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延之与晋宋文学思想研究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guoxun37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对颜延之的相关研究,旨在考察六朝文学批评的重大命题。中国古典文学发展到魏晋南北朝,不仅文学体裁渐臻完备,文学概念与文学理论都有所发展完善,而且衍生了新的批评概念,如喻谢灵运诗“芙蓉出水”、颜延之诗“错彩镂金”等。对颜延之的研究,是对中国古典文学精神与艺术精神的透视。虽然现存的《颜延之文集》遗失了颜延之大部分作品,从《庭诰》等创作中仍能发现他的文学观,再反观钟嵘、刘勰对他的评价及萧统的选文标准,并结合他的创作及与陶渊明、鲍照、谢灵运等人的阐释比较,最终归结出他的文学思想,进而发掘颜延之与晋宋文学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乃至美学史上的地位。  本文的基本思路。颜延之不仅是位文学家,还是位文学思想家。适当采用现代阐释学的方法,将颜延之与晋宋文学放在历史、哲学、文学的视域中进行整体研究,在整体研究中注重文本分析和文本内证,对颜延之与晋宋文学进行全面阐释。全文共分为六大章:  第一章:导言。阐述论文研究的背景、意义及思路,其中涉及到“多维视域”中历史视域、哲学视域、文学视域等关键概念的界定,及对颜延之与晋宋文学相关研究文献的研究综述。  第二章:时代思潮与儒玄佛会通。分为时代思潮与士人命运、玄佛对话与经典视域两部分。以颜延之、谢灵运等为代表的文士命运,与晋宋之际特定时代的症候息息相关。晋宋之际在整个魏晋南北朝是一段值得深思的历史时期,它上承魏晋,下启南北对峙,极富时代意蕴。儒玄佛在晋宋之际并存,大部分文士都儒玄佛并修。在颜延之思想中,儒玄佛都占有一定比重,并呈会通趋向,这影响了他经典视域的构建。  第三章:多维视域中的颜延之。分为历史视域中的颜延之、哲学视域中的颜延之、文学视域中的颜延之三部分。从历史情境来看,颜延之有着丰富的人格层次与文化内蕴。在古典文化的早期,文史哲之间并无明确的分界,文学观念及审美取向常常隐藏在哲学与史学中。通过把颜延之放在多维视域即历史视域、哲学视域、文学视域等经典视域中考察,一方面着力于从大量的史料中理清与颜延之相关的问题;另一方面旨在探求一种新的视角来更深入地把握颜延之的人格境界及文学思想。通过考察发现,颜延之的思想及文学思想既具有某种经典的成分在内,也极具时代烙印。  第四章:颜延之文学思想研究。分为文学思想阐释、文笔观考论、“错彩镂金”考辨三部分。颜延之的文学思想体现在主体的哲学思辨中,他撰写的“庭诰”之文既是哲学思辨的结果,也是其文学思考的沉淀。第一节分宗经与事类、连类与比物、才性与情采三小部分。颜延之“宗经”的文学思想与其用事、用典繁密的创作趋向紧密相关;颜延之接受了时代思潮的影响,其“心”、“物”观念外化为“比兴”、“比德”、“神形”的艺术表达手法;颜延之的“情采”观包涵了三个层面的含义:动人富有滋味的情感;寓言、事典的修辞手法;富有音韵的雅言。第二部分是文笔观考论,通过对颜延之文笔观念的梳理,探讨其对文学审美性的识鉴。第三部分是“错彩镂金”考辨,考辨出“错彩镂金”也是颜延之文学思想的一部分。  第五章:颜延之与南朝文学批评。颜延之作为晋宋时期成就斐然的文学家,在南朝有着深远的影响。第一部分阐述颜延之与钟嵘诗学,分析颜延之在钟嵘诗学视域中的才性、诗风、诗法,最后归纳出颜延之的“错彩镂金”符合钟嵘“词采华茂”的美学标准,但不符合其“自然英旨”的诗学思想,所以被置入“中品”。第二部分分析颜延之与刘勰文论的关系,通过对他们文学观念中文道论、知音论、文采论的阐释,归纳出他们文学观念之间的渊源。第三部分阐释颜延之与萧统选学,在情采观、文体观、通变观三个层面进行分析,对他们的文学观念之间的关系进行总结。  第六章:颜延之与陶、鲍、谢之辨。把颜延之与陶渊明、鲍照、谢灵运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他们关照自然的方式有所差异,导致了不同的立文之道。颜延之与鲍照的文学创作以客体和才学为自己的形相,创作客体侵染了主体的才学而呈现给读者;陶渊明与谢灵运的文学创作以客体和自己为自己的形相,创作客体与创作主体相融而为主体的形相。在对自然的审美中,创作者是否能“得之于心”,取决于主体的才性。这也是陶渊明、颜延之、鲍照、谢灵运审美风格各有特色的原因。特别是通过颜延之与谢灵运的分析,发现颜、谢的创作特色,实际上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学艺术批评与美学思想的两种艺术精神。  结语:对颜延之的再思考。颜延之以儒学为本,重后天“功夫”修炼的艺术境界,发展了“错彩镂金”、北宗的艺术精神。把颜延之与晋宋文学置于古典文学、美学传统的审美源流上考察,发现颜、谢诗歌的艺术风貌实际是关涉到古典文学批评与美学思想的两个传统问题,即“芙蓉出水”、南宗的艺术精神与“错彩镂金”、北宗的艺术精神。后世的文学批评、美学思想一直是对这两种传统的承继。这在古典文学批评史、美学史中是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
其他文献
目的调查了解山东、甘肃、湖南省2007年水痘发病率。方法山东、湖南、甘肃省各选择1个城区街道和1个乡进行入户水痘发病率调查,研究对象是所选择街道、乡的所有≤14儿童及200
将微波等离子推力器 (MPT)应用于“东方红三号”(DFH 3)卫星的推进子系统 ,完成其轨道转移和南 北位置保持任务。建立了卫星任务和系统优化计算模型 ,采用遗传算法对卫星轨
新课程理念不仅改变了原有的教学方式,还改变了原有的教学模式。更重要的是改变了原有的教学理念,新课程理念要求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全方位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为社会输送具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关于2014年换发新闻记者证的通知》(新广出发[2014]59号)的规定和要求,我刊已对拟领取新闻记者证人员的资格进行了严格审核,现将拟领取新闻记者证
在今人的观念中,书名为书籍不可或缺的一部份,但在先秦时期却并非如此,据余嘉锡《古书通例》,周秦、西汉“古书多无大题”。然则,书名是如何从无到有,成为书籍的必要项?在这一发展过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国外语言学界对外语写作中教师的书面纠错性反馈进行了一些研究,但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针对汉语写作的研究非常少。现实中,从事这一课程教学的教师们的丰富经验没有得到及时总结
中国现代新诗在译诗的影响下逐渐架构起了自己的文体形式和审美观念。因此,研究现代译诗与中国新诗文体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本报告将从如下方面展开讨论:  第一章
本文沿着顾颉刚先生开创的路子,在乐府记载文献的变化方面,探讨了朝廷乐府,民间乐府,文人乐府从徒诗到乐诗,以及从乐诗到徒诗的不同变化轨迹。并指出二者分别在“高雅文献”与“乐
梅娘是1930年代中后期至1940年代中期活跃于东北、华北沦陷区文坛的一位颇有影响的女性作家。她成名于东北沦陷区,最终在华北沦陷区文坛取得她个人创作的最高成就。后一个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