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钢/316L不锈钢异种金属TLP焊接头组织与性能研究

来源 :西南石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l137514121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材料、新方法、新工艺的应用愈发广泛,且工业构件的服役条件日益严峻,单一金属材料已不能完全满足实际的工况需要。作为使用最为广泛的双金属材料之一,20钢/316L不锈钢异种金属存在很大的焊接难题,因此课题采用TLP焊接技术,利用非晶态Ni箔、Sn/Cu/Sn为中间层材料,并设置焊接温度、保温时间为变量,通过研究显微组织、物相生成与元素迁移、抗剪切强度与显微硬度,旨在得到不同焊接参数下接头的变化规律,得到的结论如下:(1)以非晶态Ni箔、Sn/Cu/Sn为TLP焊中间层材料,均实现了良好的冶金结合,且当中间层材料为Sn/Cu/Sn时,相较于单层Cu箔,连接界面的成形情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2)当中间层为非晶态Ni箔,且焊接温度为变量时,发现在焊接温度为1140℃的接头316L侧的扩散溶解层有两层,扩散溶解层Ⅰ中可能物相为Fe0.64Ni0.36固溶体,扩散溶解层Ⅱ中可能物相为Cr0.19Fe0.7Ni0.11固溶体,力学性能试验表明,随焊接温度的升高,抗剪切强度随之增大,在1140℃时最大(342 MPa),但随焊接温度的升高,中心处的显微硬度呈下降趋势;当保温时间为变量时,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扩散溶解层逐渐被打开并持续增厚,316L侧的组织产生碳化物、奥氏体、类固溶体奥氏体组成的多元组合,主要物相为[Fe,Ni]、Ni2Si、Cr0.19Fe0.7Ni0.11固溶体组织,且在保温时间为60 min时,出现了 4#试样(1140℃、40min)类似的两层扩散溶解层,力学性能表明抗剪切强度有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峰值为352.2 MPa(50min),显微硬度呈现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峰值为172.5 HV(30 min)。(3)当中间层为Sn/Cu/Sn时,且焊接温度为变量时,发现在1100℃时,出现了明显的柯肯达尔孔洞,随着温度的上升,柯肯达尔孔洞逐渐消失,但出现了固-液收缩裂纹,进一步提高温度,裂纹消失,接头处的主要物相为Fe4Cu3、Cu-Sn化合物及固溶体,力学性能表明抗剪切强度持续上升并达到74 MPa,显微硬度先上升值峰值(280.1 HV),随后下降;当保温时间为变量时,柯肯达尔孔洞有出现、增多、消失的过程,物相及元素迁移与不同焊接温度下的试样一致,力学性能表明抗剪切强度持续增加至66 MPa,显微硬度先上升至峰值(270.0 HV),随后下降。
其他文献
本文以多元模式联运街道作为设计要点,关注街道空间的组合方式和功能作用。街道中的空间不只包含机动车的通行,也关乎到公共卫生和安全、人们的生活质量、环境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公平等问题,我们需要让街道上的出行方式更多元,街道功能更丰富,更适合出行与生活。通过对不同街道的功能,形式、需求的的深刻了解,结合城市街道的设计学,街道美学、社会学等不同学科知识。分析总结出城市街道的存在问题和所产生的影
磷脂酶C(phospholipase C,PLC)是一类能够切割磷脂的水解酶,依据水解底物类型的差异可将其主要分为磷脂酰肌醇特异性磷脂酶C(phosphoinositide-specific PLC,PI-PLC)和非特异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是一种具有高孔隙率的多孔材料,具有结构可调性和组分可进行后修饰官能化的特征,且在气体的吸附和分离、催化、药物输送和生物大分子负载方面有巨大的应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具有全球覆盖、高精度、全天候等特点,被视为室外最完美的定位导航技术。但在特殊环境中,如城市峡谷、地下精密工程及所有的室内环境,无论哪种GNSS定
空手道于2006年由国家体育总局批准正式引进,并成立国家队。尽管我国空手道运动起步较晚,但运动员竞技水平提升飞快,多次在世锦赛、亚锦赛和亚运会等高水平赛事中取得傲人战
表观遗传调控是指DNA序列不发生改变,基因表达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DNA甲基化是指甲基被添加到DNA分子上的过程。甲基化可以在不改变DNA序列的情况下改变DNA的活性。植物中DN
在生物医学研究领域有多种具有不同特点、能够应用于不同领域的成像方法,但单一的成像方法不能完全满足医学影像技术的成像要求。目前,大多数多模式成像探针都有着制备困难、
多学科设计优化(MDO)是根据研究和利用工程系统中互相影响的并行操作原理的原则来构建复杂系统的结局方案的,降低了设计结构的时间成本,并获得结构设计的最好的方法。实际工
癌症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不仅已经成为我国继心脑血管疾病后的第二大疾病,而且也是世界上致病和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世界人口的增加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全球的癌症负担预计仍将不断增加。美国癌症研究协会指出,预计到2040年,全球的癌症患者总数将达到2750万,并且将导致1630万患者去世。目前,耐药性是导致癌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克服耐药性的主要途径有基因治疗,免疫治疗,抗体治疗,开发肿瘤耐药逆转剂
生物体细胞基因组会受到内源和外源的因素刺激造成DNA损伤,其中最严重的为DNA双链断裂(DNA double strand breaks,DSBs)。为维持遗传信息的稳定性和自身的稳态,生物体进化出