计算机自动化处理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能够实现更加快速的滑坡识别检测,极大弥补了人工实地踏勘的不足,同时使用深度学习方法进行滑坡的自动化识别也解决了人工选取特征的局限性。目前自动化滑坡识别方法往往基于高分辨率光学影像数据或高分辨率地形数据。由于不同类型的数据具有不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不断建设,处于运营状态的交通工程越来越多,作为运营监测重要组成部分,沉降变形监测的需求也大幅增加。测量频率低、连续性差、数据准确率低且无法实时处理反馈沉降变形信息的人工监测已不能很好满足沉降运营监测所需实时性和准确性,因此,应用高精度、高效率及高实时性的自动化仪器进行沉降监测已经成为行业发展趋势。变形监测中,监测是基础,分析是手段,预报才是目的,对沉降进行合理有效的预测能在环境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