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杨酸诱导玉米抗大斑病的机理研究

来源 :河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ARCHERY68050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生物或化学因子诱导增强植物抗病性是控制植物病害的有效方法之一。田间和温室条件下研究表明: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及其功能类似物BTH、INA等能有效控制烟草、番茄、黄瓜等双子叶植物上多种细菌、真菌和病毒性病害。对玉米等单子叶植物上的白粉病、叶斑病、霜霉病等也有很好的诱抗效果。主要表现为降低病株率、减小病斑面积。进一步研究表明诱导抗病性是预先激活植物固有抗病机制的过程。就某一种特定植物病害而言,SA及其类似物究竟激活了哪些直接的抗病机制?这些抗病机制在减轻病害发生发展的哪些环节上发挥作用等缺乏系统的研究。就此,本文以SA为诱导因子,以玉米与玉米大斑病菌构成的亲和性互作体系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SA诱导玉米抗大斑病的效果及相关的抗病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体外试验表明:大于5mM SA即对玉米大斑病菌孢子萌发、菌丝生长产生明显抑制作用,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温室幼苗接种试验表明:1~20mM SA连续喷雾处理玉米幼苗6d,可以明显减轻供试玉米幼苗(OH43、OH43Ht1:黄早4、黄早4Ht1)的病害症状。表现为病斑数少、病斑面积小。以10mM SA处理防治效果最好,防效超过56%。SA诱导玉米抗病机制研究表明:10mM SA预处理,减缓了玉米大斑病侵染速度,表现为由侵入丁长出新菌丝,菌丝充满侵染细胞以及向邻近细胞扩展的时间推迟。SA预处理加速了病菌侵染过程中侵染点及周围玉米细胞的死亡。SA处理或SA处理后接菌,明显增强了玉米叶片中PAL、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活性,降低了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而单独接菌,这些酶活性变化小。SA处理或SA处理后接菌,增强了玉米叶片内木质素、丁布的含量,增加了玉米叶片内游离和结合态SA含量,而单独接菌,这些物质含量变化幅度较小。SA处理后接菌,增加了玉米叶片内H2O2含量,单独接菌H2O2含量没有明显改变;SA处理使叶片内H2O2含量有所下降。以上结果表明:在玉米与大斑病菌构成的亲和性互作中,玉米叶片中很多防卫机制没有被激活,使病菌顺利侵染并扩展,导致玉米产生较重的病害症状;SA预处理激活了玉米体内固有的防卫机制,为病菌侵染和扩展造成一定的障碍,从而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病害症状。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浅要探讨了进行初中数学“压轴题”教学的教学方法。以促使数学教学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初中数学;“压轴题”教学;教师;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9-0019  纵观历年会考、中考数学试题,对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考查往往体现在试题的压轴题中。然而,中考压轴题往往既是学生感到棘手、害怕的题,又是教师十分关注的题,同时还是命题
本论文以茅莲湖现有的草鱼、彭泽鲫池塘养殖技术为基础,探索并总结了两种主要的养殖样式—反季节养殖样式和垂钓养殖样式;同时,应用HACCP体系原理,建立了茅莲湖草鱼、彭泽鲫池塘
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复杂,高原草地独一无二的自然生态环境蕴藏着大量的特有植物资源,是一大天然资源宝库。本文以采自青藏高原若尔盖草地的17种有毒植物为材料,主要以稻瘟病菌
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是松树的一种灾难性病害的病原生物,是引起松树萎蔫病的主要原因,但其致病机理目前说法不一,主要集中于毒素学说、空洞化学说和酶学学说等
光学活性手性醇是一种重要的手性合成子,广泛应用于医药、农药、香精香料、食品添加剂、液晶等高附加值精细化学品合成中。生物催化潜手性羰基化合物的不对称还原,由于具有反应
抗菌肽由于其特殊的作用机理和功效,使其在解决传统抗生素的药物残留和菌株耐药性问题方面显示了巨大潜力。但与传统抗生素相比,某些抗菌肽的抗菌活性还不够理想,这就需要结合抗
学位
真核生物核糖体生物发生是一个高度复杂和协同进行的过程。近年研究显示许多核糖体蛋白参与了pre-rRNA的剪切成熟、核糖体亚基的组装和核糖体的翻译功能。但是对核糖体蛋白影
桔青霉素(CIT)是由青霉属和曲霉属的某些菌株产生的一种广泛污染玉米、大米等农作物的真菌毒素,对动物及人类具有肾毒性、致畸性等。目前已有的检测CIT的方法有薄层层析法、高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和办公用房的室内装潢已必不可少,人们在追求美好生活的同时,却被装潢材料中的有害物质困扰。装潢材料中常有少量甲醛未被化合,可从装潢材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