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编程的智能测控开发平台系统研究及应用

来源 :太原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_ant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推进,中国乃至全球的自动化市场规模不断攀升,市场中控制需求不断增加和变化,对控制系统开发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侧重监控性能的组态软件在控制功能上较为薄弱,修改控制系统需要编写脚本,需要专业的编程人员进行操作,并且当控制系统发生改变时,需要对已经写入到下位机控制器中的源代码进行修改,不具备代码的重构功能,给作为非专业编程人员的用户带来极大的不便。针对以上问题,设计开发了一种可编程的智能测控开发平台,具备传统组态软件通用性的同时,提出了一种快速的编程方法,改变了传统过程设备控制程序的固化模式,使非专业编程人员也能完成编程工作。首先,从软硬件层的角度出发,本文设计了基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下位机控制器,考虑系统结构特点,设计了计算机与控制器的通信协议,计算机与服务器通信采用HTTPS协议,其中包括主动连接和被动连接两个部分,被动连接中采用AJAX的长轮询方式来解决服务器不能主动向客户端发送数据的问题。根据系统开发流程和所需功能,设计了上位机软件,简单的编程逻辑和人性化界面相结合,使用户有良好的使用体验。其次,从关键技术层的角度出发,本文设计了开放的通信指令集,考虑了用户的可读性和计算机的快速识别性,设计了指令优化调度策略、指令集动态调整策略、指令执行策略和指令快速查找方法,保证系统有条不紊运行的同时提高了运行效率。采用专家控制方法,进行了知识库和推理的设计,并提出了专家控制产生式规则,使系统可以对故障进行快速诊断和处理。设计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PID控制方法,摆脱传统PID控制需要依靠经验进行现场调试的问题,可以对P、I、D进行自动调节,找到合适的参数组合,最终达到控制目的。最后,从应用层的角度出发,对可编程的智能测控平台系统进行了应用研究。通过实际项目测试,本系统已成功应用于IBS-001型离子溅射镀膜机的智能监控,美国AQUEOUT SMT750-LD SERIES型水清洗机系统的改造,以及铁路货车喷洒设备控制系统的监控,直至目前系统运行良好。通过课题的研究,一方面,在智能测控平台系统方面取得具有一定规律性、实用性、有指导性的成果。另一方面,帮助企业解决了在实际过程控制中的快速编程问题,同时为企业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其他文献
聚类作为无监督学习算法的代表,一直以来都是学者研究的重要领域。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如今的数据变得更加复杂。而传统的聚类算法已经无法适用于高维甚至超高维的数据。因此,基于谱聚类的子空间聚类算法应运而生。针对现有的子空间聚类算法的一些问题,本文进行了如下研究:为了降低时间成本,通常会对图像数据进行降维。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是传统的降维算法。然而
交叉口作为各类交通流分流、合流的必经之地,是城市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短间距交叉口作为交叉口的一种特殊组合形式,对其交通组织及其安全性进行研究,对城市道路网络的运行效率和保障道路使用者的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短间距交叉口常存在于城市老城区,且组合形式多样,是造成区域交通堵点的重要影响因素,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本文以此为研究对象,区别于传统的事故评价方法,从交通冲突角度对短间距交叉口交通组织及安全评
COVID-19病毒是全世界范围的突然爆发的公共性的卫生危机,防控疫情是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新型冠状病毒传播过程中,复杂的人为因素和环境交互作用,使问题变得多变。计算机技术与多智能体建模可以用来探究新型冠状病毒传播时的人为因素和环境因素间复杂的交互和影响。用多智能体仿真可以模拟和预测新型冠状病毒在复杂性、非线性和交互性等多种影响因素下的状态反馈和变化过程。将新型冠状病毒传播系统中各
作为机械工程领域前沿技术手段,虚拟样机技术在液压元件设计的应用愈发受到关注。本文基于对BMR系列摆线马达工作原理的深入解析,立足摆线转定子轮机构的数学模型,展开对摆线马达虚拟设计交互界面的构建工作,为马达研发提供高效设计途径。课题研究主要内容为:(1)结合机械工业对于摆线马达的设计开发流程,总结国内外摆线液压马达研发的难点,提出设计虚拟仿真平台界面以简化马达设计过程。阐述了轴配流型摆线液压马达的工
站点作为轨道交通系统客流集散的关键节点,承受着巨大的客流通行压力。如何保障乘客在站点内能够安全、高效、快速、舒适的通行,对维持整个轨道交通系统的平稳运行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太原市轨道交通系统自2020年底开通,本文对其交通站点乘客行为特征进行了实地调研,结合文献,总结出具有一般性质的乘客运动特性和乘客决策影响因素。选取客流较大的长风街站进行疏散模拟仿真,评估该站点正常运营状态及疏散情况下的风险脆弱
本文以某1580mm七机架热连轧生产线为研究对象,以数据驱动方法以及轧制机理融合人工智能算法为数学工具,针对CVC(Continuous variable crown)热轧机,以研究轧制机理引导机器学习方法及实现板带热连轧过程板凸度及厚度多目标优化为出发点,采用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ML)以及优化算法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KPLS-SVM(Kernel partial lea
镁铝复合板既具备了镁合金密度小、质量轻、减震性能好、比强度高的特性,又兼有铝合金耐腐蚀、成本低、塑性强等优点,越来越受到汽车、航空航天、电子装备等行业领域的青睐。由于传统镁合金(AZ系列和ZK系列合金)高温抗蠕变性能较差,在室温下塑性较低,传统方法轧制的镁铝复合板存在板材残余应力大、组元金属变形协调不一致等问题。而Mg-Sn基合金具有较好的高温强度和抗蠕变性能,Y元素的加入可以改善镁合金的拉压不对
起重机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其金属结构的力学性能会发生退化,从而会降低起重机的安全性,引发安全事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甚至人员伤亡。桥式起重机的安全问题机理复杂,影响众多,且各评价指标在评价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和随机性。本文考虑了桥式起重机结构安全评价中存在的安全因素,建立了桥式起重机金属结构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给出现场检测方案;通过有限元分析方法和疲劳裂纹扩展寿命理论对桥式起重机的评价指标进行分析
微细加工技术是在微观领域相对于传统加工技术而产生的一种新型加工技术,在精密仪器、微小模型、航天、首饰、汽车领域和范围内有着广泛的应用,微型零件在体积和形态微小化设计目标的驱动下,展开了广泛的研究,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微型零件的制备方法和工艺、芯片的集成以及半导体材料的形成过程等方向。本文通过实验获得微型零件,分析了不同参数的零件形态和模型,并对零件的各项性能和参数进行了检测和验证。通过调控钴和石墨烯
减振器作为汽车悬架系统中的主要缓冲减振元件,其优秀的被动特性有助于保障和提升汽车的乘车舒适性和操纵稳定性,因此研究并提出一种被动特性更加优异的减振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仿生学思想应用到汽车减振领域,以袋鼠为仿生对象,在保留袋鼠腿结构比例的基础上将其抽象为带有阻尼弹簧的三连杆机械机构。本文在分析该结构优缺点的基础上,充分保留其优异的被动特性,并通过结构设计增强其稳定性,最终得到一种仿生三连杆式减振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