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IgA肾病临床表现肾脏病理分级及中医辨证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天津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33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分析总结原发性IgA肾病临床表现、肾脏病理分级与中医辨证之间的相关性,发掘原发性IgA肾病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及特点,以期为优化该病中医辨证体系、建立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及疗效评估体系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方法:依照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收集自2015年9月1日起至2020年9月1日间,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病科门诊治疗或肾病科病区住院治疗的原发性IgA肾病患者的病历资料信息,共106例。依照患者就诊时所采集的中医四诊信息,对患者进行辨证分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肾穿刺活检病理报告、生化指标等信息,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总结归纳获得的信息,建立数据库,并统计分析。研究结果:1.一般资料:在106例原发性IgA肾病的患者中,男性原发性IgAN患者共50例,占47.2%;女性患者56例,占52.8%。男女患者的比例为1:1.12。患者发病年龄最小者18岁,年龄最大者70岁,18-44岁为原发性IgA肾病高发年龄段,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为38.47±13.38岁。多数患者体检发现本病,上呼吸道感染为主要诱因。2.中医症状体征分布:患者出现的中医症状体征共63个,其中最常见的10个中医症状体征按出现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泡沫尿、乏力、腰痛、寐差、腰酸、水肿、口干、纳少、头晕、胸闷。3.中医证型分布:中医主证为脾肾阳虚证的患者最多,占41.5%;中医兼证中水湿证患者最多,占26.4%。4.肾脏病理分级分布:IgAⅢ级患者最多,占54.7%;余下依次为IgAⅣ级(29.2%)、IgAⅡ级(11.3%)、IgAⅠ级(2.8%),IgAⅤ级(1.9%)。5.中医证型与患者性别相关性分析:中医主证中男性和女性患者中都以脾肾阳虚证多见。中医兼证中男性和女性患者中都以水湿证多见。中医各证型间的性别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中医证型与肾脏病理分级的关系:中医各个主证中均为IgAⅢ级患者多见,中医兼证中,水湿证、寒湿证、血瘀证、浊毒证、湿热证中IgAⅢ级患者多见,肝郁证、痰湿证中IgAⅣ级患者多见。中医证型与肾脏病理分级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7.中医证型与临床生化指标的相关性:中医主证中,脾肾阳虚证组的患者的血肌酐水平高于肝肾阴虚证组(P<0.05)。中医兼证中,湿热证组白蛋白小于肝郁证组(P<0.05)、寒湿证组(P<0.05)、痰湿证组(P<0.05)、浊毒证组(P<0.05),水湿证组的患者的白蛋白小于痰湿证组(P<0.05)。肝郁证组免疫球蛋白A小于痰湿证组(P<0.05)、血瘀证组(P<0.05),湿热证组免疫球蛋白A小于痰湿证组(P<0.05),浊毒证组免疫球蛋白A小于寒湿证组(P<0.05)、湿热证组(P<0.05)、痰湿证组(P<0.05)、血瘀证组(P<0.05)以及水湿证组(P<0.05)。中医证型与其他生化指标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原发性IgA肾病的患者中,男女患者的人数比例为1:1.12,男性患者人数少于女性患者。原发性IgA肾病患者的发病年龄最小者18岁,最大者70岁,18-44岁为原发性IgA肾病高发年龄段,平均年龄为38.47±13.38岁。多数患者体检发现本病,上呼吸道感染为主要诱因。2.患者出现的中医症状体征共63个,其中最常见的10个中医症状体征按出现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泡沫尿、乏力、腰痛、寐差、腰酸、水肿、口干、纳少、头晕、胸闷。3.中医主证为脾肾阳虚证的患者最多,占41.5%;中医兼证中水湿证患者最多,占26.4%。4.原发性IgA肾病患者的肾脏病理分级中,IgAⅢ级患者最多,占54.7%。5.中医证型间性别分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型间肾脏病理分级分布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中医主证中,脾肾阳虚证组的血肌酐水平高于肝肾阴虚证组(P<0.05)。7.中医兼证中,湿热证组白蛋白小于肝郁证组(P<0.05)、寒湿证组(P<0.05)、痰湿证组(P<0.05)、浊毒证组(P<0.05),水湿证组白蛋白小于痰湿证组(P<0.05)。肝郁证组免疫球蛋白A小于痰湿证组(P<0.05)、血瘀证组(P<0.05),湿热证组免疫球蛋白A小于痰湿证组(P<0.05),浊毒证组免疫球蛋白A小于寒湿证组(P<0.05)、湿热证组(P<0.05)、痰湿证组(P<0.05)、血瘀证组(P<0.05)以及水湿证组(P<0.05)。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三位一体”疗法治疗抑郁发作肝气郁结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受试者分成3组,即三位一体组、西药组、三位一体联合西药组。西药采用氟西汀分散片,三位一体疗法即整合了针灸、中药及中药穴位离子导入三种干预方式的治疗方法。治疗周期为28天。治疗前后均需对患者采用临床疗效总评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及中医证候量表进行评估。结果:1.病例纳入情况:共有106例患者
目的:1.总结中医古籍脾虚证相关内容,探究脾虚证的内涵以及相关证候分类以及方药。2.在中医上工“知”病的理论基础上研究脾虚证病机演变过程中的阶段分期。3.根据脾虚证病机演变过程,研究脾虚证临床不同分期的证治应用。方法:1.通过重点阅读和理解《黄帝内经》中关于脾脏生理功能、经络理论以及病因病机等相关篇章,根据脾脏的生理以及病理表现,从中医整体观思想对脾虚证的形成过程、病因病机以及证候特征进行解释。2
研究目的探寻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中医证型与西医肾脏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深入研究特发性膜性肾病的发病机理和中医辨证论治体系,以期能够优化特发性膜性肾病的诊疗方案,为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和疗效评定提供依据。研究方法按照纳排标准收录自2015年9月至2020年9月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病科住院及门诊治疗,经肾活检确诊为特发性膜性肾病的患者153例,根据患者的一般情况、中医四诊信息与病理报告及
目的:研究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合并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T2DM)患者中医证候、临床特征及肾脏病理特点的相关性,分析探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和非糖尿病肾病(non-diabetic renal disease,NDRD)的临床预测因素,以期为临床更好的诊疗此类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目的探索养阴舒心方(YYSXF)治疗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HFp EF)的效应机制。方法纳入23例HFp EF患者,加载养阴舒心方治疗14天。入组时及治疗结束时均采集空腹肘静脉血液样本并进行经胸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和心肺运动试验。对血浆脑钠肽(BNP)、峰值摄氧量(Peak VO2)、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斜率(V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化疗所致恶心呕吐(chemotherapy-induced nausea and vomiting,CINV)文献和临床证据的前瞻性分析,整理出中医证型、证素及其症状分布特点;探究不同方案、不同类型及不同程度CINV的中医证候异同;客观分析CINV的人群特征,探讨CINV发生发展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客观、规范的联合中医药防治CINV提供应用性参考。方法1.文献研究整理中医、中西医结合
目的通过血清中IL-33水平、肺功能、哮喘症状控制量表(ACTTM)、哮喘生存质量量表(AQLQ)等指标评价穴位贴敷治疗慢性持续期哮喘患者的临床疗效,希望能找到一种中西结合、有效实惠的支气管哮喘控制方法。方法根据纳排标准纳入我院呼吸内科门诊使用福莫特罗/布地奈德复方吸入制剂但未完全控制的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40例,根据年龄、性别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试验组,另一组为对照组,试验组使用穴位贴敷治疗+福莫
目的:通过文献整理及临床疗效对比,分析“血-脉-心-神”一体观假说辨治稳定性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可行性及优势,探讨从寒热两端辨证治疗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起效机制,并为温阳通络、活血解毒法治疗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参考国内外文献,明确目前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进展,探讨应用“血-脉-心-神”一体观假说指导辨治稳定性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理论基础,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出发
目的:观察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研究理化指标在不同证型分布间的差异,寻找影响证型分布的危险因素,建立理化指标与中医证型相结合的判别模型。方法:收集2020年2月至2020年12月期间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且有高血压及2型糖尿病诊断的患者279例,研究人员使用统一的调查问卷收集患者的一般情况、中医四诊信息及理化检查数据,通过分析中医症状体征,判别中医证型,进行数据处理,研
目的:(1)从人群基本情况、治疗情况、症状改善情况、不良并发症、住院天数方面,探究脑梗死静脉溶栓后失语患者总体人群基本情况;(2)探讨中医证型、发病节气针刺介入时期等影响因素,与脑梗死静脉溶栓后失语患者针刺治疗预后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基于临床诊疗病例的回顾性研究,将来源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于2018年9月1日至2020年9月31日期间所有脑梗死后失语,并曾在发病后经过静脉溶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