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间的农民:山西孝义“两居”农民的生活方式研究

来源 :云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se_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提出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关于“城乡融合”和“产业融合”的理念,既是为破除历史遗留下来的城乡二元体制,也是为“复兴农业、搞活农村、惠及农民”的机制并进一步实现城镇现代化建设的策略。其中,王春光等学者认为在县(市)区域内已经产生了一个新型的城市融合关系,即“非城非乡”或者说“又城又乡”双向流动的“城乡两栖”新关系。笔者的所在家乡,在中国农村振兴大热潮下也产生了中国早期的“城乡两栖”农业,现今发展为了穿梭在城市(镇)与乡村间的“城乡两居”农民。因此,本文基于“主体类型”的研究视角,通过实证研究山西孝义“两居”农民群体的生活故事,观察农民在国家政策背景下选择城乡“两居”生活的行动轨迹,整理“城乡两居”生活下不同农民群体的生活作息和行动逻辑,从而加深对新型“两居”乡村的内生秩序和“两居”农民美好生活的理解,为建立良好的乡村治理模式,提供一个丰满的具有本土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个案。由此,本文以农民主体在城、乡间的“两居”生活样貌为主要阐释线索,共分为五章节内容。从第一章开始描述孝义区位、人口和历史概况,第二章对早期的“两栖”农民、现今的城乡“两居”建设成果和农民个案情况进行了概述,同时介绍了城乡间的“职业人”代表“环卫工”和“邮递员”的真实生活境况。第三章引出“村—城”的老年、中年和青年夫妻群体面对养老、家庭维系和生计婚嫁作出“两居”生活选择的故事,描绘了老年夫妻群体提前适应“两居”、中年夫妻群体奋斗达成“两居”、青年夫妻群体迭代整合“两居”的生活方式、行动逻辑与价值追求,第四章阐述了同村的农民、村社和镇党委抓住“好时机”并迎来了新生活和新服务以及半移民的村际异乡人对“两居”生活的“孤独感”,第五章以帕森斯AGIL模型的理论范式深入剖析使得农民成功借助于“两居”生活拓宽了村、城场域的双向流动,转换了由“耕作”到“分工”的生存规则和调和了由“农民”到“工人”的角色身份,以及探索出了本土的城乡融合之路。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农民在“两居生活”中的行动并不同于“村改居”、造镇运动中的政府组织的集体行动,而是一种综合了“结构—行动”的个体自主的社会行动。“两居”农民从乡村熟人社会进入到城市(镇)半熟人社会,这个过程既包含了居住、工作等空间位置的改变,还包含了角色转换、文化变迁的再社会化过程。其中,农民追求“城乡两居”的生活是适应也是抵御城乡结构变迁过程中出现不确定性风险的物化表现。城乡“两居”农民来回穿梭在村城间的公共领域是个体因素与社会因素相互型塑的过程。新生代农民“两居”市民化起到了连接大中小城市和农村之间的纽带作用,这也是实施我国城乡融合发展战略的内在机制。总的来说,“城乡两居”农民的市民化是能动主体和社会制度相互影响的结果,是农民自主化城乡生活与乡村振兴中城乡互惠共赢的结果,是城乡二元对立到城乡融合发展的升华。本文“城乡两居”的主体在城市与乡村两部分中维持一定平衡的表现,揭示出乡村振兴的政治大条件—城乡“两居”农民的自主选择—城乡融合生活之间的内在关联逻辑。
其他文献
近年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常有发生。自新型冠状病毒爆发以来,由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可知,截止2022年5月17日,已报告确诊病例5.19亿例,死亡人数超过626万人。新冠肺炎疫情给民众造成了极大的经济压力,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与生命健康。暴露在疫情风险中的个体因缺乏应对病毒感染的能力,生理健康与经济状况遭受冲击,表现出较为显著的社会脆弱性特征。此外,在性别、年龄、种族、家庭、制度等因素交叉影
学位
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国际形势的转变,以及2020年世界范围内新冠疫情的影响,我国的进出口受到了很大的挑战,投资市场达到饱和状态,促进经济发展的三辆马车之一的消费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动力源泉。根据相关研究表明,人口年龄结构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人口年龄结构对居民消费率究竟存在正向的促进作用还是抑制作用,一直以来是存在争议的,因此,研究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口占比变动对居民消费率的影响
学位
在人口普查结束之后,要评估其登记质量。通常的办法是抽取样本,对实际人数进行估计,再用其估计值减去普查登记人数,作差得到人口普查净误差。目前,双系统估计量是估计人口普查净误差的主流方法。但是,当今中国和其他许多国家政府统计部门在构造双系统估计量时存在未对总体人口等概率分层;没有利用合理的方法处理移动人口;未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计算双系统估计量的抽样方差,未估算双系统估计量的交互作用偏差等问题。针对上述
学位
铁路公安乘警是人民警察的一个警种,是铁路列车上具有武装性质的治安行政执法力量,也是最能集中反映铁路警察形象的重要警种之一。随着中国铁路飞速发展,铁路规模在逐渐扩大,促使乘警工作任务加重。近年来,列车上旅客霸坐、高铁扒门事件频发,在网络上不断发酵,乘警工作模式中暴露出的问题也愈加明显,执法实务中面临诸多问题,比如:单警作战、点多线长、空间狭小、警力缺乏、执法理念观念缺乏、执法者素质参差不齐、执法规范
学位
目前我国的新冠疫情在国内大部分地区已经得到了较好的控制,但为了做到未雨绸缪,将新冠的传播进行有效阻断,教育部大力推行线上教学模式,做到“停课不停学”。一方面,由于此次疫情的反复性和高度不确定性,老年大学为老年学员开展有效的在线课程已不是为了解决燃眉之急的暂时性措施,更应成为老年大学课程发展的新常态。另一方面,根据2016-2020年对老年人教育发展的规划文件,在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的今天,开展老年人
学位
华德福是在全球很有影响力的教育品牌,1919年由教育家鲁道夫·斯坦纳在德国斯加图特创建,他力求以人智学理论为基础,以培养自由而全面的人为目标,通过教育为社会的发展寻求一条出路。华德福教育理念深受席勒美育思想影响,其教育实践也与审美教育路径高度契合,本论文由此入手,在朔源华德福教育理念,调研中国华德福学校实践状况的基础上,探究华德福审美教育的本土化问题,亦即在中国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如何洋为中用、因地制
学位
警察作为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不但起到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作用,也直接推动了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是中国社会近代化的重要表征。中国的警察制度是在西方警察制度的影响下建立的,因中国传统封建制度的发展特征与近代警察制度的建设要求相悖,要想在短时间内在中国培养新式的职业警察,必须依靠警察教育,这就显示出警察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近代云南的警察教育与警察制度相伴而生,经历了长时间的摸
学位
在1937年至1945年的八年抗战时期,我国各级各类教育遭到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严重破坏,然而云南因地处大后方,并未受战争的直接影响,在这种山河破碎的现实困境下,云南省中等教育竟表现出数量上的逐渐增加和质量上的有所改善的难能可贵之发展,其中以私立中学的发展尤为明显,而昆明作为云南的省会,其私立中学发展一定程度也能代表整个云南的私立中学概况,探究抗战时期昆明私立中学的发展对于了解近代云南教育发展有着
学位
中等职业教育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基础一环,教育部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鼓励职业教育部门和职业学校办好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发挥以赛促教促学的引领作用。各地中职院校也积极参与相职业技能大赛,并希望借此促进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基于此,本文以“以赛促学”教学模式在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客户服务》课程中的应用为例探索职业技能大赛与日常教学方式及专业课程内容结合的应用方法
学位
作为抗战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妇女刊物之一,《妇女生活》办刊近五年半,历经抗日战争初期和全面抗战时期。《妇女生活》前身是《妇女园地》,作为《申报》副刊星期天版面,后因局势艰难暂行停刊并立即出版《妇女生活》,在妇女刊物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妇女生活》充分发挥了中国共产党动员妇女抗战的宣传媒介和政治职能,凝聚了妇女界的抗日救亡力量。它不仅与中国共产党保持密切联系,传达党的指令、方针、政策,而且组织动员妇女参加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