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走出去”、“一带一路”等发展战略的提出,海外并购作为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呈现蓬勃发展态势。然而,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海外并购的失败使企业不能获得经营业绩的提高,给股东财富带来了损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国际化进程。在此背景下,本文以2006年-2016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发生的431起海外并购事件作为研究样本,采用事件研究法对我国海外并购绩效进行实证研究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着重从交易行为的角度提出能够解释不同类型的并购方式、并购目的以及企业性质对财富效应的影响不同的内在原因,从而借鉴过去失败的收购经验,树立优先应对风险的企业战略,有助于中国企业扩大海外投资。这既是我国企业实现战略发展的重要问题,也是海外投资面临的重要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针对海外并购能否带来超额收益这一问题,研究发现,上市公司总体而言在公告日前后较短时间内获得了正的市场效应,尤其是在超短期窗口[-6,1]和短期窗口[-6,7],在中期窗口[-6,15]市场绩效有所下降但仍大于0,尽管统计上不显著。
在海外并购市场绩效的具体影响因素实证研究中,本文从国家层面、行业层面、公司层面以及交易层面这四个维度综合选取影响因素,并着重考察并购方式(协议收购和要约收购)、并购目的(横向整合、垂直整和和多元化战略)以及企业性质(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对累计超额收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并购方式方面,协议收购和要约收购均能为并购公司带来正的超额收益,但采取协议收购的并购事件更能获得市场认可,也更容易产生内幕交易;在并购目的方面,多元化战略在短期窗口和中期窗口能显著提高累计超额收益,横向并购次之,而垂直并购在整个事件窗口内会导致股东财富显著损失;在企业性质方面,国有企业能显著提高累计超额收益,并且市场效应整体优于非国有企业。
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分别从政府和企业的角度提出五项建议,包括政府应该持续深化“走出去”战略、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鼓励企业采取完全市场化的要约收购方式,强化收购信息披露,防止内幕交易和不正当资本套利行为;加大对非国有企业的扶持和引导,让民营资本更多地参与国际化竞争;企业应该以核心竞争力为依据选择多元化经营,提高抗风险能力和综合实力;在积极培育有国际化经验的并购队伍的同时,提高自身盈利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上述建议以理论分析和实证结果为基础,有利于提高海外并购的成功率和并购绩效,促进海外并购健康发展,为政策制定者、公司管理层、投资者及相关利益者提供理论借鉴,具备较强的现实意义和可行性。
针对海外并购能否带来超额收益这一问题,研究发现,上市公司总体而言在公告日前后较短时间内获得了正的市场效应,尤其是在超短期窗口[-6,1]和短期窗口[-6,7],在中期窗口[-6,15]市场绩效有所下降但仍大于0,尽管统计上不显著。
在海外并购市场绩效的具体影响因素实证研究中,本文从国家层面、行业层面、公司层面以及交易层面这四个维度综合选取影响因素,并着重考察并购方式(协议收购和要约收购)、并购目的(横向整合、垂直整和和多元化战略)以及企业性质(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对累计超额收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并购方式方面,协议收购和要约收购均能为并购公司带来正的超额收益,但采取协议收购的并购事件更能获得市场认可,也更容易产生内幕交易;在并购目的方面,多元化战略在短期窗口和中期窗口能显著提高累计超额收益,横向并购次之,而垂直并购在整个事件窗口内会导致股东财富显著损失;在企业性质方面,国有企业能显著提高累计超额收益,并且市场效应整体优于非国有企业。
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分别从政府和企业的角度提出五项建议,包括政府应该持续深化“走出去”战略、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鼓励企业采取完全市场化的要约收购方式,强化收购信息披露,防止内幕交易和不正当资本套利行为;加大对非国有企业的扶持和引导,让民营资本更多地参与国际化竞争;企业应该以核心竞争力为依据选择多元化经营,提高抗风险能力和综合实力;在积极培育有国际化经验的并购队伍的同时,提高自身盈利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上述建议以理论分析和实证结果为基础,有利于提高海外并购的成功率和并购绩效,促进海外并购健康发展,为政策制定者、公司管理层、投资者及相关利益者提供理论借鉴,具备较强的现实意义和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