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孔硅表面单分子膜的生物应用技术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DH39520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报道了在多孔硅表面修饰不同的有机单分子膜实现多孔硅生物应用的技术,如修饰有机单分子膜固定蛋白质大分子或沉积4-ATP自组装单分子膜包裹的AgNPs作MALDI基底,并作了一系列检测或对比实验,来表征多孔硅材料的优越性。主要研究工作可分为以下两部分概述:   1.多孔硅表面组氨酸标记蛋白质的固定与检测借鉴IMAC原理以达到选择性、可逆性、高效性并且取向可控、生物活性可保持的固定蛋白质的目的。设计在多孔硅表面通过原位分步合成反应嫁接上NTA单分子膜。分步反应过程分为五步:(1)新制的多孔硅与11-烯酸在微波加热的条件下反应;(2)上一步反应后末端的羧酸功能团在DCC催化下与NHS中的羟基发生酯化反应,从而在末端连接上NHS;(3)在碱性水溶液环境下,末端NHS基团离去,ANTA的氨基末端与多孔硅上的羧基末端通过形成肽键共价连接起来;(4)多孔硅表面嫁接上NTA的单分子膜后,与Ni2+发生配位作用从而负载NiⅡ;(5)在His-tagged proteins溶液中,蛋白末端所含的两个组氨酸残基取代两个水分子与NiⅡ配位,从而最终在多孔硅表面固定上蛋白。   通过NiⅡ-NTA这一金属螯合系统与组氨酸标记蛋白质的配位作用,实现了在一个多孔硅样品上进行多样的、相关的检测(包括FTIR,XPS,MALDI-TOFMS,原子力显微镜成像,反射干涉谱和微阵列扫描)。另外,还对Trx-urodilatin和Aprotinin进行了动态曲线分析或定量分析,所有这些数据相互之间吻合较好,可以预见多孔硅具备在生物传感器应用中成为多重模式平台的潜能。   2.非电镀沉积技术在多孔硅表面解吸离子化质谱中的应用本实验用非电镀沉积方法制备了一种新型SELDI MS基底:即4-ATP/AgNPs修饰的多孔硅基底。将新鲜制备的多孔硅浸入溶有4-ATP的AgNO3溶液中,Ag+会被多孔硅表面的Si-Hx还原生成Ag,并沉积在多孔硅表面。4-ATP的引入实现了AgNPs的可控沉积,同时在AgNPs表面形成了一层4-ATP自组装单分子膜。AgNPs和4-ATP/AgNPs修饰的多孔硅基底稳定性极高,在空气中保存一个月以后其解吸电离小分子化合物的效率没有明显减弱。   PEG400,PEG2300,TPyP和Oxytocin四种化合物分别作为聚合物、有机小分子和生物多肽体系被用来检测AgNPs修饰的多孔硅基底在不使用基质时的LDI活性。4-ATP/AgNPs修饰的多孔硅基底对TPyP的检测限达到10-15mol,对Oxytocin的检测限达到10-13mol,对PEG400和PEG2300的检测限也达到10-12mol,效果明显好于没有处理的多孔硅基底。与传统的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相比,这种新的基底简化了样品制备过程,提高了信号检测的重复性和稳定性。
其他文献
本论文致力于催化聚合制备高性能/功能化聚烯烃的新方法研究,包括两方面内容:   1. Ziegler-Natta/茂金属复合催化剂制备聚丙烯釜内合金新方法研究   本部分提出并实践了
学位
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是目前研究分子激发态行为尤其较大分子体系及含有过渡金属体系性质的最强有力的量子化学计算工具。近10年来,运用TDDFT模拟过渡金属有机化合物和过渡
酰胺是一类重要的化合物,在医药、材料、化生等领域扮演者重要的角色。由于N上孤对电子对与空的π*C=O轨道发生p-π共轭,酰胺键上的羰基具有一些单键性质,C-N单键具有一些双键性质,这导致羰基反应性非常低。通常需要将酰胺转化为硫代酰胺等形式才能实现转化。因此,发展步骤经济性的酰胺转化方法具有重要意义。C-N键,广泛存在于有机分子和生物大分子中,C-N键的断裂具有重要的意义。酰胺C-N键具有很高的键能
学位
1.基于三齿配体的平面四配位Pt(Ⅱ)配合物的光物理性质基于三齿配体的平面四配位铂(Ⅱ)配合物近年来得到人们的极大关注,因为它们在很多方面有着潜在的应用,比如发光器件、光
F-T合成是将天然气、煤层气转化为液体燃料的重要途径。钴基催化剂以其高活性、高重质烃选择性和低水煤气变换反应等特点成为F-T合成的重要催化剂体系之一。近年来,随着材料化
以西砂瓜为试材,选择宁夏西砂瓜主产区环香山地区为研究区域,通过对主产区不同压砂地龄(新砂田、中砂田、老砂田)土壤养分含量的检测及对影响西砂瓜品质的主要生理指标进行检
卟啉类化合物具有很好的光热稳定性及独特的光电性质,在生物化学、医药学、分析化学、光催化、分子电子学和材料科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其电子光谱最大吸收峰一般在近
本论文以催化聚合手段实现聚烯烃高性能/功能化研究为中心,开展了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利用可控制链转移反应制备系列新型端基极性功能化聚丙烯;二是以原位聚合的方法实现新型成核
丙烯酸及其酯类系列单体是目前最具吸引力的合成聚合物的单体之一。为满足逐年增长的需求,国内丙烯酸行业急需改进生产工艺,更新生产装置,因而迫切需要准确而齐全的混合物相平衡
本文考察了建模样品的代表性、水分及光谱预处理方法等因素对烟叶近红外定量分析模型的影响及水分、粒度等样品状态因素对烟叶近红外漫反射光谱质量的影响. 通过比较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