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阿尔伯特·钦努阿卢莫古·阿契贝(简称钦努阿·阿契贝)是非洲现代文学史上一位不可或缺的人物,素有“非洲现代小说之父”的美誉。在阿契贝的创作中,种族、殖民、文化等方面的内容都占据重要位置,从中可梳理出其创作思想转变的主要路径和发展脉络。本文以反殖民主义理论与后殖民主义理论为依托,以文化研究与文本细读为阐释方法,以阿契贝的《这个世界土崩瓦解了》、《神箭》、《再也不得安宁》、《人民公仆》等为解读对象,对阿契贝从反殖民主义思想到后殖民主义思想的转化及其创作实践、文本表现做出探索,揭示其主要作品的创作成就、艺术价值、文化启示等深层寓意,从而进一步挖掘阿契贝思想与创作的丰富内涵。
论文主体部分包括三章,其中第一章分析阿契贝的反殖民主义思想在其文学批评与早期小说作品中的呈现。阿契贝的反殖民主义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非洲印象》这篇论文中。与大部分西方学者将《黑暗的心》视为殖民主义作品的看法不同,阿契贝指出,康拉德在这部小说中对黑人形象进行了扭曲和妖魔化,仍然是把黑人当作白人的陪衬物,带有浓烈的种族歧视色彩。此外,在阿契贝的早期作品中,其反殖民书写主要呈现于非洲人民对殖民统治的内部与外部的反抗之中。
论文第二章探讨阿契贝的小说创作思想从“反殖民”到“后殖民”的转变。非洲各国家于“二战”之后获得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但各国在语言、文化、宗教等方面却因长期割裂而无法统一。阿契贝出生在伊博族的基督教家庭,混杂的文化生活背景使他能够站在全局思考,既不陷入民族本质主义,也不被西方同化。面对非洲独立后存在的问题,阿契贝意识到一味地恢复非洲文明的美好传统并不能从根源上解决难题,因而他的思想开始由单一的“反殖民主义”向“后殖民主义”转变。阿契贝的后殖民书写同时从殖民者与被殖民者两个角度出发,意在质疑和拆解占统治地位的殖民话语。
论文最后一章探讨阿契贝小说创作的转变带给非洲国家的文化启示。在阿契贝与后殖民主义相关的小说创作中,非洲人民通过对殖民者的“模拟”来追寻个人的文化身份,从而达到从内部瓦解殖民文化权威,保留本土文明的效果;他还采用“逆写帝国”策略来客观展示白人形象,没有将殖民者一味地妖魔化,肯定殖民者的文化价值,拓宽非洲民族文化发展的空间;此外,通过书写西方文化与非洲文化的相似性,证明文化并无优劣之分,双方都不应成为文明进步的“样板”。在此基础上,本章论及“自我东方化”意识下非洲民族的发展困境,从而引出在尊重文化差异性的“第三空间”中,非洲民族文化是否能够获得全新意义与价值的思考。
在当今全球化的语境下,阿契贝的创作实践为中国等第三世界国家提供了积极的借鉴意义,他坚持在文化交融的空间里进行平等的交流沟通,以促成双方的共赢,也提醒了既要警惕西方世界的新型殖民陷阱,也不能忽略隐蔽性的文化入侵。
论文主体部分包括三章,其中第一章分析阿契贝的反殖民主义思想在其文学批评与早期小说作品中的呈现。阿契贝的反殖民主义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非洲印象》这篇论文中。与大部分西方学者将《黑暗的心》视为殖民主义作品的看法不同,阿契贝指出,康拉德在这部小说中对黑人形象进行了扭曲和妖魔化,仍然是把黑人当作白人的陪衬物,带有浓烈的种族歧视色彩。此外,在阿契贝的早期作品中,其反殖民书写主要呈现于非洲人民对殖民统治的内部与外部的反抗之中。
论文第二章探讨阿契贝的小说创作思想从“反殖民”到“后殖民”的转变。非洲各国家于“二战”之后获得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但各国在语言、文化、宗教等方面却因长期割裂而无法统一。阿契贝出生在伊博族的基督教家庭,混杂的文化生活背景使他能够站在全局思考,既不陷入民族本质主义,也不被西方同化。面对非洲独立后存在的问题,阿契贝意识到一味地恢复非洲文明的美好传统并不能从根源上解决难题,因而他的思想开始由单一的“反殖民主义”向“后殖民主义”转变。阿契贝的后殖民书写同时从殖民者与被殖民者两个角度出发,意在质疑和拆解占统治地位的殖民话语。
论文最后一章探讨阿契贝小说创作的转变带给非洲国家的文化启示。在阿契贝与后殖民主义相关的小说创作中,非洲人民通过对殖民者的“模拟”来追寻个人的文化身份,从而达到从内部瓦解殖民文化权威,保留本土文明的效果;他还采用“逆写帝国”策略来客观展示白人形象,没有将殖民者一味地妖魔化,肯定殖民者的文化价值,拓宽非洲民族文化发展的空间;此外,通过书写西方文化与非洲文化的相似性,证明文化并无优劣之分,双方都不应成为文明进步的“样板”。在此基础上,本章论及“自我东方化”意识下非洲民族的发展困境,从而引出在尊重文化差异性的“第三空间”中,非洲民族文化是否能够获得全新意义与价值的思考。
在当今全球化的语境下,阿契贝的创作实践为中国等第三世界国家提供了积极的借鉴意义,他坚持在文化交融的空间里进行平等的交流沟通,以促成双方的共赢,也提醒了既要警惕西方世界的新型殖民陷阱,也不能忽略隐蔽性的文化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