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性事件中的网络民粹话语研究——以成都高中生坠楼事件为例

来源 :华东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feng1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悬浮于虚拟空间而于热点性事件泛起的网络民粹话语,具有独特的话语形态表征、话语行为逻辑,并且在热点层出的虚拟空间中形成了一套属于自身的话语实践体系。外显化的通俗、诘问、侮辱等语言文本是其基本的表达形态,随着媒介技术的进步,网络民粹话语的表达方式也日益多元化,话语行为主体的边界性也日益模糊,在社会结构性因素及内在性需求的双重推动下,网络民粹话语不仅形成了规范化、程序化、模式化的话语建构逻辑,也实现了自身合法性的构建。为实现自身话语霸权、获取实质权益,通过异化表达、场景搭建、情感征召、话语对抗等多模态的话语实践来排斥他类话语、获取身份认同、形成群体合意,以期获取虚拟话语场的话语权的掌控。在热点事件中泛起并弥散于网络空间的网路民粹话语虽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是底层民意的反馈,但究其实质仍是稳定有序网络社会下的不稳定性因素,不仅影响着网络化虚拟社会,且更具有向线下迁移的趋势。因而对其不仅需对其表征形态有所研究,更应对其行为逻辑进行深入阐释,为进一步规制其负面效应作针对性措施前置性观照。因此,本文基于话语分析的视角,以费尔克拉夫的批评话语分析的三维分析框架为引领,以成都高中生坠楼事件为热点性分析案例,对其中所浮现的网络话语进行词频、情感等文本分析,取样场所是以微博作为话语聚合场,取样的对象是热点事件中所泛起的网络民粹话语,从微观视角出发,以量化与质化相结合的方式对选取的特定代表性热点事件从起始至消退期的全样本话语内容分析,旨在对热点事件中网络民粹话语的表征作描绘式蓝图绘制,并通过宏观社会结构和内在性需求的双重观照对其话语行为逻辑作出意义解读,并在分析的基础上将其话语实践的模式进行刻画,包括行动依据、实践方式以及实践效果,以期形成较为全面的整体性研究。
其他文献
有关两性规范的社会要求在人类的繁衍过程中被逐渐强化形成一种集体意识,影响着人们对自身的行为约束。且这种社会性别规训是造成两性不平等关系的根本原因。但随着近年来社会结构的变动、女权运动的兴起及审美主体和标准的变化,大众的性别意识开始觉醒,并反抗社会对两性性别气质的规训。在此过程中媒介作为社会文化的集大成者,不仅有着呈现和重塑社会共识的作用,其还是不同观念斗争和协商的场域。由于虎扑APP用户构成中90
学位
在新冠病毒疫情肆虐全球的背景下,公共卫生议题成为世界焦点。外交部新闻发言人作为国际传播中的权威话语主体,是向国际社会传递中国声音和立场的重要角色,其话语呈现了“新冠疫情”发展的历史过程,记录了中国应对疫情的全方面举措,其中所潜藏的话语建构是政治、经济、文化、国际形势等社会语境的观照。本文以外交部新闻发言人涉疫话语为话语实例,选取新冠疫情发生以来第一场外交部例行记者会到2020年末最后一场发布会的涉
学位
随着新兴科技的不断更新,网络媒介发展日新月异,不同平台中集合着前所未有且丰富的社交信息与资源。一群独具城乡结合特色的新生代小镇青年加入其中,利用网络媒介进行着分享式社交行为,塑造着个性化自我形象,体现着具有个性的的自我呈现模式。戈夫曼的拟剧理论指出,日常生活中人们的行为实质是一种表演,“理想型形象”与“真实型形象”相互交织,在自我呈现的过程中也不断建构着与他者和社会的关系。本文选取13位新生代小镇
学位
2020年,受疫情隔离政策的影响,线下博物馆的参观量大幅降低,但“云端博物馆”却收获了可观的浏览量,一时间,“沉浸式云参观”成为热议话题。但“云参观”不是博物馆沉浸传播的唯一存在方式,在线下,实体博物馆早就以情景再现的方式为观众带来“身临其境”的参观体验。由此看来,沉浸开发出了新形态,但本身却并不是新现象,所以我们有必要对“沉浸”进行追溯与再定义。基于这一目的,本文对史料进行了搜集,对文献进行了梳
学位
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从微博超话的流行到豆瓣小组的火爆,虚拟社群逐渐成为人们参与网络社交时的常用交流场域,它满足了跨时空、跨身份的多人在线活动、信息共享、情绪表达等社会需要。情感是维系社群的内在动力,情感话题是人与人交流的纽带。情感类虚拟社群中个体表达和互动也逐渐成为研究的关注点。本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情感类虚拟社群——豆瓣劝分小组作为观察对象,对小组的组织架构、社群特色;小组活动中个体的情感表现、群
学位
<正>随着AI、5G、大数据发展以及线上电商的崛起,线下传统商业街竞争力。本文以大连胜利地下商场为例,通过对传统商业街的深入分析,以媒体视角提出其复兴路径的可行性建议。本文以美学、传播学、市场营销学的视角审视这一社会问题,从解决传统商业街文化内涵薄弱、媒体宣传力度不够等方面进行思考,希望通过对大连胜利地下商业街的改造使其重新发挥展现城市形象、带动经济发展的作用。
期刊
20世纪下半叶,西方社会多学科的空间思潮的兴起,为城市研究提供了理论框架。本研究是以空间媒介理论切入,在由“空间转向”向“空间媒介转向”不断被提及的当下,以苏州河和黄浦江滨江滨水沿岸的公共空间为载体,集中于其中的“空间媒介化”主题,试图从实体空间、虚拟空间和流动的空间三个层面来探析空间媒介化与城市记忆建构之间的关系,并以此提供借鉴措施和判断思路。同时,“十四五”规划中提出要稳步推进“一江一河”建设
学位
当下,一味关注负面的、冲突的新闻报道已无法为社会进步提供积极驱动力。抑郁症作为病因不明且识别率较低的精神疾病在报道时稍有不慎容易加深受众对抑郁症的偏见与污名化,抑郁症议题的新闻报道常常被负面框架所裹挟。公众已经厌倦了媒体只揭开社会伤疤,但对其如何愈合置之不顾的行为。社会要求新闻媒体摒弃消极新闻习惯,做对社会负责的新闻,建设性新闻应运而生。建设性新闻拥有融合积极心理学的跨学科优势,将正向心理技巧与新
学位
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资本参与下“网红”成为一种符号嵌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年轻人对网红地的“打卡”也成为一种惯例,这是一种具有盲目性的群体性行为,“网红”民宅的打卡行为也成为媒体批判的现象。伴随着社交媒体技术的发展,以民宅为代表的这类私人场所成为供游客参观的网红地,人们在私人场所的打卡行为不但造成个体价值观的歪曲,更对社会造成不良的负面影响。如何解释近年来频发的类似打卡行为,如何解决此类现象的再
学位
网络“种草”作为现代生活的重要消费指南,在为人们提供更加便捷和优质的商品筛选的同时,也引发了人们“种草”成瘾的消费危机。目前国内学者较少关注口红“种草”现象,往往对两者作为分离的对象进行单独研究。作为一种典型的女性用品,口红本身有特殊的性别意义,因此研究一种新的经济模式是如何对这一产品进行策略化建构将对理解女性主义与消费主义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在第一章中,笔者通过研究网络“种草”的传播渠道、传播内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