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O对猪前体脂肪细胞成脂分化的影响及调控机制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ngui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猪的脂肪沉积是影响猪经济性状的重要因素之一,能够直接影响猪的生产效率、猪肉品质、繁殖性能和抗病力等,从而影响生猪养殖的经济效益。因此,深入了解脂肪沉积过程及其调控机制,对改善猪体脂的合理沉积,促进养猪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猪脂肪细胞的分化过程决定了猪的体脂沉积,脂肪细胞分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研究表明,表观遗传修饰对脂肪细胞分化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N6-甲基腺嘌呤(N6-methyladenosine,m6A)是真核生物mRNA上分布最广泛、含量最丰富的甲基化修饰,能够动态可逆的调控mRNA代谢和加工过程,是近年来表观遗传学领域研究的前沿热点。FTO是第一个被鉴定的m6A去甲基化酶,同时也是第一个被发现的肥胖基因,与脂肪细胞分化密切相关。研究发现,m6A甲基化在个体发育、细胞分化及癌症发生等多种重要的生物学过程中发挥着关键的调控作用。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脂肪型金华猪的皮下脂肪和肌内脂肪含量均显著高于瘦肉型长白猪;而金华猪脂肪组织的mRNA m6A甲基化水平显著低于长白猪,提示m6A水平与猪脂肪沉积呈负相关,但是m6A对猪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和调控机制尚不明确。因此,本研究首先探究了 FTO及其m6A去甲基化酶活性对猪前体脂肪细胞成脂分化的影响;从信号通路、克隆增殖和细胞自噬的角度,进一步探讨了 m6A调控猪脂肪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在此基础上,发现了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通过靶向FTO-m6A途径调控脂肪细胞分化。主要结果如下:1.FTO对猪前体脂肪细胞成脂分化的影响以猪原代前体脂肪细胞为研究对象,发现干扰FTO显著抑制猪脂肪细胞分化、细胞甘油三酯积累以及成脂标志基因PPARγ、C/EBPα和FABP4的基因表达;超表达FTO则促进猪脂肪细胞分化、细胞甘油三酯积累以及成脂标志基因的表达。通过构建FTO野生型(FTO-WT)和酶活位点突变型(FTO-MUT)质粒并进行细胞转染,发现超表达FTO-WT促进猪脂肪细胞分化,而超表达FTO-MUT则无显著影响,说明FTO对猪脂肪细胞分化的促进作用依赖于其m6A去甲基化酶活性。2.FTO调控猪前体脂肪细胞成脂分化的机制研究2.1 FTO通过JAK2-STAT-3-C/EBPβ通路调控脂肪细胞分化的机制在猪前体脂肪细胞中干扰FTO显著抑制JAK2的蛋白表达,降低STAT3磷酸化水平和成脂分化关键转录因子C/EBPβ的基因表达,提示FTO可能通过JAK2-STAT3-C/EBPβ信号通路调控猪脂肪细胞分化。通过meRIP-qPCR实验,发现干扰FTO提高JAK2mRNA m6A水平。通过点突变技术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发现将JAK2的m6A位点突变后,干扰FTO则无法降低JAK2的蛋白表达,提示FTO通过m6A修饰调控其蛋白表达。进一步探究m6A调控JAK2表达的机制,通过RIP-qPCR实验,发现m6A结合蛋白YTHDF2能够与JAK2 mRNA结合。通过mRNA稳定性检测实验,发现干扰YTHDF2提高JAK2 mRNA稳定性。以上结果表明,FTO通过m6A甲基化调控JAK2-STAT3-C/EBPβ信号通路,进而促进猪脂肪细胞分化。2.2 FTO通过克隆增殖调控脂肪细胞分化的机制利用FTO酶活抑制剂MA2对不同分化阶段的细胞进行处理,发现MA2主要在分化前期(0-2天)发挥抑制成脂分化的作用。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发现干扰FTO降低G2期的细胞数量,提高G1期和S期的细胞数量。进一步研究发现,干扰FTO显著减少了调控S期向G2期转换的细胞周期关键基因CCNA2和CDK2的蛋白表达。通过meRIP-qPCR实验,发现干扰FTO提高CCNA2和CDK2 mRNA m6A水平,提示FTO通过m6A调控其蛋白表达。进一步探究m6A调控CCNA2和CDK2表达的机制,发现YTHDF2能够特异性结合CCNA2和CDK2 mRNA,干扰YTHDF2提高其mRNA稳定性。以上结果表明,干扰FTO通过m6A途径降低CCNA2和CDK2的蛋白表达,阻滞克隆增殖进程,抑制猪脂肪细胞分化。2.3 FTO通过细胞自噬调控脂肪细胞分化的机制通过RNA测序,发现在猪前体脂肪细胞中干扰FTO显著降低自噬关键基因ATG5和ATG7的基因表达,提示FTO通过细胞自噬途径调控猪脂肪细胞分化。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等实验,发现超表达FTO提高细胞内自噬流的产生和自噬体的数量,促进脂肪细胞分化;干扰FTO则降低细胞自噬水平,抑制脂肪细胞分化,证明FTO通过细胞自噬途径促进脂肪细胞分化。进一步研究发现,干扰FTO提高ATG5和ATG7 mRNA m6A水平。将ATG5和ATG7的m6A位点突变后,超表达FTO则无法影响其蛋白表达,提示FTO通过m6A修饰调控其蛋白表达。进一步探究m6A调控ATG5和ATG7表达的机制,发现YTHDF2能够与ATG5和ATG7 mRNA特异性结合,干扰YTHDF2提高其mRNA稳定性。以上结果表明,FTO通过m6A修饰靶向调控ATG5和ATG7的蛋白表达,提高细胞自噬,进而促进猪脂肪细胞分化。3.EGCG靶向FTO调控脂肪细胞分化的机制研究EGCG是绿茶茶多酚的主要组成成分。利用不同浓度(0、50、100、200 μM)的EGCG处理细胞,发现EGCG剂量依赖性的抑制脂肪细胞分化。通过检测克隆增殖相关基因的表达,发现EGCG降低了 CCNA2和CDK2的蛋白和基因表达。进一步研究发现,EGCG降低FTO的蛋白表达,并提高CCNA2和CDK2 mRNA m6A水平,提示EGCG通过FTO-m6A途径调控CCNA2和CDK2的蛋白表达。同时发现,EGCG提高了 YTHDF2的基因和蛋白表达;超表达YTHDF2降低CCNA2和CDK2的mRNA稳定性。以上结果表明,EGCG通过靶向FTO阻滞克隆增殖过程,从而抑制脂肪细胞分化。综上所述,本研究揭示了 FTO以m6A去甲基化酶活性依赖的方式正调控猪前体脂肪细胞成脂分化;解析了 FTO通过JAK2-STAT3-C/EBPβ通路、克隆增殖和细胞自噬这三条途径促进猪脂肪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发现并阐明了 EGCG通过靶向FTO-m6A-YTHDF2途径抑制脂肪细胞分化的机制。本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理解猪脂肪细胞分化的生物学过程及其调控机制,为猪脂肪合理沉积的调控提供了有效的分子靶点,同时也为利用营养手段调控猪脂肪合理沉积奠定了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针对肉雏鸡出壳及后处理所致禁食时间偏长的问题,国外开展了新型孵化管理系统和肉雏鸡早期开食相结合的研究,以提高肉鸡生产效率和效益。课题组前期研究也表明,雏鸡出壳后24 h内开食,可使肉鸡获得最高的出栏体重和饲料转化率。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探讨了肉鸡早饲对卵黄吸收利用、肠道发育和生长性能的影响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动态变化,同时开展了盲肠微生物组学和血清代谢组学分析,以解析早饲对肉鸡的作用效果及其分子机制
猪圆环病毒(PCV)是猪圆环病毒病(PCVAD)的主要病原,是目前发现能在哺乳动物体内复制的最小DNA病毒,主要引起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猪皮炎与肾病综合征(PDNS)、猪增生性坏死性肺炎(PNP)。已有的研究分析了 PCV2的吸附、入侵、基因组的复制和转录调控等过程,但其胞内运输和入核机制尚不明确,病毒能否成功将遗传物质(环状DNA)运输至细胞核周并最终入核决定它能否进行有效复制
本研究利用含硒平板培养基初筛、含硒液体培养基复筛的方式,筛选得到1株耐硒菌株SR14,经鉴定该菌株为益生菌副地衣芽孢杆菌,并对其还原亚硒酸钠的能力、发酵产物各组分含量和微观形态结构进行了初步分析。同时,本研究初步探究了益生菌SR14(BP)和富硒发酵产物(S-BP)对四种自由基的体外清除能力。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H2O2诱导的猪肠道上皮细胞氧化应激模型,研究并比对了 BP和S-BP缓解细胞氧化应激
牛奶蛋白质含量是评价乳品质的重要指标,也是我国生鲜奶和乳制品的关键定价标准。乳蛋白的合成受生物学和环境因素影响,前者包括动物遗传、消化机制和代谢分配等,后者包括日粮和饲养管理等。奶牛乳蛋白合成是一个多器官共同协调完成的过程,其中瘤胃是奶牛最重要的消化器官,瘤胃微生物对饲料消化能力起决定性作用,可通过影响奶牛营养素的供应控制乳成分的合成。本研究利用系统生物学技术,选择相同日粮但乳蛋白产量不同的奶牛群
精氨酸(Arg)是奶牛必需氨基酸(EAA)之一,也是功能性氨基酸,参与机体的众多生理功能。给奶牛直接补饲普通Arg会在瘤胃中降解,不仅成本昂贵,而且也易与其它氨基酸产生拮抗作用。N-氨甲酰谷氨酸(NCG)可促进内源性Arg生成,且在瘤胃中相对稳定,作为Arg的增强剂在单胃动物上已有不少研究。但是,关于NCG在奶牛上的应用效果未见系统报道,对其作用机制尚有诸多不明之处。因此,本研究通过在奶牛泌乳的各
抗生素残留与食源性病原菌对动物源性食品的污染是造成公共卫生安全问题的重要因素,对抗生素及食源性病原菌的检测也是食品安全防控中的重要环节。因此,建立高效灵敏且低成本的检测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光学传感由于其特有的快速及灵敏度在检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镧系元素掺杂的上转换荧光纳米颗粒具有大的反斯托克斯位移、发射线清晰、光稳定性强等优势,是构建光学传感器的优选材料之一。适配体是通过指数富集的配体系统进化技术
猪肉是我国肉类消费的主体,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大众对肉品质的要求日益提高。而氧化作为限制肉类产品质量和可接受性的因素,在调节肉类的颜色、味道和营养价值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在养殖过程中采取有效的营养调控,以使猪肉保持适当的肌内脂肪和脂肪酸含量,同时使肌肉不易发生脂质氧化,为人类提供优质肉类是非常必要的。另一方面,日粮中存在抗营养因子,影响饲料原料的利用率。研究表明,饲料经微生物发酵后抗营养
家畜的健康生长以及饲料营养的充分消化吸收和利用是提高家畜生产效率的关键之一。唾液腺可以分泌多种类型的生长因子、消化酶以及消化辅助因子,同时,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在唾液腺中表达有助于动物生长和营养消化的目的蛋白,因此,研究唾液腺蛋白的表达调控和功能有望应用于畜牧生产。Leg1(Liver-enriched gene 1)是一个在多种脊椎动物间保守存在的分泌蛋白。本实验室之前的研究率先对小鼠中的Leg1
幼龄反刍动物的生长发育决定了反刍动物长期的生长性能。其中,开食料采食和断奶是幼龄反刍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重大挑战,开食料适应性与断奶期间的生长性能水平直接决定了幼龄反刍动物能否健康发育。瘤胃是固体饲料消化的重要器官,其自身的器官发育和瘤胃中微生物的定植是瘤胃消化利用开食料等固体饲料的基础。因此,调控瘤胃微生物定植过程可能促进开食料消化并缓解断奶应激。本研究通过新鲜瘤胃液移植的方式,探究了移植的时间点、
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是世界性分布的单细胞专性寄生虫,感染人在内的几乎所有温血动物,其广泛传播不仅引起畜牧业的经济损失,也造成流行区域公共卫生安全风险。弓形虫感染宿主后可引起慢性感染,以缓殖子组成的休眠包囊寄生于宿主体内,当宿主免疫低下时,休眠包囊活化,弓形虫以速殖子的方式开始增殖,引起急性感染,严重情况下造成宿主死亡。目前虽然有药物可以控制弓形虫的急性感染,但尚未有药物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