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香酸离子交换树脂的设计合成及吸附行为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cq24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芳香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和有机合成中间体,其废水具有水量大、浓度高、无机盐含量高、毒性大、可生化性差等特点,常规废水处理技术很难奏效。离子交换法对于去除废水中的芳香酸有较好的效果,但长期以来离子交换树脂功能基的选择一般依赖于传统经验,缺乏必要的理论指导。本文尝试利用计算化学方法,采用GAUSSIAN 09软件模拟计算不同功能基团的大孔阴离子交换树脂与苯磺酸、苯甲酸和苯酚的相互作用,比较吸附质和树脂结构单元复合物的能量及NBO电荷的转移趋势,探讨其相互作用的强弱,用于研究其作用和机理指导树脂合成。以此为依据合成树脂进行吸附性能测试实验,研究了 pH值、温度、盐含量、时间等因素对树脂吸附性能的影响。软件计算结果表明,6.31g(d,p)基组、LC-WPBE方法适合此模型计算;树脂吸附上述芳香酸均为1:1结合;同种树脂对苯磺酸、苯甲酸和苯酚的吸附结合能依次降低,不同树脂对同一芳香酸的结合能也有所差异;吸附苯磺酸主要是静电作用,吸附苯酚主要是氢键吸附,吸附苯甲酸的作用力介于氢键和静电作用之间;硫酸根离子和树脂的结合能大于苯磺酸、苯甲酸和苯酚,可预见硫酸根离子对芳香酸存在较强的竞争吸附作用。静态吸附实验结果表明,苯磺酸、苯甲酸最佳吸附pH为2-4,苯酚在pH小于9时的吸附量稳定且较高,大于9后迅速降低;树脂对苯磺酸,苯甲酸和苯酚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为自发进行的放热过程;共存的高浓度SO42-对树脂吸附苯磺酸、苯甲酸和苯酚的负面影响依次降低,仲胺树脂抗盐性强于叔胺树脂;准二级动力学模型适合描述树脂吸附三种芳香酸的过程,且吸附苯酚的速率大于吸附苯磺酸和苯甲酸;苯磺酸-苯甲酸的复合体系中,苯磺酸占吸附主导地位,其与苯甲酸的吸附选择系数在20-100;苯磺酸-苯酚体系中,苯磺酸占吸附主导地位,且各树脂的吸附选择系数在20-30之间;苯甲酸-苯酚体系中,苯甲酸吸附占主导地位,苯酚基本不吸附,分离系数最高达到2000以上。静态脱附实验结果表明,用NaCl水溶液脱附时,脱附率大小顺序为苯磺酸>苯甲酸>苯酚,用乙醇脱附时,脱附率顺序为苯酚>苯甲酸>苯磺酸,进一步证实了三种芳香酸吸附的机理有所不同。动态吸附实验结果表明,Bohart-Adams模型对动态吸附实验数据有较好的拟合效果,约550-600分钟出水浓度为原浓度的一半。利用计算机辅助模拟计算,有助于指导离子交换树脂合成时功能基化试剂的选择和吸附作用机理分析,可为废水中芳香酸的选择性分离材料的设计合成提供一条有效途径。
其他文献
类沸石咪唑酯骨架结构材料(Zeolitic Imidazolate Frameworks ZIFs)是以过渡金属和含咪唑基配体构筑的具有沸石拓扑结构的一种新型多孔晶体材料,结构呈现多样性和新颖性,具有
所有细胞中都存在着本底水平的自噬来维持稳态,通常自噬作为一种保护机制可使胁迫状态下(如营养剥夺)的细胞得以存活。然而,近些年来研究表明,自噬也可以作为一种非凋亡形式
第一部分颈静脉孔周围重要骨性结构间的测量目的:观察颈静脉孔周围重要的骨性结构及重要结构间的解剖关系,分别测量颅内和颅外重要结构间的距离,为处理颈静脉孔区沟通性肿瘤
随着微电子器件不断向小型化、多样化和高频等方向发展,器件内部过大的热流密度对其使用寿命和工作稳定性带来了不可忽略的影响。因此,寻求具有低热阻和高热导率的散热材料具
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又称非酯化脂肪酸(nonestesterified fatty acid,NEFA),是类脂代谢物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油脂生产和储存过程中,甘油三酯的水解会产生FFAs,容
多能级原子系统中的量子相干和干涉效应能够引起许多有趣的光学现象,例如:电磁感应透明(EIT)、无反转激光(LWI)、相干布居捕获(CPT)、光学双稳(OB)等等。由于光学双稳在全光
随着“云时代”的到来以及家庭通信带宽的大幅度提高,互联网技术逐渐进入家庭网络,“智慧家庭”成为下一个蓝海市场,越来越多的产品研发者聚焦到智慧家庭领域。鉴于目前国内
贵金属纳米结构支持的表面等离激元能够在纳米尺度上实现对光场的有效操控,因而获得了十分广泛的关注。在贵金属纳米体系中,表面等离激元共振效应对于结构的形状和尺寸,环境
在生物防治体系中,捕食螨生活类型的划分对其针对性应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但生活类型的划分没有统一的标准,故无法对新发现种类进行准确、快速的划分。捕食螨用口器(颚体)进
研究背景和目的全世界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的趋势,加快肿瘤病因和发病机制的研究以及探索有效的肿瘤治疗新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利用转基因技术建立人类肿瘤疾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