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纠纷的法律解决机制研究

来源 :山东政法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rse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医疗技术水平日新月异、公众依法维权意识逐步提高,民众对于医疗机构的医疗技术服务效果也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据全国医疗纠纷案件司法大数据分析结果显示,近年来,我国因诊疗行为诱发的案件之数量呈持续增长态势,医疗纠纷已逐步成为我国当下社会转型时期的典型法律纠纷类型,医患矛盾业已逐步成为制约国家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与法治社会构建不得不考虑的社会因素之一。因此,梳理医疗纠纷案件的争议焦点、健全解决医疗纠纷的法律机制,在充分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的基础上,对于防范和化解医患冲突、最大程度地避免伤医事件的发生,加快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内容分为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着重阐述了医疗纠纷及其相关概念的内涵,在对有关概念清晰界定的基础上,从本文的立论基点——“狭义的医疗纠纷”,即医患两方之间因医学诊疗活动引发的争议出发,在厘清本文研究对象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探究、完善医疗纠纷的法律解决机制确定了工作基底。第二部分利用案例实证的分析方法,通过对统计样本(1)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统计分析,研究医疗纠纷案件的数据特征,展现当前我国医疗纠纷的全貌,总结归纳出医疗纠纷案件的司法现状,为更好地理解医疗纠纷案件的诉讼争议焦点提供智识基础与话语情境。第三部分通过对统计年度内所有医疗纠纷案件的分析,总结归纳出当前我国医疗纠纷案件审理过程中的争议焦点,并且着重对司法实践中高频出现的争议焦点进行详细探讨,发现医疗纠纷案件审理的重点与难点,为医疗纠纷解决机制的完善提供侧重点。第四部分根据司法大数据分析的结果,依据医疗纠纷争议焦点,从优化医疗纠纷鉴定制度体系、完善医疗责任保险制度、充分发挥传统司法调解的制度优势、持续构建纠纷预防体系等多个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对医疗纠纷解决机制的完善路径。本文旨在对今后医疗纠纷案件的处理及防范提供可供执行的基本思路。从多维度出发,采取防控医疗纠纷措施,防范和化解医患矛盾,最大程度地预防和控制医疗纠纷的发生,最大限度的化解医疗纠纷,构建以法律为保障、以公正、公开、有序、合理的医疗纠纷预防和管理为目的的监管体制,从而有效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营造良好的医疗卫生社会环境。
其他文献
学位
谣言现象古已有之,社交媒体环境下,网络谣言屡禁不止,给社会稳定和网络安全带来巨大挑战。微信作为时下国内使用人数最多的社交工具,其即时性、私密性、精准性等特性为谣言传播推波助澜,微信成为了谣言滋长的温床。新冠肺炎疫情从最初爆发,到发展为全球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微信上各类涉疫谣言甚嚣尘上。涉疫谣言以几何倍数的传播速度,对社会稳定构成严重威胁。基于此,本文试图探究,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微信谣言传播呈现出哪
当前中国老龄人口数占比逐年攀升,随之而来的养老负担也逐渐增大,中国已经进入“未富先老”矛盾阶段。随之而来的问题如何保证当前亿万高龄老人、独居老人、失能老人、慢性病老人医疗和养老服务成为了社会热点问题,然而传统的医疗机构虽然医疗资源充足,但是养老服务的供给却有限,而以养老为主的养老机构缺乏专业的医疗护理服务和人员,老人对于医养结合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只医疗不养老和只养老不医疗的模式已经不适应当前中国
学位
2020年让全球笼罩在新冠肺炎之下,生物安全问题也逐渐进入国家社会和人类的视野。为了更好地应对类似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生物安全问题,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于2020年4月14日在北京召开第十二次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了生物安全的重要性,将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中。在此背景下,2021年3月1日起施行的《刑法修正案(十一)》,违反中国法律关于人类遗传资源和生物资源进出口规定的法律责任已大幅提
发展是各国工作的要务,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尤其如此。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努力探索新的发展模式,经过实践的检验,中国乃至其他发展中国家都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全球金融危机和新冠疫情的爆发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在新的复杂形势下寻求发展道路,对各国来说都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事实上,东西方的发展路径之争体现在发展话语权上,而发展话语是发展话语权的直接表征。要获得全球发展,就应推动全球话语朝多
人权自其诞生以来,经历了一个极其漫长的发展和演变的过程。发展至今,我们已迈入人权的时代这一事实是无可争议的。该时代的重要标志便是人权概念的包容性,因为其概念的模糊性以及不确定性而几乎无所不包。与此同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的尊严渐渐发展成为了人权的基础和依据,已经有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将人的尊严写进宪法,发挥着其在宪法的规范和人权的体系中提供基础性的价值原理、预设效力以及批判反思等功能。因此,研究在实
2000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6.96%,此后20年的时间里,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其中农村老龄化程度较城市而言更为严峻,在城镇化、计划生育等因素的影响下,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削弱,农村失能老人的照护问题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2016年,我国开始试点长期护理保险,取得了良好成效。然而受多种因素影响,这一制度很难移植到农村,因此我们有必要去探索更加符合农村实际情况的长护险制度。李克强总理曾指
创立于20世纪50年代的养老保险制度通过面向社会筹集资金并向因年老而丧失工作能力的劳动者提供经济补偿的方式进行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作为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通过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运行,为参保离退休群体的老年生活提供基本资金保障。然而,自2001年以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剧、养老金待遇的提高及制度转轨成本等因素给养老保险基金的可持续性带来巨大的挑战,部分省份基金累积结余
生猪的生产及养殖产业的稳定关系到我国的国计民生。近年来“猪周期”为生猪产业带来的恶性影响逐渐增加,严重影响生猪产业的市场秩序。2021年1月4日,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我国应继续深化和推进新时期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保障生猪产业平稳发展的关键在于加快构建现代养殖体系,保护生猪基础产能,健全生猪产业平稳有序长效发展机制,并进一步发展农业保险制度,发挥“保险+期货”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使得农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