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更喜欢同正能量者来往吗?——正能量对人际交往的作用机制研究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xlllwh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能量是一个社会流行语,它的出现折射出人们内心对于积极美好事物的向往,也反映了当下社会中的各种社会现象,是对中国人社会心理的一种反映。虽然正能量广泛流行,但人们对于正能量的价值并没有清晰的认识,对于负能量的不良后果也没有足够的重视。因此,本研究希望通过探讨正能量带来的影响,提示人们关注正能量的重要性、了解负能量的不良后果,引导人们重视对自身正能量的培养,以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获得更高的人际关系满意度。具体来说,本研究考察了正能量对交往意愿的影响、其中的作用机制,以及这种影响的边界条件。本文共包括3个研究:
  在研究1中,以111名在读大学生或研究生为被试,通过想象接触的方式来操纵交往对象的正能量水平,考察在互动过程中,交往对象的正能量水平对交往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交往对象的正能量对个体交往意愿有积极影响,交往对象的负能量对个体交往意愿有消极影响;这种影响在人际接触、休闲娱乐、合作共事三类社交场景中均存在。
  在研究2中,以326名在读大学生或研究生为被试,通过想象接触的方式来操纵交往对象的正能量水平以及第三方与个体的亲密程度,探讨交往对象的正能量声誉对个体交往意愿的影响效果以及其中的作用机制和边界条件,即考察可爱度的中介作用和第三方亲密度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个体对他人评价中的正能量者有更高的交往意愿,对他人评价中的负能量者有更低的交往意愿;这种影响在人际接触、休闲娱乐、合作共事三类社交场景中均存在,且不受到第三方亲密度的影响;可爱度在正能量对交往意愿的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
  在研究3中,以125名在读大学生或研究生为被试,通过回忆相关事件的方式来操纵被试自身的正能量水平,通过想象接触的方式来操纵交往对象的正能量水平,考察在互动过程中,交往对象的正能量对交往意愿的影响效果及作用机制,并考察自身正能量对这种影响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交往对象的正能量对交往意愿有积极影响,交往对象的负能量对交往意愿有消极影响;可爱度在正能量对交往意愿的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自身正能量水平高的个体受交往对象特质影响的程度略低于自身正能量水平低的个体,但调节效应未达到显著水平。
  通过3个实验,本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无论是人际接触、休闲娱乐还是合作共事,人们都更喜欢与正能量者交往,更不喜欢与负能量者交往。(2)即使没有与交往对象接触过,仅仅通过他人对其的评价来判断,人们依然更喜欢别人认为的正能量者,不喜欢别人认为的负能量者。(3)人们更愿意与正能量者交往的原因是,人们更喜欢正能量者、对其社交特质的评价更加积极,也就是可爱度在正能量影响交往意愿的过程中起完全中介作用。(4)与自身正能量水平低的个体相比,自身正能量水平高的个体更不易于受交往对象负能量的影响,即自身正能量在其中起调节作用。
其他文献
注意选择赋予了认知系统加工任务相关信息、排除无关信息的能力,是人类的核心认知加工能力之一。负荷理论指出注意选择同时受任务负荷类型和负荷水平调节,高知觉负荷抑制干扰信息的加工,而高工作记忆负荷增强干扰效应。然而,工作记忆并非单一整体,而是包含中央执行器、视觉工作记忆、语音环路和情景缓冲器等多个子模块。以往研究主要涉及中央执行器与语音环路负荷对注意选择的调节作用,视觉工作记忆负荷对注意选择的影响研究尚
在我们看到一张人脸时,除了得到其面部轮廓、五官特征等视觉信息外,还能了解到这个人的性别、种族、身份等社会信息;甚至熟悉人的人脸还能引起情绪反应、勾起共同经历的回忆和激起推测对方意图和心理状态的意愿。而通过面部表情来推测他人的情绪和心理状态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与人进行社会交往的重要内容。可见,对熟悉人脸的顺利加工有助于我们提取相关社会信息并进行后续的社交行为。大量研究关注成人大脑在加工人脸时感知觉(视觉
学位
反生产行为存在于各种类型的组织中,对组织有着非常大的破坏作用。压力是产生反生产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而角色压力是一种重要的压力源。员工在工作中由于扮演多个角色而发生角色冲突,或是对工作期望不明而产生角色模糊,亦或是因任务过重而产生角色超载,从而引起角色压力的增加,最终可能导致反生产行为的发生,造成严重的损失。由此,对反生产行为产生机制及干预方法的研究具有一定的迫切性。  本研究由量表编制、干预研究和
儿童自出生以来就在情绪反应、活动水平等方面表现出了稳定的个体差异,即具有不同的气质类型。在面对新颖刺激时表现出较多消极情绪和退缩行为的儿童被称为抑制气质儿童,而表现出较少消极情绪和退缩行为的儿童被称为非抑制气质儿童。儿童的气质对其社会适应具有重要影响,不同气质的儿童会有不同的发展风险。其中,抑制气质儿童典型的社会适应不良问题是社交障碍和内化情绪问题(Pérez-Edgar&Fox,2018)。为什
近些年来,诸多研究提示视觉工作记忆与视知觉共享同一有限的领域特异性注意资源(如客体注意)。这类研究通常采用双任务范式,在视觉工作记忆保持阶段完成另一消耗某类注意的视知觉任务,若二者消耗的注意资源相同,则出现视知觉任务对记忆任务的选择性破坏。笔者认为,在上述双任务情境下,视知觉任务致使视觉工作记忆记忆信息受损可能仅是工作记忆与知觉基于注意动态交互的一个侧面。根据视觉工作记忆与视知觉共享领域特异性注意
20世纪80年代后,互联网开始走进大众视野,开启改变世界、改变生活的步伐,逐步成为人们随时随地获取信息的有力工具。只要在搜寻引擎中输入关键词,人们便可低成本、快速获取所需信息。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度的提高,“互联网+医疗”概念的兴起,人们对健康信息需求增加,互联网借助其自身优势成为满足大众健康信息需求的主要途径。但应关注到,互联网健康信息虽然免费,可信息质量优劣不一,缺乏专业医学背景的
中学阶段是个体学习活动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学习成果及学习思维都将为之后的人生发展打下牢固的基础,所以对于中学生这个群体来说,学习活动必然是最重要的活动。而学习投入一方面能正向地预测学生的学业表现,另一方面,又能够有效地激发起学生的乐观态度、抗挫折能力和创造性等正向积极品质,为学生乐观地面对未来人生起到基础性作用。所以,学习投入近年来逐渐成为了中学生学业表现的重要指标。本文将从未来时间洞察力这一个
学位
关系流动性作为社会生态学的研究取向,关注的是社会环境与人们的交互对心理行为的影响。本研究以人际交往为切入点,采用问卷法和实验法相结合的方式,论证了身处情境中的个人如何感知社会环境以及由此形成的社会资本如何预测个体人际敏感性的高低(即是否展现出更好的人际交往表现)。  研究1采用问卷调查法,以392名成年人为研究对象,施测了关系流动性量表、人际敏感性量表、线上社会资本量表和线下社会资本量表,从而对关
主要依恋对象从父母向同伴转移是成人依恋系统健康发展的标志(Bowlby,1969)。依恋转移的过程就是依恋功能(寻求亲近、避风港、安全基地)的主要满足对象从父母变成同伴的过程。以往研究主要关注的是西方文化下依恋转移的发展以及对心理适应的影响,而中国文化下依恋转移的相关研究较少,且没有涉及依恋转移对心理适应的影响机制的探讨。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两个研究,对中国大学生依恋转移的现状,依恋转移对心
学位
短视频社交媒体可以帮助个体记录自己的日常生活,并将其展示给陌生人。已有研究表明自恋者擅长关系的建立也更能在浅层的社交关系中吸引他人的"关注"并获得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双重收获。本文提出自恋人格高度膨胀的自我概念和表现欲使得他们更偏好使用社交媒体自我呈现策略来获得关注并维持其积极的自我评价。  本文以抖音短视频用户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通过两个研究检验了我们的理论。研究1调查了905名使用抖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