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正化瘀法治疗SPID慢性盆腔痛(肾虚血瘀型)的临床研究

来源 :上海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wenqi651182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本课题旨在观察扶正化瘀法治疗SPID慢性盆腔痛的临床疗效和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为中医药治疗该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方法,收集上海市中医医院妇科门诊符合纳入标准SPID慢性盆腔痛患者64例。治疗组32例,服用“扶正化瘀汤”,对照组32例,服用“血府逐瘀胶囊”。28天为一疗程,连续服药3个疗程。记录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局部体征评分、NRS评分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统计分析数据,综合评价两组药物的临床有效性。  结果:  1.中医证候和局部体征疗效:治疗组中医证侯总有效率为7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3%;治疗组局部体征总有效率为8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NRS评分: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血液流变学指标:两组治疗后全血粘度低切、全血粘度高切、血浆粘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扶正化瘀法可以改善肾虚血瘀型SPID慢性盆腔痛的中医症状和局部体征,降低NRS评分,具有缓解疼痛和调节体虚症状的作用。  2.扶正化瘀法通过降低全血粘度低切、全血粘度高切、血浆粘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降低血液聚集性,增加血液流变性,改善血液的高粘滞状态。
其他文献
本课题通过对古今文献的整理分析、历代医家的观点汇总,从理论基础、临床价值、社会意义等多个角度探讨了“脾胃为後天之本”理论在中医养生康复学中的重要指导意义和部分具
目的:  观察评价青雄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进展期(血热证)的疗效及其安全性。  方法:  将2014年9月至2015年3月,2015年9月至2016年3月至上海市中医医院外三科就诊的寻常型银
玛瑙山锰矿是一个以铁锰为主的多金属矿山,始建于1965年。经过20多年的开发建设,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依靠技术进步,开展资源综合利用,现已具有采、选、冶系列生产能力
本文论述叶绿素在植物的光合作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常可采用分光光度法或荧光法测定叶绿素a(chla)和叶绿素b(chlb)的含量.我们曾采用一阶导数分光光度法测定蔬菜叶片中chla
中医最根本的活动就是“原人血脉、经络、骨髓、阴阳、表里,以起百病之本,死生之分。”而这个治病过程的记录--病案,也就成了中医有效性和科学性的最佳明证。本文由上下两篇
目的:分析肝硬化门脉高压症与非门脉高压症病症信息的差异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与中医症状、体征的相关性,探讨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病症特点及中医病机,为中医临床诊疗肝硬化
以往研究《金匮要略》(以下简称《金匮》),一般注重辨病、辨证,很少涉及体质内容。同时,《金匮》、《伤寒论》(以下简称《伤寒》)原属《伤寒杂病论》-书,但学术界对《伤寒》
许叔微著有《伤寒百证歌》、《伤寒发微论》、《伤寒九十论》及《普济本事方》等,其书多切身体会和临证经验。将外感热病分为伤寒、热病、喝病、温病、湿病、痉病、阴阳毒等
目的:评价慢性乙肝患者的生存质量及情志改变状况,以及生存质量与中医证型的关联性。 方法:应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IEF)、SF-36量表和慢性肝病问卷(CLD
目的:评价环状混合痔选择性母痔区痔核切除术与环状混合痔痔核全切术对肛门功能的影响,客观评价手术治疗与肛门功能保护的关系,对于指导临床实践意义重大。 方法:将60例环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