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洋紫荆(Bauhinia variegate L.)是华南区域特色树种资源,具有优良的品种特性和遗传改良潜力。研究探索秋水仙素处理对洋紫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同时期望得到特异目标个体,可为其更深入的种质创制利用提供理论技术指导。本文以洋紫荆成熟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浓度为0.05%、0.10%、0.15%、0.20%的秋水仙素溶液分别处理12h、24h、36h和48h,并以蒸馏水浸泡种子作为对照,测定分析秋水仙素处理后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生理等指标特征。研究结果如下:(1)0.15%以上浓度的秋水仙素会损伤种胚导致畸形,表现为根毛分布区缩短、种胚肥大光滑、胚根伸长量减小、根尖生长点损坏,浓度越大,损伤程度越严重。随着秋水仙素浓度增加,种子发芽率逐渐降低,至0.20%浓度时大部分种子致死。0.05%、0.10%的秋水仙素处理24 h有利于种子萌发;种子胚根的伸长随着秋水仙素浓度的增加也受到不同程度地抑制;秋水仙素对发芽种子胚芽的发育有一定的抑制作用。(2)0.15%以下浓度的秋水仙素有利于幼苗苗高的生长,高浓度秋水仙素抑制了幼苗的高生长,起到了明显的矮化作用。秋水仙素处理组的平均地径总体大于对照组(0.10%除外),0.05%浓度时,地径最大,在相同浓度内,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会不同程度地增加幼苗的地径,处理36h时,地径最大。秋水仙素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叶片形状,高浓度秋水仙素使叶片变大变宽,叶片深裂程度减小。(3)秋水仙素处理会降低幼苗叶片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随着秋水仙素浓度的增加,SOD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幼苗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整体呈上升的趋势,随着时间的延长,幼苗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逐渐减少;经过秋水仙素处理后,幼苗叶片的MDA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处理36h时,MDA的含量最大。(4)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其光饱和点大于对照组,低浓度(不大于0.10%)处理时光补偿点小于处理组,提高了洋紫荆对弱光的利用能力。处理组的洋紫荆的表观量子效率都增加,可以更好的适应弱光环境。0.05%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36h时,Fm值最大。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NPQ和ETR的值都随着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