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中吡虫啉与镉单一及复合污染对蚯蚓的毒性效应及其机理

来源 :山东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zhangwenjieka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烟碱类杀虫剂因其新颖、高效的作用方式和杀虫活性,在全球杀虫剂市场占据重要位置。其中吡虫啉是首次被研发并拥有高销量的第一代新烟碱类农药,因其庞大的使用量,不可避免地会残留在环境中,会对非靶标生物带来负面影响。由于现代工农业和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潜在累积也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其中,具有较大环境风险的重金属镉(Cd)在土壤中长期存在并难以被降解,会在土壤生物中富集并对其产生毒性效应。因此,吡虫啉作为土壤中具有高残留量的典型新烟碱类农药、Cd作为高生态风险的重金属,可能在土壤环境中共存,但目前对于它们复合污染对土壤生物的毒性及其作用机理的报道较少,因此研究它们的单一及复合污染的毒性效应和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毒理学的标准试验生物—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为土壤受试生物,测定了吡虫啉(0.1 mg/kg、0.5 mg/kg、1 mg/kg)与Cd(10 mg/kg)单一及复合污染28天,对人工土壤中赤子爱胜蚓个体水平、氧化胁迫和酶活性的生理生化水平、基因水平、肠道组织的影响以及污染物的定量与表征五个方面的内容。本研究运用病理组织切片技术、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微生物16s r DNA测序、转录组学测序以及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傅立叶红外光谱法等探究了吡虫啉与Cd单一及复合污染在人工土壤中对蚯蚓的毒性效应及污染物的作用机理;采用生物标志物偏离指数、第二代综合生物标志物响应(IBR)指数以及冗余分析,探究了敏感的生物标志物并评估了单一及复合污染的综合毒性风险。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1)赤子爱胜蚓个体水平上,暴露于吡虫啉与Cd单一及复合污染的整个染毒期间内,蚯蚓生长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暴露后期生长抑制作用更显著。染毒第28天的蚯蚓体表受损情况也更为严重,吡虫啉处理组的蚯蚓表皮的空泡相比第14天继续扩大,1 mg/kg吡虫啉与10 mg/kg Cd的复合污染处理组体表的环肌变薄,纵肌结构改变。随着染毒时间的延长,蚯蚓自身修复功能下降,受损伤加重。蚯蚓的繁殖抑制率和未孵化蚓茧数受吡虫啉的影响较大,蚓茧平均重量和平均产幼蚓数呈正相关关系。通过IBR指数发现,1 mg/kg的吡虫啉单一及其与Cd的复合污染生态风险相对最大。0.5 mg/kg吡虫啉与Cd的复合污染对蚯蚓的生长抑制率、繁殖抑制率均呈现拮抗作用,1 mg/kg吡虫啉与Cd的复合污染对生长和繁殖抑制率、平均蚓茧重量呈现协同作用。(2)吡虫啉与Cd单一及其复合污染对蚯蚓的氧化胁迫方面,染毒期间大部分处理组蚯蚓的活性氧(ROS)、丙二醛(MDA)含量均高于对照组,ROS与MDA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机体受到吡虫啉与Cd胁迫后,产生过量的ROS对自身造成氧化压力,导致细胞膜脂质过氧化。蚯蚓酶活性方面,大部分处理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整个暴露周期内被抑制,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被激活,且存在时间-效应关系,复合污染使得GST活性的升高更为显著。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与乙酰胆碱酯酶(ACh E)活性呈正相关关系。蚯蚓生理生化水平上的综合毒性风险随吡虫啉单一胁迫浓度的升高而增加。(3)吡虫啉与Cd单一及复合污染对蚯蚓的基因毒性方面,在污染物胁迫后期,蚯蚓的各处理组中8-羟基脱氧鸟苷(8-OHd G)浓度不断升高并呈现时间-效应关系。8-OHd G浓度的整体变化与ROS含量的变化一致,大量的ROS会对机体造成DNA损伤。Cd单一及其与吡虫啉的复合胁迫均引起金属硫蛋白(MT)基因的显著上调。热休克蛋白70(HSP70)基因随染毒时间的增加而上调。染毒第14天蚯蚓的产卵激素(ANN)基因与HSP70基因呈正相关关系,过量的ROS诱导了两种功能基因的异常表达;翻译控制肿瘤蛋白(TCTP)基因的显著上调与蚯蚓体表组织的损伤有关。综合毒性风险随吡虫啉复合浓度的升高而增加,0.1 mg/kg、0.5 mg/kg吡虫啉分别与Cd复合均表现出拮抗作用,1 mg/kg吡虫啉与Cd复合表现出协同作用。(4)土壤中的吡虫啉和Cd会与蚯蚓肠道接触,损害其肠道组织,且损伤程度随暴露时间的增加而加重。第28天的Cd单一及其与吡虫啉复合胁迫下,肠道上皮细胞的绒毛脱落加剧,黄细胞囊组织撕裂及脱落加剧。吡虫啉和Cd对蚯蚓的体表和肠道组织造成损伤,进而影响蚯蚓的生长。蚯蚓肠道的纤维素酶活性随染毒时间显著下降,污染物的胁迫影响机体对食物的消化分解作用。吡虫啉和Cd单一胁迫下蚯蚓肠道内的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丰度增多,而复合作用下相比对照组略有减少。蚯蚓所生存的土壤中的微生物物种丰度和多样性均显著高于肠道微生物,复合污染降低了肠道微生物的物种丰度,增加了土壤中的物种丰度。吡虫啉单一及其与Cd的复合作用下,蚯蚓肠道差异基因显著富集的通路均有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谷胱甘肽代谢(Glutathione metabolism)等相关通路,污染物诱导了蚯蚓肠道的氧化应激与解毒反应。(5)模拟土壤中吡虫啉与Cd复合作用时的浓度比例,对吡虫啉与Cd单一及复合作用进行定量分析。相比单一吡虫啉和单一Cd水溶液,吡虫啉与Cd的复合作用浓度比例为1﹕20时,吡虫啉与Cd的浓度均有显著下降。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发现,复合作用下的吡虫啉C-H键的明显偏移,羟基官能团的相对强度增加,吡啶环和芳基氯特征吸收峰的消失,说明吡啶环及环上的Cl原子是羟基化及Cd复合的接触位点,Cd和羟基可能通过取代Cl原子的方式与吸附剂发生化学键合。蚯蚓个体水平和基因毒性水平上的IBR指数也体现了0.5 mg/kg吡虫啉与10 mg/kg Cd复合污染存在拮抗作用。该浓度比例的复合作用下吡虫啉和Cd的浓度均有所降低,复合作用后对蚯蚓生长、繁殖和基因表达的毒性效应也有所降低。本研究从蚯蚓的个体水平、氧化胁迫和酶活性、基因水平、肠道损伤以及污染物的定量与表征五个方面,评价了人工土壤中吡虫啉与Cd单一及复合污染对蚯蚓的毒性效应及机理,以期为土壤环境生态风险评估、保护生物多样性及人类健康做出贡献,为制定相应的环境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其他文献
我国天气指数保险的研究与试点自2007年开始起步,经历了从中央倡导到各地落实推广的过程,试点地区、品种不断增多,其功能也从单一的气象灾害救助提升到助力农业现代化、服务乡村振兴等。相比以勘察定损作为赔付依据的传统农业保险,天气指数保险具有赔付标准透明、赔付过程简洁、理赔速度快、可以减少逆向选择、防范道德风险、降低管理成本和保险费率等突出优势。但多因子天气指数保险产品的设计仍缺少相关研究,特别是对于多
学位
果实的风味主要由果实糖酸比决定,而糖酸比的大小取决于甜度和酸度的比值,反映了果实的口感。酸度由有机酸总量决定,苹果中的有机酸大概有16种,其中苹果酸占有机酸总量的85%左右,是苹果果实中最主要的酸。果实酸度受苹果酸合成、代谢以及转运等生物过程的影响,并被关键酶所调控,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然而,转录因子如何通过调控这些关键酶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从而参与苹果酸合成代谢过程仍然是未知的。果实甜度主要是指可
学位
花粉在柱头表面的黏附和水合,是植物授粉识别的开端,与作物的产量息息相关。我们前期的研究发现拟南芥Sn RK1复合体的βγ亚基(KINβγ),通过调控花粉中线粒体的发生,进而影响了花粉中ROS(Reactive Oxygen Species)的水平,调控花粉在柱头表面的水合。但是KINβγ如何调控线粒体的发生还不清楚。前期的研究通过对拟南芥kinβγ-1/+突变体花粉RNA-seq结果分析发现,ki
学位
农药因其应用而进入土壤,并可能对其中的非靶标生物产生损害。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是一类应用广泛的常用杀菌剂,氟嘧菌酯是此类杀菌剂的代表品种。三唑并嘧啶磺酰胺类除草剂是发展前景广阔的一类除草剂,双氟磺草胺是此类除草剂的代表品种。随着氟嘧菌酯和双氟磺草胺的大规模生产和使用,这两种农药会进入和影响土壤环境。土壤微生物是指示土壤健康的重要指标,两种农药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亟需明确。纳米材料因其优良特性而在诸
学位
土壤盐渍化已成为世界性问题,是限制作物生长及产量的重要因素。黄河三角洲是中国最大的三个三角洲之一,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及广阔的地域面积是中国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而土壤盐渍化是制约该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定量、准确、快速获取区域盐渍化土壤盐分含量及空间分布等信息,是该区盐渍土地资源治理和利用的前提。卫星遥感可为获取大尺度土壤盐渍化信息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但卫星影像空间分辨率和成像质量较低,难以实现
学位
黄瓜(Cucumis sativus L.)是典型的冷敏感植物,在北方日光温室生产中经常遭遇低温胁迫,低温严重影响其生长、发育、产量以及品质。硫化氢(H2S)和生长素作为两种重要的信号分子,在调节植物对非生物胁迫的抗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然而目前关于H2S和生长素互作提高植物抗逆性方面的研究尚不清楚。本研究以‘津优35号’黄瓜幼苗为试材,通过叶面喷施硫氢化钠(NaHS,H2S供体)、次牛磺酸(HT,
学位
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是一种死体营养型病原真菌,在玉米和水稻上引起纹枯病,造成叶片、叶鞘和茎秆上出现坏死斑,最终影响作物的质量和产量,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立枯丝核菌侵染植物过程中能够释放多种细胞壁降解酶,前人的研究表明,立枯丝核菌分泌的第45家族β-1,4内切纤维素酶EG1能够诱导烟草叶片发生过敏性坏死、活性氧迸发、Ca2+积累、细胞外碱化、胼胝质积累和防卫反应相关
学位
磷是作物生长所必须的大量元素之一。磷肥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长期过量或不合理施用磷肥,导致土壤磷素不断累积,磷肥当季利用率低下,进一步加剧了我国磷矿资源的匮乏。因此,制定合理、可持续的磷肥综合管理措施至关重要。本研究通过长期定位试验发现小麦和玉米的产量对磷肥施用量和土壤磷素有效性的响应不同,为提高磷肥利用率,从减少磷肥施用和降低磷素固定两个角度展开研究。第一方面,本研究通过
学位
土壤碳库对维持土壤肥力、缓解温室效应至关重要,其固碳量由碳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平衡调控。植物残体降解和土壤有机碳矿化分别主导着土壤碳输入和碳输出过程,而微生物碳利用效率(CUE)决定植物残体降解碳的去向,激发效应(PE)强烈影响土壤有机碳矿化。土壤碳可利用性、养分有效性、土壤盐分可能会通过影响微生物影响外源碳的利用效率和激发效应,但相关研究较为缺乏。施肥是重要的农业管理措施,经过长期的不同施肥处理,同
学位
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是我国大宗经济作物和纺织工业原料,关系国计民生。黄河流域是我国三大棉区之一,但近年来受粮棉争地矛盾突出、植棉用工多效益低等因素的影响,植棉面积显著减少,且不断向盐碱地、旱地和沙薄地等中低产田转移。目前中低产田植棉普遍采用春棉品种,一年一熟,早春播种、地膜覆盖、精细管理、人工多次收花的栽培模式,虽然产量较高,但用工多、投入大,吐絮分散,难以机械采收,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