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居家养老服务政府责任研究

来源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ming7006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居家养老服务政府责任是居家养老学术研究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实践中政府确保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实现的关键环节。现阶段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当今社会也面临着严峻的养老问题。中央和地方所出台的居家养老服务立法文件中关于政府责任虽然有着较为详细的规定,但是也存在着理论支撑不足、运行效果不尽人意等问题。养老服务模式更迭引发政府责任变化。现阶段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服务模式运行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居家养老服务模式逐渐占据主导地位,这些都对政府责任承担提出了新要求。受到家庭规模小型化、家庭结构核心化以及空巢家庭比例增加等因素影响,家庭的生产功能弱化且承担赡养责任的子女数量不断减少,传统的家庭养老服务模式难以应对社会中的养老问题。机构养老服务模式中存在的服务内容单一、保障对象范围较小、养老机构结构性短缺等问题,也使得该模式难以有效满足老年人个性化、多元化养老服务需求的实现。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整合了家庭养老、机构养老服务模式中的优势,强调老年人居住在熟悉的家庭环境中,由政府、社会组织、市场企业以及家庭等主体,提供正式或非正式的多元化养老服务项目。虽然居家养老服务中强调多元主体共同参与,但不同主体所承担的责任存在差别,需在明确各参与主体责任的基础上形成多元主体协同发展局面,其中政府责任在居家养老服务责任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政府责任对其他参与主体责任承担也产生影响,政府积极承担责任能为其他主体责任落实创造良好条件,其他主体责任落实过程中也需得到政府全方位的支持。居家养老服务政府责任涉及范围广泛,包括政府基于法律、契约或者道义上的规定与约定,通过承担政策制定、服务供给、财政支持、监督管理等一系列责任的形式,来高效、便捷地满足老年人层次化、个性化居家养老服务需求,且在未切实承担责任的时候会受到相应的处罚。居家养老服务政府责任受不同理论影响,主要包括社会契约理论、福利多元主义理论、责任政府理论、元治理理论,居家养老服务不同发展阶段需由特定的理论来对其进行指导,元治理理论没有取代或者完全超越其它理论,在本质上是对其它理论的发展与完善,元治理理论和居家养老服务政府责任之间具有高度契合性,所以现阶段应以元治理作为指导居家养老服务主要的理论依据。居家养老服务政府责任有着坚实的法理基础和特定的价值取向。宪法和法律中关于政府养老责任承担的相关条款,构成了居家养老服务政府责任的法律渊源。居家养老服务政府责任由责任主体、责任客体和责任内容三部分组成,其中责任主体主要指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经政府授权或委托的组织及其工作人员等。系统化的制度安排是居家养老服务政府责任得以有效落实的重要保障,关键在于构建高效的政府责任实施制度、问责制度和救济制度。居家养老服务政府责任追求多种目标实现,不仅希望老年人各项权利能够得到充分保障,也希望促进政府在养老服务中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能够实现现代化,政府居家养老服务治理体系主要关注政府治理所包含的具体要素,而政府居家养老服务治理能力则侧重于研究这些要素的具体运行过程、运行效果及其功能发挥。在追求平等与公正价值过程中需遵守诸多基本原则,包括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合理差别对待原则、兼顾公平与效率原则。居家养老服务中政府承担责任的必要性在于,通过合理的责任分担机制来化解该领域面临的风险。居家养老服务过程中存在的供需不匹配、供需结构性失衡、服务内容单一以及专业化程度低等问题,也是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风险。考虑到家庭和社会均难以通过自身力量来有效应对居家养老服务领域风险,域外居家养老服务开展较为成熟的国家,多采取了将政府、市场、家庭和个人等吸纳到居家养老服务运行过程中,通过多元主体共同担责形式来化解居家养老服务中的系统性风险。在此过程中,日本和新加坡分别通过介护保险制度、中央公积金制度来支持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瑞典和澳大利亚则通过建立完整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和居家养老立法体系,来对政府所应承担的各项责任进行系统规制,美国、英国和加拿大则通过医疗保障制度来支持居家养老服务发展。域外主要国家的政府部门也高度重视和积极落实自身在居家养老服务中应承担的各项责任。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实际上可以划分为剩余福利模式、制度再分配模式以及工业成就表现模式三种,对应的政府责任类型可以划分为政府承担兜底保障责任模式、政府承担履行责任模式、政府承担担保责任模式。采取剩余福利模式的国家普遍认为,满足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最有效的途径是市场和家庭,只有当两者无法发挥作用或者出现供给失灵现象时,政府才作为最后的责任主体参与到服务供给领域,且其主要承担兜底保障责任。采取制度再分配模式的国家认为,政府通常应承担居家养老服务给付责任,将个人和家庭从繁重的照护工作中解放出来,并对参与照护服务的家庭成员提供大量支持和补贴,由此确保每位需要得到居家照顾的老年人均能获得由政府提供的高品质养老服务项目。采取工业成就表现模式的国家认为,政府、社会和家庭等多元主体都应承担保障居家老年人权利实现的责任,而政府起到的是确保居家照护任务最终得以实现的保证责任。通过分析我国中央居家养老服务政策和地方居家养老服务条例中的主要内容,以及考察我国居家养老服务政府责任的实施情况,可将我国政府在居家养老服务中的责任承担归类为兜底保障模式,该模式属于残补模式且以特定老年人群体为保障对象,以保障这部分老年人基本生存需求实现为主,但政府兜底保障模式在现阶段并不可取。而制度再分配模式下政府承担履行责任,也与现阶段我国居家养老服务实际情况不符,如该模式会给政府财政开支状况带来较大压力,该模式强调的去家庭化理念也与我国传统养老文化理念不匹配。政府承担担保责任模式在运行过程中也存在政府与各参与主体间关系复杂化、责任划分不清等问题。所以未来我国应构建更为完善的政府保障责任模式,借鉴域外国家不同政府责任承担模式中的优点,如有效缓解政府财政压力、优化居家养老服务供给机制、提高居家养老服务供给效率等,政府也应充分发挥激励机制、监管措施的调控作用,来提高社会多元主体参与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积极性,并对其它参与主体提供相应的支持措施以提升它们的参与能力。在这种更为完善的政府保障责任模式下,对于居家老年人的照顾责任不再是单纯由家庭、社会等私领域,抑或完全由政府公共部门独立承担,而是在社会中构建了政府保障、社会参与的多元化责任承担模式,以此来充分发挥多元参与主体间的协同合作效应,进而有效分担居家养老服务中可能存在的各类风险。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在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中责任的减弱或撤退,政府仅仅是从居家养老服务直接供给领域适当退出,由效率更高的社会组织和市场企业承担该项责任,政府的功能则转变为督促、激励和确保这些私主体的行为符合预期效果,政府随之将承担更重的监督和管理责任,以保障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及其各项权利能够充分实现。针对我国居家养老服务政府责任存在的缺陷和借鉴域外国家成熟的经验,本文提出如下完善建议:其一,居家养老服务政府责任应该始终将保障老年人权利和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充分实现作为核心目标。也需对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进行层次划分,并推动政府责任分层实现。其二,居家养老服务中政府责任承担需以法治化为根本遵循,需在宪法和法律中对居家养老服务政府责任进行有效回应,以及通过出台专门性居家养老服务立法来确保政府责任更好落实,也应实现居家养老服务立法与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等法律间有序衔接。其三,需完善居家养老服务政府责任构成制度体系。如优化居家养老服务政府财政支持责任制度,形成完善的居家养老服务资金筹集机制。落实政府对各参与主体的培育责任制度,积极提升社会组织和市场企业的参与能力。建立政府主导的监管制度,形成以政府引导为主、社会自我管理相结合的多层次、全方位监管模式。也应健全政府的政策制定责任制度和救济保障责任制度。其四,完善居家养老服务政府责任的履行与追责机制,包括建立协调居家养老服务发展与政府责任落实相关的综合决策机制、跨部门协调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
其他文献
明代的市廛法从明初到明末经历了法律体系与法律内容上的重要演变。明初《大明律》户律市廛篇的五条律文,确立了明代官府管理市场的主要内容。成化、弘治以后随着条例的不断增修,市廛条例在在法律适用的对象、调整的法律关系和刑罚责任方面,都呈现出扩大适用的趋势,从而使市廛条例在内容上突破了《大明律》户律市廛篇的范围。明代市廛法制的演变背后,反映了明代国家与市场的复杂关系,即明代官府对市场的管理,由明初经常性的直
学位
中国正处于经济动力转换、经济结构优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关期和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期,“多期”叠加是目前中国经济主要的阶段性特征。为积极应对国内外复杂严峻形势下的中国经济面临的下行压力,中国政府提出了“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重要论断1,并把技术创新摆在全局发展的核心位置。这是因为现有经济理论和实践均表明,技术创新是经济长期增长的核心驱动力。经济主体的创新行为依赖于
学位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终身教育的起点和开端,也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学前教育不仅对儿童成长具有独特的作用,而且会对社会和国家发展产生显著影响。国际社会普遍认可学前教育的重要作用,欧美等发达国家亦将发展学前教育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责,并建立起以政府为主导的财政投入制度。然而,改革开放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学前教育并没有得到政府应有的重视,其公益性被弱化,政府在学前教育领域的财政投入严重不足,
学位
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在理念维度、方式维度、战略维度均实现了重大创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价值取向体现为质量与发展。在中国语境下,财政分权体制的调整客观上导致了地方财政压力有所加码,从而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模式与路径带来深刻影响。截至2022年,在以降低增值税为主线,辅之以降低所得税、政府性收费和社保费负担的税费改革背景下,积极财政政策持续“发力”,随之而来的
学位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长期的高能耗和低效率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带来了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2020年公布的世界环境绩效指数显示,中国的PM2.5污染物和二氧化碳CO2排放量等指标的排名位于全球被评估180个国家中的第120位。严重的环境空气污染不仅损害了居民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同时也对社会劳动力供给以及企业的生产运营带来了显著的负面影响效应。学术界广泛探究了空气污染对居民身心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的
学位
自2012年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由高点回落,实体经济收缩与金融去杠杆的背景下,上市公司债务违约事件进入频发期,上市公司或有负债不减反增。中国上市公司过度担保行为呈上升趋势。若上市公司出现过度担保行为,上市公司将面临严重的经营风险、财务危机、法律风险以及信誉风险,股价也将面临剧烈的波动,溢出效应的聚集还会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上市公司的过度担保行为往往伴随着交叉担保和互相担保的存在,在这个庞大的担保网络
学位
2004年10月原中国保监会颁布的《保险机构投资者股票投资管理暂行办法》拉开了保险资金直接投资股票市场的序幕,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保险公司已经成为资本市场第二大机构投资者。保险资金主要来源于资本金和责任准备金,具有规模大、周期长、来源稳定的特点,而这些特点要求保险资金更加注重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在低利率背景下,股票市场成为保险资金提高投资收益,降低资产负债错配风险的重要渠道。保险资金股票投资不仅可以
学位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首次颁布以来,“行政保护”,便频频出现在各类知识产权的法律规范、政策文件之中,已经成为学术界不能轻易绕过去的问题。尤其是在2021年9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中提出“健全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协调好政府与市场的联动关系”可以看出,今后知识产权行政保护的研究重点应放在推动其法治化进程,而非“去留”问题。2
学位
“环境与贸易”问题是“环境与发展”问题于国际贸易中的具体表现。国家间环境理念、发展理念及法律构造的差异导致的“环境与贸易”问题,已逐渐成为妨碍全球经济治理与全球环境治理的因素之一。为了应对全球环境危机,各国政府实施的符合“绿色”要求的单边环境保护措施具有正当性。但是,保障国家间的“互惠”是世界各国共同追求的目标,同样具有合理性,两种正当价值的对冲产生了协调“环境与贸易”问题的理论需求。WTO涵盖协
学位
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推进,真实与虚拟互相映照与融合,社会结构发生了革命性变革。平台已经成为人类生存的重要空间,超脱了市场单一范畴,对政治、经济、文化等有着全景式影响。平台日益组织化,形成了相对独立和具备公共属性的社会系统。平台价值由平台参与者多方共创,平台不是平台经营者的“自留地”。在平台内,平台法定管理职责、技术能力、经济实力、网络黏性等促生了平台私权力,由此形成了“国家-平台-社会”新型社会结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