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优惠政策改革对我国企业慈善捐赠的激励效应研究——基于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分析

来源 :中央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guojing5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依旧存在贫富差距增大的趋势,我国的贫富差距已连续多年高于国际警戒线。贫富差距的增大不仅对经济发展不利更会威胁到社会的稳定发展。无论是哪个国家,贫富差距都是必须关注的问题。在缩小贫富差距方面,各国都有一些相对成熟的做法和经验。其中,慈善捐助作为财富再分配的重要手段受到各国政府的普遍重视。相对来讲,我国慈善捐助的历史起步较晚且缺乏系统的研究,政府也缺乏鼓励慈善捐助的意识。近年来,随着国民财富的积累以及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提升,我国政府逐渐开始重视慈善捐助的发展。2019年,在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中,提出要充分重视发展慈善等相关公益事业,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再次强调了第三次分配的重要性。就各国慈善捐助的资金来源来看企业是各国不可忽视的力量之源。从我国多年来的资金供给侧来看,企业捐款占总捐赠金额的61.71%。我国的慈善捐赠事业相较于其他国家,发展较晚、规模较小、政策不够精准,并且综合来看,企业的慈善捐赠金额近十年占据了捐赠金额的半壁江山。因此,为了慈善事业的发展,必须完善企业的相关制度,必须激励企业、扶持企业、精准措施。目前,我国针对企业慈善捐赠的税收优惠政策还处于发展阶段,许多细节还有待完善,未能形成一套完善的体系,缺乏针对性、系统性。因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之路中,发展和完善企业慈善捐赠税收政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要在借鉴和总结其他国家先进经验的同时,精准政策、因地制宜,建立起一套与我国国情相匹配的、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慈善捐赠税收体系。我国关于慈善捐赠的企业所得税政策有过三次改革,首先是1994年《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规定企业慈善捐赠的企业所得税在不超过应纳税所得额3%部分准予抵扣。随后在2008年,《企业所得税法》的颁布,改变了抵扣税率,规定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准予抵扣,超出部分不允许抵扣,在2017年改革后允许捐赠数额超出部分结转以后三年内扣除。本文主要针对2008年的政策改革和2017年的允许结转抵扣展开,结合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评估2017年政策改革带来的效果,并对比2008年的改革效应,除此之外,同步探讨企业净利润,慈善捐赠价格对企业慈善捐赠的激励效应,并引入产权性质、行业类型虚拟变量综合分析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慈善捐赠的激励效应。具体介绍如下:第一章是绪论部分,总体介绍文章的研究背景、内容、方法以及文献综述,在梳理以往国内外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分别从企业慈善捐赠动机、税收优惠政策激励企业慈善捐赠的理论研究、税收优惠政策激励企业慈善捐赠的实证研究三个方面进行综述,以大致了解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现状,为本文的写作提供指导方向与思路。第二章是理论分析部分,先具体划定相关的概念范畴等基础理论,再从企业慈善捐赠税收激励作用机理方面进行分析,具体包括理论模型和作用机制分析。第三章是我国企业慈善捐赠现状分析,首先总体介绍了目前我国慈善捐赠的情况,然后再分供给侧和需求侧综合分析资金的来源去向,随后再对我国目前慈善捐赠的政策分所得税和其他税种进行梳理,并列举出当前企业慈善捐赠所得税中存在的问题。第四章是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对慈善捐赠的激励效应实证分析。本部分首先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设,以及在假设基础上设定数据样本的选取和变量的选择,然后在正式回归之前通过相关性分析、F检验和Hausman检验保证数据、模型的平稳性,接着进入正式的回归分析。本文围绕2017税收改革对企业慈善捐赠的影响,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引入政策实施虚拟变量,准确识别政策效果,剖析政策实质,随后本文从三个不同方面进行稳健性检验来确保结果的稳健,最后本文从行业分类以及产权性质进行异质性分析,分析不同行业、产权对此次改革的不同反应程度。最后是完善慈善捐赠税收优惠政策的建议。本部分将依托实证部分得出的结果,并结合当前的经济社会以及税收改革背景,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完善慈善捐赠税收法律体系、完善非货币性捐赠税收政策、完善企业公益性捐赠的税收激励制度、建立健全相关配套设施等政策。本文具备以下创新点,首先是研究内容的创新,目前我国学者的研究多集中在08年的慈善捐赠企业所得税改革,对17年的改革少有关注,近些年来,对17年结转纳税的研究多为理论层面,且目前实证研究的数据仅仅更新到了18年,本文在总结与分析以往专家学者得出的结论基础上,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重点关注于17年改革给企业带来的影响。并且税收优惠政策对不同行业领域的影响弹性是不同的,本文在研究中区分不同行业类型进行研究,探究税收政策对不同行业的影响,从而可以更具针对性的提出意见。其次是研究方法的创新,目前学者处理2017年的数据主要采用简单的对数线性模型,本文则在固定模型的基础上,在稳健性检验处通过分位数回归等方法,准确评估政策效应。最后是研究角度的创新,目前学者只是单一地研究某项政策改革对企业慈善捐赠的影响,本文将2008年和2017年的两项不同政策的改革对比起来研究,综合对比不同方式减少企业税负的实际效果情况。
其他文献
地方债务问题历来是财政学领域关注的核心问题,地方隐性债务由于其潜在风险也受到广泛关注。在地方隐性债务风险的成因中,政府竞争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其原因在于分权型的财政体制下,我国形成“委托-代理”式的央地财政关系,中央将地方政府的经济增速作为最主要的考核目标,形成地方间横向的竞争格局。在政治目标的驱动下,地方政府加大投资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由于财力有限,且《预算法》对于地方政府的举债行为作出明确限制
学位
政府采购需求管理既是开展政府采购活动的源头,也是采购流程的关键环节。采购需求管理的组织实施过程,不可避免地存在诸多人为操作因素,使政府采购工作面临许多的风险隐患。梳理采购需求实施过程中的风险事项,构建以风险防范为核心的内控体系,有利于消除政府采购的风险隐患,推动政府采购活动健康有序开展。在我国,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不仅数量众多,同时也是政府采购的两大主体,提高这两类单位的政府采购需求内控管理水平,对
学位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经历了“量速齐增”的高速发展时代,与此同时,我国收入分配差距也逐渐拉大。因此,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下,缩小收入差距、促进共同富裕成为重要的时代任务,其中,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也是社会财富的集中地,在保障就业、保障民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对于企业而言,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已经成为企业回报社会、实现存在价值的重要条件。对于政府而言,在扶持企业发展的同时,也陆续制定出台了鼓励企业
学位
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作为一种税收优惠方式,允许企业在前期对固定资产计提较多折旧以抵消企业应税所得。在整个固定资产的生命周期中,它所抵扣的企业应税所得的总值并没有发生变化,但是与平均折旧法相比,却通过折现产生了时间价值,总的抵扣现值高于平均折旧法的抵扣现值,企业由此相当于获得了一笔不需要利息的贷款,能够缓解企业面临的资金约束,对企业自身的发展产生一定的激励作用。本文所研究的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是我国
学位
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以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科技创新不仅仅是追求新技术和高精尖技术,而且是推动新时期经济增长的助推器以及经济结构转型的催化剂,我国处于战略发展期,企业在创新中扮演着积极主动参与者的角色,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是新时代把握科技主动权,赢得国际话语权的重要支撑。在创新活动中,企业由于研发过程周期长,存在不确定性,且创新成果容易产生外溢性,为了弥补创新活动产生的种种不利于
学位
随着我国金融体系的日渐完善,债务融资逐渐成为各级政府部门筹集资金缓解财政压力的重要渠道之一。与此同时,国家在政策层面也开始允许地方政府专项债为中小银行资本补充提供合理支持。金融系统与地方政府债务之间正在形成相互支持的良性循环。但金融市场作为金融资源配置的重要机制,在便利融资活动的同时,也会造成过于乐观的债务收入预期,对融资主体的举债行为形成潜在的激励作用。而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主要风险就集中
学位
地方政府间的税收竞争会影响地区资源配置效率以及产业结构调整,进而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规模和质量。本文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为背景,选取长江经济带附近的四川、云南、贵州、重庆、湖北、湖南、江西、江苏、安徽、上海、浙江等11个省(直辖市)作为研究对象,并且根据学术界对长江经济带的划分,进行上、中、下游分地区研究。通过税收竞争程度以及各个地区间的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分析探究税收竞争对长江经济带地区产业同构化的影
学位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支柱。财政体系包括财政政策、政府预算、财政收支等要素,而非税收入作为财政资金的组成部分,通过设立、征收、使用等环节参与国家财政治理,以“非税治理—财政体制—社会经济秩序”的逻辑模式对经济社会产生影响。政府开展非税收入征管,通过确定非税收入项目、制定征收标准、规定征收期限等途径参与收入分配活动,对社会总需求产生影响,从而干预宏观经济运行;与此同时,政府将非税收入资金投入公共管理、基础
学位
为实现共同富裕,令地区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得到解决,中国实施了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制度来缩小地区间的财政差距,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本文使用的数据是2016至2020年中国内地31个省级地区的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决算数。首先,本文设计了两种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的分类口径进行统计。在对现行转移支付制度下的分类进行梳理与讨论后,将重新分类的依据与过程进行了详尽的呈现。口径一按现行转移支付制度分类,口径
学位
作为一个有着从中央到地方有着五级政府(中央-省-市-县-乡)的国家,想要探索各级政府间的关系,不能只注重终于中央与地方政府间关系,还要关注分布更为广泛的省以下政府间。省以下政府财政分配关系关系到改革开放以来财税体制改革的成败。测算并评价各省的省以下各级政府间财力集中度,有利于理顺各级政府间关系。本文从理论文献和实证分析两方面对我国省以下财力集中度进行分析。在对地方政府财力及财力集中度进行明确定义后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