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天然草地植物功能性状与群落构建对封育的响应

来源 :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ywu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草地是陆地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也是我国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约占国土面积的41.7%,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气候调节、水源涵养、防风固沙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退化草地的恢复及其调控规律的研究一直是生态学研究的热点。近年来与植物功能性状相关的新概念和新方法不断涌现,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基于功能性状的研究有助于阐明生态系统的功能以及生物多样性的维持机制,同时,对草地植物功能性状的研究也为退化草地恢复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角度。群落构建机制一直是生态学研究的重大命题,同时也是退化植被恢复的基础。深入研究环境过滤、扩散限制、物种间相互作用(竞争、正相互作用等)等随机过程和中性过程对局域群落的调控作用,有助于揭示群落内部不同物种的稳定共存机制。围栏封育是退化草地恢复的有效措施,对封育草地植物功能性状和群落构建机制的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认识退化草地的恢复机理,并为封育后期草地的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本研究以位于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的云雾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不同封育年限(0年、9年、26年、34年)草地为研究对象,借助植物物种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相关理论,在野外调查、实地采样和室内分析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群落结构、植物功能性状、物种多样性、功能多样性、土壤因子、生产力在不同封育阶段的响应特征,分析了植物功能性状、多样性、土壤因子、生产力之间的关系,并基于植物功能性状探讨了植物群落构建机理,旨在加深对植被—环境关系的理解,同时为合理利用草地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主要结果如下:
  (1)封育进程中植物群落和土壤性质变化特征
  封育显著提高了植被盖度、地上生物量和凋落物量。与放牧地相比,植被盖度、地上生物量和凋落物量在封育34年样地分别增加了26%,123%和1026%。封育改变了群落物种组成和结构,不同的封育年限间存在显著的物种组成差异,不同封育年限间(0-9,9-26,26-34)不重叠物种数分别为18种、26种、28种。封育早期群落以杂类草植物(生物量占比61%)为主,中期禾草类(38%)、杂类草(29%)、莎草类(33%)植物共生,后期禾草类植物(62%)占主导地位。封育对物种丰富度影响不大,但显著改变物种均匀度,物种均匀度指数在封育26年最高(0.87),封育34最低(0.80)。封育后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善显著提高了植物地上生产力,其中速磷影响最大。植物多样性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较小,仅物种均匀度指数表现出随土壤pH和速效氮含量的增加而呈降低的趋势。
  (2)封育进程中植物功能性状和功能多样性的变化
  在整个封育进程中,植物功能性状在群落水平上表现出了“开放—保守—开放”生态策略的转变。封育显著改变了植物功能性状之间的相关性,随着封育进程,除比叶面积外,植物功能性状关系由放牧地显著正相关关系转变为封育后期负相关关系(封育26年)、无相关关系(封育34年)。封育显著增加了功能丰富度和功能离散度,对功能均匀度影响不明显。土壤因子影响除叶干物质含量以外所有单一功能性状的群落加权平均值,土壤因子主要影响多性状组合的功能离散度和功能均匀度。
  (3)封育进程中多样性与生产力以及多样性之间的关系
  草地群落生产力受物种多样性、功能多样性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物种多样性中仅物种均匀度指数表现出与生产力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功能多样性与生产力的关系在不同封育年限草地中存在差异,封育前期(放牧地、封育9年)两者正相关,封育后期(封育26、34年)两者负相关。功能多样性对草地群落生产力的贡献高于物种多样性,功能多样性中群落性状加权平均值能够更好地解释不同封育年限群落生产力差异,其中群落高度对生产力的解释度最高。不同封育年限草地群落的功能丰富度与物种多样性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而功能离散度与物种多样性显著负相关。
  (4)基于植物功能性状的群落构建机制
  环境筛选在放牧地和长期封育的样地中均有出现。群落构建过程中,植物高度、叶片碳、氮含量更易受环境筛选的影响。环境筛选与植物功能性状聚集的分布格局不一致,随着草地封育的进行,功能性状的分布更趋于发散。该研究区域,环境筛选(放牧草地、封育34年草地)和物种极限相似性(封育26年草地)这两个相反的作用力,共同组成了群落构建的驱动力。
  本研究分析了封育对植物功能性状和群落构建的影响,主要结论为:封育改变了群落的结构组成和土壤的理化性质;植物功能性状随封育年限的延长而采取不同策略;放牧地群落构建以环境筛选为主,草地长期封育后凋落物的累积会加剧植物物种间的光竞争过程,并放大群落内优势种的主导作用,因此长期封育不利于草地群落均衡发展,应在封育后期注重相关草地管理,以维持草地功能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
其他文献
本研究通过RACE-PCR技术首次在淡水珍珠育珠蚌(贝)池蝶蚌(Hyriopsis schlegelii)中获得IκBα和c-Rel的cDNA序列,分别命名为HsIκBα和Hsc-Rel。  HsIκBα的cDNA全长为1783bp,其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为1083bp,编码360个氨基酸。Hsc-Rel的cDNA为2414bp,ORF为2298bp,编码76
学位
沉水植物作为主要的初级生产者,在浅水湖泊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水体富营养化加剧、水利工程引起的水位抬升、过度的渔业利用等因素的胁迫,湖泊沉水植物群落呈现分布面积减少、生物量降低、群落结构单一的退化趋势。因此,恢复沉水植物成为湖泊生态修复的重要内容之一。而恢复沉水植物的首要前提是明确适宜沉水植物生长的环境条件。本研究通过文献分析对影响三种常见沉水植物(苦草、黑藻和穗状狐尾藻)萌发和生长的
学位
随着社会老龄化问题在全球的日益严重,延长人类平均寿命,预防衰老相关疾病的发生是我国乃至世界目前必须面对的重大社会问题。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含有许多的活性分子,其中一部分与抗衰老有关,如能延长健康寿命的双胍类药物(包括二甲双胍)、白藜芦醇均来自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寻找新的可以延缓衰老进程以及延长健康寿命的活性分子具有重要的意义。野菊花(Chrysanthemum indicum L.)是一种传统的民间药用
植物基因组DNA甲基化修饰是一种重要的表观遗传学标志,在基因表达、细胞分化及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均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目前对植物基因组DNA甲基化的研究大多是依靠与甲基化通路相关的突变体,或是通过抑制DNA甲基化建立的化学物质,这往往造成基因组大范围的甲基化水平变化。那么这些方法在研究植株体内特定基因的甲基化时就存在局限性。最近有报道利用基于CRISPR/dCas9的去甲基化系统SunTag–TE
南方稀土尾矿生态修复一直是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的难点,研究发掘新的生态恢复途径十分重要。苔藓结皮可有效固定和改良土壤,促进植被演替。苔藓结皮广泛存在于南方稀土矿区,但对其多样性分布格局和生态效应缺少基础研究,制约了其在矿山生态恢复中的实际应用。本研究系统地调查了赣南5个稀土矿区(安远县岗下矿区和新龙矿区、定南县长坑矿区、龙南县足洞矿区和全南县长城矿区)的苔藓结皮资源状况,揭示了矿区苔藓植物的多样性分布
学位
围垦是导致湿地土壤资源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直接影响着湿地的土壤质量和微生物多样性。团聚体是土壤结构的基本组成单位,可以用来表征土壤稳定性与肥力的好坏,是导致土壤中微生物生存环境不同的直接原因,进而影响土壤中发生的养分循环与能量流动。但目前对于湿地围垦后土壤团聚体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还比较缺乏。因此,我们选取了鄱阳湖湿地围垦种植单季水稻60年、100年、125年以及150年的水稻田为研究对象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已经超越癌症排在首位。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VSMC)是构成血管壁及维持血管张力的主要细胞。平滑肌细胞具有发育多起源性和可塑性,合成型和收缩型的平滑肌细胞相互转变是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发病的重要机理。可诱导的平滑肌细胞体外分化模型为平滑肌细胞研究提供了重要手段,本课题就是在我们建立的胚胎干细胞高效分化为平滑肌细胞
学位
少突胶质细胞(Oligodendrocytes, OLs)作为包缠神经元(Neuron)轴突形成髓鞘的细胞,能显著性地加快神经信号传输的同时为神经元提供营养和结构支持,为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System,CNS)高效工作给予有力支撑。神经.系统的发育与各种因子之间的相互诱导密切相关。Nkx家族同源域.蛋白的成员参与多种发育进程,如参与中枢.神经系统命运决定。其中转录因子Nk
熊去氧胆酸(UrsodesoxychuolicAcid,UDCA)作为名贵中药熊胆的主要有效成分,有着极高的药用价值。目前,UDCA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胆结石、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脂肪肝、病毒性肝炎等疾病治疗。UDCA有天然获取与人工合成两种来源,如今人类的动物保护观念逐渐形成,利用活熊取胆术获取的UDCA日渐稀少,人工合成的熊去氧胆酸将占据主要市场。与化学催化差向异构化相比,生物合成UDCA具有专
锌是植物体内多种生理反应不可缺少的一种微量元素,在植物的新陈代谢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玉米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大量种植,其产量主要受到水分和养分的影响,其中微量元素锌的缺乏未受重视。干旱条件下增加作物产量对中国的粮食生产安全至关重要。旱地施用适量锌肥可以提高玉米产量,但其调控机制仍不清楚。而且锌对干旱条件下玉米水分吸收、水分平衡、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及其机制目前尚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