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认知角度比较英汉语言中的空间隐喻

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lch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旨在对英汉语言中的空间隐喻进行比较、分析。在两千多年以前,隐喻就已经引起了许多学者的注意,从亚里士多德开始,学者们对隐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对于隐喻的研究经历了不同的时期,大体上包括修辞学观点、传统理论、互动理论、语用学观点、认知学观点。自1980年莱考夫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问世,隐喻的研究进入了认知学研究的范畴。莱考夫的概念隐喻理论作为本论文的理论依据。其意象图式是论文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理论基础,它来源于人类的日常生活体验;在本论文中,最重要的理论是其关于隐喻映射的观点,它是隐喻研究中最根本、核心的部分,正是这一观点,为不同概念域之间的隐喻关系的存在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另外,不同概念域之间的隐喻关系呈现出一定的对称性,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对称性。其原因是人类的共同心理、经验基础与不同的文化模式和传统并存所致。人类存在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并且从中获得了最初的认知能力。与时间概念相比较,空间概念显得更为根本,我们迄今所熟知的大部分时间概念都是在空间概念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在人类社会早期,由于生存需要,人类最先发展起来的能力就是空间认知能力。通过对空间的认知,人类获得最直接、最易懂的体验,并逐渐探索和认识整个世界,并且在不断的生活体验和日常积累中形成和完善了对其它抽象概念的认知。因此可以说空间概念是人类原始思维的出发点。是人类认知其它概念的基础,空间概念在人类认知领域处于主导地位,很多其它领域的认知过程都是以空间概念作为基础展开的。论文从认知的角度比较了三组空间隐喻用法,即“shang/xia”(上/下)和“Up/down”,“qian/hou”,(前/后)和“front/back”,“zuo/you”(左/右)和“left/right”,分别以四个角度为切入点,即数量、社会地位、状态和时间。本文主要对第一组概念进行比较和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在英汉语言中,空间隐喻的共性与个性并存,“上/下”坐标轴具有高于其它方位坐标轴的地位。
其他文献
研究2016年全国各地中考作文命题,从命题形式、命题内容、命题指向、命题设计四个方面,分析指出2016年中考作文命题呈现出的特点,为2017年中考作文备考提出四个方面的建议。
命名实体识别是近年来中文信息处理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命名实体是文本中信息最重要的载体,提高命名实体识别的准确率不仅能提高分词精度,而且对于提高信息抽取、信息检索、机
全球化趋势为各国带来了越来越多的交流机会。在这些交流当中,法律翻译,尤其是司法领域的翻译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人际意义是指人与人之间的角色关系及对他人的态度。上世纪90
每个翻译工作者都会深切感受到,翻译和文化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本文与现有多数研究论文不同,并非倾向于文化与翻译相互关系的研究,而是侧重探讨译者文化背景知识中的盲
大千世界,万物丰富多彩,各门各类,形形色色,数不胜数。为了更加方便地认识世界万物,人们的认知中离不开将事物归类,即范畴化。范畴化是认知科学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人们认识世界万物
尤金·奥尼尔被称为美国戏剧之父,他曾先后四次获得普利策文学奖和一次诺贝尔文学奖,正是他使得美国戏剧真正跨进世界的行列并对现代世界戏剧做出了贡献。 奥尼尔虽是个土生
隐喻在人类语言和思维中的重要性和普遍性早就被人们所认识。因此,自亚里斯多德以来,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隐喻进行了大量研究。传统的隐喻研究把隐喻视为纯粹的语言现象,作为一种
“全州普通话”是以全州方言为母语的全州人在学习普通话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种中介语。本文首先在音系层面上对全州话和普通话的声、韵、调进行了非常粗略的比较,接着通过实验语
本文分析了培养学生学习的自我监控能力与确立他们学习主体地位之间的关系,阐述了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自我监控能力的必要性可能性、培养的途径、方法、需要遵循的原则,并
<正>面临中考,许多教师形成了一种偏见,认为语文学科耗时大、进步小、得让位于数理化,乃至政史。因此中考语文的复习可谓"在夹缝中求生存",中考作文的复习也因此得不到应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