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是”字主要问题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oshi6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是”字的研究,是汉语研究里面一个较受关注的问题,尤其是“是”字何时转化为系词,由什么词怎样转化来的问题,是“是”字研究的关键性问题。本文从前人的一些研究成果出发,运用适当的例证加以分析,认为系词“是”字是由做指代词的“是”字转化而来,其条件是当“是”字指代的成分是名词或较简单的名词性结构时,其指代功能就会大大的削弱,而其主要的功能转化为了连接主谓两项,在这种情况下,代词“是”字就转化为了系词。“是”字在先秦时代主要的用法是做代词,但也有少量的“是”字可以看作是系词。同时,我们要看到先秦有大量的“是”字,处于由代词转化为系词的萌芽阶段,这些“是”字的指代性已经很弱,连接作用变为了其主要的作用,已经在慢慢地转化为系词。“是”字在先秦阶段的各种用法,包括其转化为系词的原因,都和其本身带有的对事物的“是认”、“认为正确”的核心意义有着根本性的联系,这也是“是”字转化为系词的根本性的原因。 本文共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是对“是”字的意义、词性的一个概说,明确了“是”字的核心意义和判断词、判断句等相关概念,为后面的论述做概念上的准备。 第二部分,以《诗经》和《论语》为例,通过具体语料的分析,明确了“是”字在先秦时期的一些用法,并指出做指代词是“是”字在先秦时期的主要用法。 第三部分,首先讨论了对系词判断的标准,然后通过对先秦时期一些疑似系词的“是”的分析,认定在先秦时期确实存在着系词。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先秦时期大量的“是”字处在由代词转化为系词的萌芽阶段。 第四部分,重点分析了“是”字转化为系词的原因,指出“是”字本身带有的对事物的表示“是认”和“认为正确”的意义是“是”字转化为系词的根本原因,同时语法和句子形式等因素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是”字转化为系词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结语部分,笔者认为先秦阶段已经存在系词,同时,我们必须看到先秦阶段已经存在着大量的萌芽阶段的系词。
其他文献
本实验采用启动条件下的词汇判断法,用形声字的义符或音符作为启动刺激,对形声字心理词典中义符和音符线索的作用进行探讨。结果发现:义符线索比音符线索的作用更大;义符、音符对
作为一种日益重要的传媒及政治语篇,新闻访谈在语言学界一直未给予足够重视。新闻访谈从形成的机制来看,是一种很容易辨认的体裁。它采用传统的信息交谈-会话的形式,以新闻为主
“人称”(“你”、“我”、“他”)是写作行文中对人物的指称,它是一个看似简单,其实却很复杂的问题:一方面,叙述人称应该是一个符号学意义上的称谓问题,这时,人称是一种代词
如今,受性自由性解放思潮的影响,再加上没有了传统道德的约束,性已经引起了各种社会问题。然而,我国的性教育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本文首先分析了实施正式性教育的必要性,
在语言教学中,学习者的语言输出一直被认为是极为重要的方面。然而,在Swain 1985提出输出假设之前,很少有人认真地考虑过输出是否促进及如何促进语言学习的问题。依据Swain的
在我国华北地区,下垫面组成复杂。在不同地质条件地区,产流和汇流的机制有所不同,因此用单一蓄满产流或超渗产流模型不能满足这些地区的水资源分析计算要求。水资源计算模型
反义词作为词汇中的一种重要的现象虽早在甲骨文中就已经存在,但学者们重视对它的研究却是近二十年来的事,而且研究对象大多局限于先秦几部文献,做共时描写的多,做历时比较的
双语心理词汇近年来引起了心理语言学家和二语习得研究者的关注。关于双语心理词汇的研究主要围绕结构表征和心理提取模型展开。研究者们发现在对双语心理词汇的加工过程中存
对古汉语同义词进行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古往今来的很多学者积累了不少的资料,但在长达数千年的汉语发展史中,有的研究成果仅仅笼统地指出了某几个词是同义词和它们的异同,并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中国"走出去"和"引进来"战略的实施亟需同传承担起各国间交流沟通的桥梁作用。而汉英语序的巨大差异,尤其是汉语独有的"纺锤形"结构,对同传译员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