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苷对OX-LDL干预刺激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及Ve-钙粘蛋白表达水平影响的作用机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mly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随着我国社会老龄人口的增加,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导致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AS是一种由多因素综合作用导致的疾病,是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础,发病机制复杂。近年来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认为,A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炎症是导致AS斑块发生、发展及进一步演变的重要因素,各种炎症因子如IL-6、粘附分子如PECAM-1在促进炎症发生发展,从而导致内皮细胞损伤,在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血管内皮-钙粘蛋白(vasoendothelial-cadherin,VE-cadherin)属于钙粘蛋白家族成员,它存在于不同类型血管的内皮细胞,可与细胞内介导蛋白相互作用而形成血管内皮-钙粘附素/连环蛋白复合体。它在维持内皮细胞的完整性及调节微血管内皮通透性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新近发现VE-钙粘蛋白(VE-cadherin)通过介导炎症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病理生理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   黄芩是(ScutellariabaicalensisGeorgi)临床常用药,黄芩苷(baicalin)是从其干燥根中提取的一种黄酮类单体化合物,是黄芩及其制剂的主要质量控制成分。据国内外一系列研究报道,黄芩苷具有抗炎、抑制血管平滑肌的增殖及抗氧化、调节免疫等多种药理作用,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黄芩苷具有调节血脂、恢复凝血-纤溶系统精细平衡的作用。从理论上来讲,抗炎、抗氧化、调节血脂,抑制血管平滑肌的增殖都使黄芩苷可作为预防AS发生发展的有效天然药物应用。但是黄芩苷对AS发生发展的干预作用及具体机制如何,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炎症状态对VE-钙粘蛋白的表达有何影响,黄芩苷抗炎治疗后对其表达水平有无影响,国内外鲜有报道。本研究拟通过体外干预ox-LDL诱导的内皮细胞,明确黄芩苷的抗炎机制内皮细胞调亡干预作用及其对VE-钙粘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其在A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天然药物单体在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目的:通过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给予高低不同剂量组OX-LDL刺激,再给予高低剂量黄芩苷干预后,测定各组炎症因子(hs-CRP、TNF-α、IL-6)和VE-cadherin及血管内皮粘附分子(ICAM-1和PECAM-1)的阳性表达水平,分析内皮细胞损伤发生发展过程中以及黄芩苷干预后上述指标的变化;探讨VE-钙粘蛋白在内皮损伤发生发展中作用及黄芩苷对内皮损伤的干预作用的可能机制。   方法:将培养瓶置于敷箱中。三天后换液一次,用无菌吸管吸出之前的培养液,再向培养瓶中加入新的培养液5ml,待细胞密度达90%左右后进行细胞传代。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状况,待细胞生长融合至90%左右后,重复上一步操作步骤,将培养的细胞按照1∶2的比例传代继续培养。待细胞传至第三代后,将内皮细胞分别接种到6孔板中,以备后续实验使用。取一块六孔板接种,加入等量生理盐水,不做其他处理,列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分为(10ug/ml、25ug/ml、50ug/ml)三个浓度加入ox-LDL,黄芩苷治疗组分三个浓度(l0ug/ml、25ug/ml、50ug/ml)预先给与干预,6h后加入ox-LDL(浓度50ug/ml),24h后吸取细胞培养上清液检测VE-钙粘蛋白的表达及血清炎症因子(Hs-CRP、TNF-α、IL-6)、粘附分子(ICAM-1、PECAM-1)等指标浓度;使用流式细胞检测仪检测三个组中细胞凋亡情况。   结果:(1)试验结束后,细胞培养液中VE-钙粘蛋白表达及炎症因子(Hs-CRP、TNF-α、IL-6)、粘附分子(ICAM-1、PECAM-1)水平与正常组对比阳性表达明显升高(P<0.01或P<0.05),且与ox-LDL浓度成正比;黄芩苷处理后,治疗组的细胞培养液中VE-钙粘蛋白表达及炎症因子(Hs-CRP、TNF-α、IL-6)、粘附分子(ICAM-1、PECAM-1)水平显著降低(P<0.01或P<0.05),且与黄芩苷浓度呈反比;三个组中,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细胞凋亡显著增加(P<0.05),且与ox-LDL浓度成正相关;(2)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内皮细胞凋亡显著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内皮细胞凋亡显著降低(P<0.05),且与黄芩苷浓度成反比。   结论:黄芩苷对ox-LDL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炎症因子(Hs-CRP、TNF-α、IL-6)、粘附分子(ICAM-1、PECAM-1)以及VE-钙粘蛋白的表达,从而减轻内皮细胞损伤、抑制细胞凋亡,保持血管内皮细胞的完整性来实现的。
其他文献
目的:  对比研究手术治疗的功能性与无功能性胰腺神经内分泌瘤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术前定位诊断方法、手术方式选择、肿瘤分布情况、病理特征等临床特点的异同,为临
背景:视网膜疾病是一类严重影响人类视力及生活质量的疾病。视网膜的损伤尤其是视网膜上皮层的损伤,至今临床上尚无发现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法。随着医学发展,采用药物、手术、激光
【目的】  中耳腔内结构精细复杂,部分细微结构在显微镜下难以很好的辨认,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内镜应用领域扩展到中耳腔,国内外少有关于内镜下中耳腔解剖的报道,由于内镜凭借其
目的:探讨视锐5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modified Seldinger technique,MST)行PICC置管时导针器分离的最佳时机。方法:采用视锐5超声引导MST行PICC置管的患者174例,随机分为
目的:  通过体外培养人晶状体上皮细胞(HLECs),观察ATP竞争性mTORC2抑制剂PP242对体外培养的HLECs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干扰素/维甲酸诱导细胞凋亡相关基因19(GRIM-19)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老年人群心血管疾病构成的年龄、性别和年代变化特点,为老年人群心血管疾病预防、治疗和保健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回顾性调查2000年-2011年连续12年解放
【研究背景】  泌尿系结石是泌尿外科常见的疾病,全球约有5-15%的人群受此疾病困扰,目前我国患病率仍居高不下,且南方患病率高于北方,其受多种因素影响,如:遗传、气候、生活习惯等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L-carnitine, LC)对高糖损伤鼠视网膜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选择出生1-3d的SD大鼠,取视网膜,0.125%的胰蛋白酶消化制备单细胞悬液后进行体
背景与目的:急性发热是儿童最常见的急诊与住院原因,常指直肠温度≥38℃,持续时间不超过1周。尤其对于年龄小于5岁患儿,及时判断急诊发热病因和正确治疗有利于降低患儿病死率。
目的:1.探讨铜绿假单胞菌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耐药表型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的分布及其关系。2.对氨基糖苷类耐药菌株进行分子分型,以监测耐药菌株的流行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及医院感染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收集本院2011年9月-2012年6月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2.用MicroScan WalkAway96SI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测试系统鉴定铜绿假单胞菌并得到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