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射病猪血管损伤的病理变化特点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的研究

来源 :新乡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l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热射病又称为重度中暑(SHS)是指高温高湿环境或剧烈活动下体内产热与散热失衡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异常的热相关性致命疾病,其死亡率极高,易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如神经功能缺损、心血管衰竭、肝衰竭和肾衰竭。凝血功能障碍是热射病的常见并发症,严重时可发展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重度中暑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病变在重度中暑引发的凝血功能紊乱中发挥关键作用,且是热射病相关的凝血功能障碍病理生理学的最重要特征。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是一种炎症介质,主要在血管内皮细胞上表达,同时也是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特异性标志物。目前国内外关于高温高湿环境下热射病相关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研究少有报道。本研究通过在我院恒温恒湿气候舱中建立猪热射病模型的基础上,分析热射病猪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功能变化及相应特点,以期为临床热射病中注意加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及早期抗凝提供理论依据。目的观察热射病猪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病理变化特点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表达。方法选取12只普通级健康雄性巴马小型猪,体重15-20Kg,4至5月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温对照组(NC组,6只)、热射病组(SHS组,6只)。参照本课题组前期高温高湿环境下重度中暑猪模型的建立,所有动物禁食水12小时后全身麻醉诱导放置于恒温恒湿气候舱中,常温对照组置于常温环境(温度35-37℃、相对湿度65±5%);热射病组置于高温环境(温度44-47℃、相对湿度65±5%)。采集常温对照组及热射病组实验前后颈内静脉血样本,送检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D-二聚体(D-Dimer)、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血细胞计数。待实验结束后,给予麻醉处死,由同一人取相同部位的腹主动脉、冠状动脉、肺组织标本,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观察腹主动脉、冠状动脉、肺组织病理损伤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IHC)观察常温对照组及热射病组中的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采用高倍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冠状动脉及肺微血管组织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1.凝血功能的变化:常温对照组和热射病组实验前凝血功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温对照组实验前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血小板计数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热射病组实验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血浆D-二聚体及血小板计数水平高于实验前,且高于常温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血管内皮细胞病理学变化:常温对照组光镜下观察腹主动脉、冠状动脉及肺组织未见明显病理改变。热射病组腹主动脉光镜下观察示:腹主动脉结构轻度异常,动脉壁及弹力纤维痉挛且明显收缩,内皮细胞轻度水肿,无坏死,未见明显炎症细胞浸润。热射病组冠状动脉:冠状动脉结构异常,冠脉壁及弹力纤维痉挛且明显收缩,周围有细胞水肿,滋养血管扩张出血、伴周围大片出血,内皮细胞数量较少,平滑肌层紊乱、断裂,未见明显炎性细胞浸润。热射病组肺微血管:肺组织结构明显异常,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出血,多数小血管充血,腔内有大量空泡形成,肺间隔增厚,小血管内蛋白血栓形成,肺泡内、肺间质出现弥漫性出血,伴少量炎性细胞浸润,管腔内皮细胞数量明显减少、脱落、坏死。3.免疫组化结果:常温对照组腹主动脉、冠状动脉及肺组织ICAM-1呈阳性表达,数量较多的内皮细胞浆膜染色,呈深棕色颗粒状,甚至为连续的深棕色线状。热射病组腹主动脉、冠状动脉及肺组织ICAM-1弱阳性表达,仅有少量内皮细胞的细胞浆膜染色甚至表达缺如,呈浅黄色弱阳性。SHS组血管组织中ICAM-1平均光密度值低于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透射电镜观察组织超微结构变化:热射病组肺在不同倍镜下可见细胞核形状不规则,线粒体肿胀、线粒体空泡变性和线粒体嵴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与肺泡壁平行排列,肺泡隔清晰可见。热射病组冠状动脉在不同倍镜下可见少量细胞核,形态不一,可见线粒体肿胀,线粒体空泡变性和线粒体嵴消失。结论1.热射病导致实验动物猪血管受损,且以小血管及微小血管损伤显著。2.热射病早期内皮细胞病理改变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异常,是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
其他文献
背景溶血性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haemolyticus)是临床感染中第二常见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oagulase-negative staphylococci,Co NS),属于机会致病菌,能够导致肺炎、败血症、腹膜炎等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其对抗生素的多重耐药性(multi-drug resistance,MDR)极大地阻碍了临床抗感染治疗。同时,溶血性葡萄球菌在Co NS中
学位
背景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是全球成人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常见病因,脑梗死急性起病不仅可导致患者出现视野缺损、肢体乏力、感觉异常、吞咽困难等常见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还会使患者出现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执行能力下降、视觉空间能力下降及言语障碍等认知功能障碍。早期干预治疗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至关重要,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表现。国内外对急性脑梗死
学位
世界原油重质化、劣质化日趋明显,重质油加工在炼油工业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多环芳烃是重质油品中最难轻质化的关键组分,多环芳烃的选择性加氢并开环裂化是实现其有效转化和利用的最佳途径,而高性能的选择性加氢裂化催化剂是这一过程的核心问题。本论文以三环芳烃菲(PHE)为模型化合物进行研究,首先探究PHE在Co Mo/Al2O3催化剂上的加氢反应规律,通过不同反应条件下的反应结果分析,得到PHE的加氢反应网络
学位
背景肥胖和2型糖尿病对健康影响严重,患病率高。国内目前主流治疗方式存在局限。国外的研究发现连续型营养性生酮饮食可有效缓解肥胖和2型糖尿病,国内鲜有相关研究。几近年,瞬感扫描式血糖监测仪作为一种主要用于管理1型糖尿病的新技术出现在人们视野中。迄今为止,极少与干预方式联合用于2型糖尿病的管理。目的1.评估基于营养性生酮饮食的连续型行为方式对减重和控糖的有效性和安全性。2.为制定一套更适合超重、肥胖或2
学位
背景外泌体(exosomes)是几乎所有细胞都可以分泌的一种小囊泡。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所分泌的外泌体具有调节炎症反应,抗凋亡以及促进血管生成等作用,可促进受损心脏的修复。但现有的移植方式无法使外泌体在心脏部位持续的发生作用。如何能够更加高效、精准的使外泌体作用于心脏,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心包腔以其独特的解剖学特点为
学位
异构烷烃是汽油理想的高辛烷值组分,将汽油中的正构烯烃异构转化,可以在维持汽油辛烷值稳定的基础上降低烯烃含量。本论文针对FCC重汽油中的典型烯烃——己烯,开展用于临氢异构制备异构烷烃的沸石分子筛催化材料的研究。论文开发了一种不需要添加介孔模板剂的方法,通过水热合成法直接制备具有纳米晶堆积形貌的多级结构ZSM-5沸石,通过引入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对其改性,研究沸石形貌、酸性质与烯烃异构化性能之间的
学位
六方氮化硼(h-BN)是一类和石墨具有相似结构的层状材料,氮化硼纳米管(BNNTs)和纳米片(BNNSs)的结构则分别类似于一维碳纳米管和二维石墨片,它们具有耐高温、宽带隙、热传导、强抗氧化性和抗化学腐蚀性等优良的性能。然而,由于氮原子(N)和硼原子(B)之间存在的极性键,氮化硼纳米材料的部分性质如亲水性和亲油性仍不够理想,并且氮化硼的高化学稳定性阻碍了其表面修饰过程的有效进行。因此,如何对氮化硼
学位
小粒径的金属Ni催化剂具有优异的催化活性,但其在高温下易发生烧结失活。本论文为得到高稳定、小尺寸的金属Ni纳米粒子,以Beta沸石为载体,采用水热合成法将Ni引入到沸石微孔中,并考察P元素引入后对金属Ni催化性能的影响。首先,考察了在Beta沸石水热晶化过程中引入金属Ni前驱体合成催化剂的规律,对晶化程序、再晶化时间、镍源、金属含量等进行优化。实验发现,在Beta沸石100°C预晶化24 h后加入
学位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柴油车的持有量与日俱增,柴油的消费量居高不下。同时,随着环保法规的日益严格,柴油的高效清洁转化已成为各大炼油企业面临的重要挑战。柴油中含硫化合物的深度脱除是生产超低硫柴油的关键。传统的工业催化剂采用γ-Al2O3作为载体,而γ-Al2O3载体会与活性组分产生非常强的相互作用,无法做到深度脱硫。近年来,碳材料在加氢脱硫领域的研究表明,碳材料与活性组分的相互作用较弱,能够提高加氢脱
学位
化工中间体如苯乙酮、苯酚等在合成各种生活用品、药物等方面占据着重要地位。工业上制备苯乙酮和苯酚的工艺十分复杂且对环境有严重污染,用清洁的氧化剂(O2或H2O2)将乙苯、苯直接氧化为苯乙酮或苯酚被认为是理想的工艺。过渡金属基(Fe、Co和Cu等)单原子催化剂(SAC)因其独特的性质在乙苯和苯直接氧化中表现出较为优异的性能,但也面临活性位点少、反应条件严苛、产物选择性差等问题,这严重限制了其产业化发展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