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α调控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增殖与侵袭的分子机制研究

来源 :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ven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甲状腺癌是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发病率持续上升,发病年龄日益年轻化的内分泌相关恶性肿瘤,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ncer,PTC)占所有甲状腺癌类型的80%以上。PTC的男女发病比例约为1:3,女性青春期后发病率急速上升,绝经后又迅速回落。PTC这一流行病学上的适龄女性偏好与内源性雌激素分泌水平的变化一致,凸显了雌激素信号通路对其发生发展的重要影响。雌激素受体α(estrogen receptorα,ERα)不仅是人体发育第二性征的调控枢纽,同时也是人体内分泌相关恶性肿瘤发生与进展的重要调节因子。共激活因子不仅是ERα活性的重要调节机制,同时也是靶向ERα通路的重要干预策略。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EDC)是一类可对内分泌系统造成不良影响的化学污染物。部分EDC具有雌激素样效力,可与ERα结合,因此被视为PTC的潜在致病因素。氨基苯酚是精细化工中间体,主要用于药物、染料及显影剂的制造,氨基苯酚因其可抑制胰岛素释放而被列为EDC。为了阐明ERα与PTC的关系以及进一步明确PTC发生发展中的分子机制,本文将从以下两个部分进行阐述:第一部分氨基苯酚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背景及目的:雌激素可与细胞核内的受体(主要为ERα与ERβ)结合,以雌激素反应元件(Estrogen response element,ERE)依赖或不依赖的形式调控靶基因的表达;雌激素还可与细胞膜上的受体(主要为GPR30)结合,导致激酶活化,从而快速激活相关信号通路。氨基苯酚是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EDC)的一种,具有雌激素样效力,可与ERα结合,可上调人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BHP10-3中ERα/ERβ及GPR30的表达水平,并快速激活PI3K-m TOR信号通路,起到促增殖作用。但是,目前EDC与甲状腺癌相关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尚无流行病学与临床证据的数据支持,仅有少量细胞与动物实验结果。本研究的目的是从基因、蛋白、细胞及动物层面探索EDC对人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发展的影响,探索避免EDC暴露对预防甲状腺癌的意义,并且为甲状腺癌的治疗靶点探索新的路径。方法:本研究在基因层面,通过荧光素酶报告基因与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技术分别分析了氨基苯酚与ERα结合ERE能力与ERα在CTSD基因(ERα靶基因,编码组织蛋白酶D)启动子区募集的影响;在蛋白质层面,通过SDS-PAGE与Western blot检测了氨基苯酚对Cyclin D1表达水平的影响;在细胞与动物层面,通过构建皮下异位移植瘤小鼠表明了氨基苯酚对人PTC细胞BHP10-3体内增殖的影响。结果:本研究探索氨基苯酚可在人PTC细胞BHP10-3中剂量依赖地提高ERα的转录因子活性:诱导ERα结合ERE,增加ERα在CTSD基因启动子区的募集,上调Cyclin D1的表达水平,最终促进BHP10-3细胞的体内增殖。氨基苯酚的激素样效力可被ERα的阻断或敲低显著抑制。结论:本研究结果初步扩展了对EDC在PTC发生发展中作用的理解,探索了氨基苯酚在PT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与机制,提示了避免氨基苯酚暴露的必要性,并表明了ERα可能是PTC临床治疗的潜在靶点。第二部分mi R-3652/PES1通路调控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增殖的机制研究背景及目的:PES1是一种包含乳腺癌相关基因(Breast cancer–associated gene 1,BRCA1)羧基端结构域(BRCA1 C-terminal domain,BRCT),具有转录因子活性的核仁蛋白。微小RNA(micro RNA,mi Rs)是一类重要的非编码RNA,由RNA聚合酶II(RNA polymerase II,RNA Pol II)负责转录,能够通过序列特异性的方式识别目标基因m RNA的3’末端非翻译区(3’UTR,3’Un-translation regions)中的mi RNA的结合位点。mi Rs与m RNA相互识别后,能够诱导Dicer将mi Rs目的基因m RNA降解,此过程便是转录后基因表达沉默(Post-transcriptional Gene Silencing,PTGS)。利用生物信息学工具进行分析,能够预测出潜在作用于特定基因的mi RNA。将mi R克隆至相应表达载体再包装为病毒颗粒,转染恶性肿瘤细胞能够通过抑制原癌基因、癌基因发挥抗肿瘤作用。该研究基于ERα的重要共激活因子PES1的功能与作用机制,旨在揭示mi R-3652/PES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中调控ERα的作用及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使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技术检测PES1对ERα转录因子活性的影响;使用定量PCR、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检测ERα、PES1以及ERα下游基因Cyclin D1在细胞及组织中的表达;使用免疫共沉淀(Immunoprecipitation,IP)技术确定PES1与ERα的相互作用;使用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Ch IP)检测ERα在其下游基因启动子区的募集作用;收集甲状腺来源组织标本,从标本中分离得到患者来源的肿瘤细胞(Patient-derived cells,PDCs)并培养现有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系BHP10-3;利用在线生物信息学工具mi RDB(mi RNA data base)预测作用于PES1的mi RNA:mi R-3652;使用真核细胞转染实验、蛋白免疫印迹实验以及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对mi R-3652作用于PES1的靶标确证研究;使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定量PCR、蛋白免疫印迹、染色质免疫共沉淀等技术检测mi R-3652对ERα信号通路的影响,同时构建PES1的突变体确定mi R-3652作用的特异性;使用细胞集落形成(平板克隆实验)、Transwell实验以及裸鼠成瘤实验等确定mi R-3652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体外增殖、体内增殖作用的影响;使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等相关性分析。结果:(1)PES1能够与ERα相互作用、上调ERα的转录因子活性并促进ERα在其下游基因启动子区的募集作用;(2)在BHP10-3细胞中过表达PES1能够促进细胞的增殖作用、促进细胞的体外转移与侵袭作用;(3)mi R-3652能够通过作用于PES1的3’UTR区域,抑制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BHP10-3的增殖作用;(4)在甲状腺来源组织中,PES1的表达水平与ERα下游基因Cyclin D1的表达正相关;mi R-3652的表达水平与PES1的表达负相关、与ERα下游基因Cyclin D1的表达负相关。结论:本研究立足于ERα这一甲状腺癌新的干预靶标与调控枢纽,着眼于PES1这一ERα的重要转录激活因子与ERα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中的相互作用,筛选得到mi R-3652这一潜在作用于PES1的mi RNA分子并进行了靶标确证研究,不仅在临床标本中明确了相关分子表达的临床意义,并利用多个层面上的研究技术(包括生化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细胞生物学技术、动物实验)进行相关研究,最终确定PES1与ERα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中的相互作用:PES1能够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中上调ERα的转录因子活性、促进ERα在其下游基因启动子区的募集作用;并发现mi R-3652是潜在作用于PES1的微小RNA分子(micro RNA),明确了其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中的作用:mi R-3652能够通过作用于PES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中下调ERα通路的活性,抑制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的增殖作用,最终发挥抗肿瘤活性。
其他文献
目的1.CX3CL1(趋化因子CX3C的配体1)RNA干扰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包装和鉴定。2.构建SD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MCAO),检测注射BMSCs、被p LVX-sh RNA2-CX3CL1慢病毒感染的BMSCs和生理盐水这三组大鼠脑卒中缺血区促炎型(Iba+TNF-α+)及抗炎型的小胶质细胞(Iba+CD206+)。3.明确移植的BMSCs可否逆转抗炎型、促炎型小胶质细胞在脑卒中缺血区的分
学位
研究目的:构建区分表现为磨玻璃结节(Ground-glass opacity nodules,GGO)的良性病变和早期肺腺癌病变、肺腺癌浸润前病变和浸润性病变、不同病理亚型的浸润性腺癌病变以及不同驱动基因突变状态肺腺癌病变的影像组学模型,并同临床和影像学参数模型及CT(computerized tomography,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定量参数模型进行比较,来探讨影像组学模型在上述方面的诊断效能和
学位
目的研究外周血标志物肺免疫预后指数(lung immune prognostic index,LIPI)、基线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及其前后变化与程序性死亡分子-1(programmed death-1,PD-1)抑制剂疗效及预后的关系,为筛选实体瘤免疫治疗获益人群,提高PD-1抑制剂治疗实体瘤的疗效提供优化策略。方法1.第
学位
微波消融治疗肝内良恶性病灶的疗效已被医师和患者广泛认可,尤其因具有微创、保留更多肝脏组织、激活免疫反应等优势,成为肝内恶性病变综合治疗中的重要一环。但是围绕整个治疗过程,医师经验和技术对治疗技术有效率和患者预后有很大的影响。本研究我们关注损毁范围内病灶残骸的特征影像学表现和消融损毁范围的预测,希望通过图像配准的方法,提供消融后病灶残骸图像表现的证据;训练深度学习模型改进现有术前规划消融范围模型,提
学位
背景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是老年患者围术期常见的脑功能相关并发症。除年龄为独立危险因素外,麻醉药物也是影响认知功能的重要因素。目前丙泊酚是最常用的静脉麻醉药,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种检查、短小手术。但是对于高龄患者,由于疾病需要进行多次的检查与治疗,这样老龄患者会面临多次静脉麻醉。既往研究相继报道了丙泊酚对认知的保护作用,但多
学位
背景食管鳞癌的发病率为恶性肿瘤的第七位,其死亡率为恶性肿瘤的第六位,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健康和生命。由于缺乏早期诊断的分子标记物,发现时多处于晚期,其5年生存率仅为15-20%左右。食管鳞癌的发生具有地区聚集的特点,尤其是在河南省、山西省和河北省交界的太行山地区呈现明显高发趋势。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人们发现DNA损伤修复(DDR)系统的功能失活在许多肿瘤中频繁发生,可达40-50%。Wnt、PI3K和
学位
第1章同胞HLA全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供者淋巴细胞输注预防高危急性白血病复发目的复发是高危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可用于预防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复发。本研究旨在分析同胞HLA全相合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MSD-HSCT)后预防性DLI在高危AML患者中的安全性及疗效。对象和方法对2016年6月至201
学位
我国肝癌5年生存率为10%-13%仅稍高于胰腺癌,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作为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最主要病理类型,约占PLC的75%-85%,而位居第二的胆管细胞癌(cholangiocarcinoma,CHOL)约占10%-15%[1]。随着免疫治疗开启了肿瘤治疗的新纪元,寻找HCC治疗新靶点和预后标志物变得尤
学位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测量股骨颈扭转角(Femoral Neck Torsion Angle,FNTA)和股骨颈峡部(Femoral Neck Isthmus,FNI)横断面的形态学参数,论证FNI横断面的形态;创建并论证三枚螺钉平行排列固定股骨颈骨折时最理想的空间构型,论证股骨距螺钉(Femoral Calcar Screw,FCS)的安全位置,并通过有限元分析和生物力学分析对理想空间构型和传统
学位
研究背景和目的:中国2型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人群的患病率呈现快速增长趋势,糖尿病及多种并发症不仅严重威胁人民健康,也大大增加了社会经济负担。如何尽早、有效地管理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患者,以延缓糖尿病进展,阻止糖尿病并发症出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在于遗传与环境因素间的相互作用,其中肠道菌群是关键的环境决定因素之一,具有可变性和可调控性,对于糖尿病的防控意义重大。调节肠道菌群已经成为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